立冬的來歷和飲食風俗

立冬,是秋冬季節變化的標誌,與立春、立夏和立秋合稱四立。古人對立冬很為看重,皇帝要提前齋戒三日,到了這一天,帶領文武大臣迎冬。秋收冬藏,勞累了一年,普通百姓也會在這一天搞一些慶祝活動,用美食犒勞全家一年農耕的辛苦,諺語“立冬補冬,補嘴空”就是最好的說明。而且,這些習俗一直延續到今。

立冬的來歷和飲食風俗

立冬

原則上,立冬以吃進補,都是為冬天抵抗嚴寒奠定身體基礎,不過,中國的南北方飲食習慣不同,立冬進補當然也有所差異。

在北方,立冬要吃餃子。吃餃子呢,有兩種意思,一是立冬是秋、冬天交接的時節,也就是交子之時,根據諧音,當然要吃餃子了;而是,中國北方有句老話“立冬補端餃子碗,凍掉耳朵沒人管”,人們覺得交子有肉有才有面,還有熱乎乎的餃子湯,可以補身體,吃了耐寒抗凍啊。同事,餃子的形狀就像耳朵,冬季來臨之際吃了它,寒冷的冬天,耳朵就不會凍壞了,據說,這還有名醫張仲景有關呢。說他立冬那天,經過一個地方,那裡的人都凍壞了耳朵,生病了,張仲景命人包了羊肉水餃,給大家吃喝,病就好了,以後人們為了紀念張仲景,就在立冬吃水餃了。

立冬的來歷和飲食風俗

北方立冬吃水餃

北方人在立冬,講究的不僅是吃,還是閤家團圓。一大家子,有和麵的,有拌餃子餡的,有燒水的,有擀皮的,有包水餃的,聊著天,幹著活,熱熱鬧鬧,希望未來生活的每一天,都像立冬這天,熱鬧、富足。

吃水餃時,人們喜歡就著大蔥蘸著蒜。南京有“一日半根蔥,入冬腿帶風”的說法,意思就是,每天吃半根蔥,冬天就不會老寒腿了,走路時腿下虎虎生風啊。立冬的時候,老人會買一些蔥回家生吃。中醫認為,蔥時性溫味辛的,能夠通陽活血,發汗解表,對與風寒感冒、陰寒腹痛都有很好的防治作用。

北方人吃餃子,南方人呢?

南方人在立冬這天,會吃肉,特別是狗肉、牛肉和雞肉等溫性的肉類。特別是四川一帶,吃狗肉的特別多,燉狗肉時,會加上乾薑、紅辣椒、八角等發散的作料,保護人體陽氣,維持冬季的陰陽平衡。呼朋喚友,狗肉香混合著酒香,真是溫暖飄香,讓人留戀不已的立冬啊。

立冬的來歷和飲食風俗

南方立冬燉狗肉

現在南方北方都會以羊肉湯補冬了。羊肉湯內,放入乾薑、紅棗、枸杞子,再配上萵苣、蓮藕、山藥、蘑菇、蘿蔔、冬瓜、白菜心等,不止是美味啊,補冬效果也是非常之好。

立冬的來歷和飲食風俗

香噴噴的羊肉湯

民以食為天,我們老祖宗的這些立冬食俗,不止是民俗,更帶有智慧,是節氣和健康的飲食文化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