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是孩子最好的榜样:《吉田医生哈佛求学记》

最近早晨跑步,感觉路上比较浪费时间,就想着边走边听书。

前两天选了一本理论性强的书,结果发现回来之后一句话都没记住。于是想着不如听听故事吧。不知道哪个群友分享了一本《吉田医生哈佛求学记》,就这本了。

吉田穗波是位妇产科女超人,从申请到入学哈佛,只用了半年的时间。而且她还带上了三个女儿,踏上了求学之路。在此期间生了第四个孩子,在她的自传出版时,第五个孩子又出生了。

这本书早就听说过,一直没打开看。

因为励志妈妈的故事太多了。搞技术出身的女性,比如医生,教师或者是工程师,三十几岁时候工作加进修加生育孩子,都是躲不过的难关。

身边也有很多妈妈选择在孩子上小学之前读研读博、申请国外的访问学者,一边带孩子一边进修的。因为孩子上幼儿园期间,还是需要父母操心最少的时候,而且自己又年富力强。

所以吉田医生说压力越大的时候,越想做更多的事情。

听完了全书之后,感觉还是有一些不同的收获。

第一,父母是孩子最好的榜样。

吉田医生的父母是大学老师,在她小的时候,父母给她的榜样就是:不管遇到什么事都会说,“总会有办法的”。这给了她很多克服困难的勇气。

父母还在学习上给了她最好的榜样。她小时候上托儿所,那时候是没有尿不湿的,父母把孩子送到托儿所之前一定是要带好尿布的。

辰妈听大家都说,现在的孩子真操心,我们小时候怎么也没有父母管就长大了?

那也许只是你父母没管你,也许是你根本不知道。

后来吉田医生听托儿所老师说,“你爸爸都是在一边叠尿布,一边看论文的”。

所以在吉田医生备考期间也是一样,让丈夫也在图书馆带着老大看绘本。

自己背着老二在自习室里面学习,因为怕孩子发出声音影响别人,她就会一边走路一边背单词。

她说自己心情糟糕的时候,就会拿着一个本子,看上面记录的励志的话语,给自己打气。

第二,孩子在18岁独立生活最需要的能力是什么?

对从小接受吃苦耐劳教育的亚裔学霸来说,准备考试其实还不算什么。

最难的是她和丈夫到了美国之后,遇到的重重困难,这是他们之前根本都想不到的。

比如高额的育儿费用、租房子竟然遇到了一场官司,毕业的时候差一点因为学校登记学分有误导致毕业延期。

这些问题都是父母,导师和朋友、丈夫都没有办法帮她解决的。

万一我们的孩子长大了遇到这些问题怎么办呢?

所以吉田医生选择,当孩子18岁独立的时候最重要的一点能力是:

自己遇到困难了,能向周围的人求助。

亚裔的孩子,很多时候遇到问题,喜欢默默承受。其实最好的办法是大声呼救。

找朋友打听,找身边的老师开证明,找各种优惠政策,找律师……总之,这些问题最后都解决了。

第三,坚持不懈学习才能持续前行。

吉田医生反复强调自己并不是女超人,遇到了各种失败和困难的时候也会找人哭诉。但正因为每天特别忙碌,没有时间,她才想去做更多的事情,学习更多。

这听起来好像很矛盾。

但她的确是从哈佛毕业回国之后,又一边照顾着孩子,一边投入到了志愿者的活动当中。自己将学到的东西用起来,也会有更多收获。

孩子多了,他们之间还会相互照顾。父母反而会轻松很多。

所以,她总是说,恰恰是因为没时间,才给自己找更多的事情去做,想更多地学习,根本就没有时间去苦恼烦恼了。

​每次看到那些能够工作育儿两不误,一边把孩子带得非常优秀,一边还能够考各种证书,拿到各种学位,或者是成为某行业顶尖人物的女性,我怎么就觉得那么地羡慕!顿时又感觉鸡血了很多!抓紧记录一下,不然过几天又全忘了。

辰妈读科学:受过纯理科训练的文艺老妈,分享科学童书的阅读写作方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