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冶特鋼232億“蛇吞象”有多大想象空間


大冶特鋼232億“蛇吞象”有多大想象空間


2月26日晚間,總部位於湖北的大冶特殊鋼股份有限公司(下簡稱“大冶特鋼”,股票代碼000708)披露2018年報,公司全年實現營收125.73億元,同比增長22.94%;淨利潤5.1億元,同比增長29.19%,淨利潤水平創下7年新高。

實際上,2018年上市鋼企普遍營收增長。譬如總部位於長沙的華菱鋼鐵2018年業績預告淨利潤為66.3-69.3億元,同比增長61-68%,創造了歷史最優業績。

不過,大冶特鋼最被關注的熱點並非年度業績,而是與興澄特鋼的重組進展。

據瞭解,大冶特鋼目前實際控制人為央企中信集團,重組完成後,中信集團的特鋼板塊將實現A股整體上市,而大冶特鋼也將蛻變成年產量1300萬噸的全球範圍內規模最大、產品規模最全的專業化特鋼生產企業。


“根紅苗正”卻無比低調


鋼鐵這個行業對不少讀者都缺乏吸引力,很多人對大冶特鋼這家企業也缺乏瞭解。為此,支點財經記者先做點歷史介紹來“提提味”。

1890年,為了將修築京漢鐵路的材料把握在自己手中,湖廣總督張之洞決定興建漢陽鐵廠,並開辦了漢冶萍煤鐵廠礦有限公司(下簡稱“漢冶萍公司”)。

大冶特鋼控股股東湖北新冶鋼有限公司(下簡稱“新冶鋼”)的前身大冶鐵廠,正是是漢冶萍公司的重要組成部分。1948年,大冶鐵廠改稱華中鋼鐵公司,後又改為大冶鋼廠。

1993年,經湖北省原體改委批准,由大冶鋼廠作為主要發起人,以其生產經營主體部分與東風汽車、襄陽軸承廠共同發起設立大冶特鋼。1997年,大冶特鋼在深交所上市。

到了2004年,央企中信集團下屬企業出資收購了新冶鋼。這一過程中,大冶特鋼的股權結構也發生了改變,逐漸成為中信集團間接持股58.13%的國有控股企業,同時也是中信集團特鋼板塊中唯一的A股企業。

以下圖片,能清晰反映其股權結構。


大冶特鋼232億“蛇吞象”有多大想象空間


值得注意的是,大冶特鋼已擔負起讓中信集團特鋼板塊整體上市的重任。

2018年12月25日,大冶特鋼申請股票停牌,並在1月2日通過了重大資產重組預案。1月3日,公司披露了重組預案。

根據預案,大冶特鋼擬以發行股份的方式購買中信集團旗下中信泰富特鋼投資有限公司、江陰信泰、江陰冶泰、江陰揚泰、江陰青泰、江陰信富合計持有的興澄特鋼86.50%股權,標的資產預估作價231.82億元。

“興澄特鋼效益一直非常好,而且中信集團大量鋼鐵資產都在該公司之中。”冶金工業經濟發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劉海民對支點財經記者說。

這一定程度上意味著大冶特鋼在中信集團中的戰略地位再度提升。

不過,大冶特鋼這家“根紅苗正”的企業一直無比低調。

支點財經記者曾多次以直接間接方式去聯繫採訪這家企業,均未成功。

據年報顯示,2018年“報告期內接待調研、溝通、採訪”僅有1次,且為“機構調研”而非採訪安排。


“2018年,想不盈利都難”


在年報中,大冶特鋼將業績增長的原因主要歸結於“宏觀形勢”,摘錄如下:

“2018年,國內基礎建設、機械、汽車、能源、造船、家電等主要行業鋼材消費量保持良好態勢,鋼材整體需求量旺盛。同時,受益於我國供給側改革,化解過剩產能、出清地條鋼等一系列改革措施推動下,鋼鐵供需更加合理,鋼材價格持續高位運行,鋼鐵行業整體效益大幅攀升。”

對此,支點財經採訪的多位業內專家也表示認可。

“2018年,原料粗鋼的成本平均增加了140多元,而同期全口徑鋼材產品的銷售價格平均提高了350元左右。如此差價,企業想不盈利都難。”綜合性鋼鐵專業網站“鋼之家”分析師王中元對支點財經記者說。

2018年前11個月,全國主要鋼材批發市場均價為每噸4545元,比2017年同期上漲11.22%,是2013年以來最高水平,再加上鋼材生產主要成本的鐵礦石等原材料價格基本穩定,行業效益達到歷史最高也順理成章。

蘭格鋼鐵雲商平臺監測的八大鋼材品種2018年均價與上年相比均有所上漲,其中,中厚板漲幅最大,為12.7%;冷軋卷板漲幅最小,為4.9%;其他品種均價漲幅在7-11%之間。

從上市鋼企目前公佈的業績情況看,2018年業績普遍表現出色。招商證券預測,2018年鋼鐵板塊業績同比增長35%,鋼鐵行業盈利迎來高峰。

“我所瞭解的大部分鋼鐵公司去年都是業績上漲,普遍發展較好。”劉海民向支點財經記者如是說。

不過,從2018年11月開始,受諸多因素影響,鋼鐵價格開始滑坡。

在年報中,大冶特鋼對這一問題也有具體表述:“國內鋼鐵產能過剩、結構性矛盾依然存在,鋼鐵產品同質化競爭激烈,環境保護和價格高位運行的原材料使企業面臨很大的壓力,國際貿易摩擦演變成全球貿易戰後,製造業深受影響,導致鋼材出口國際環境變得更加嚴峻,企業間的競爭激烈,以致在下半年,鋼鐵市場行情出現波動。”

劉海民判斷,在2019年,以上這些因素都將持續影響鋼鐵行業發展,行業整體利潤可能相應收窄。

此外,在房地產小週期尾聲,汽車、家電等消費下滑的背景下,隨著去產能政策效應邊際遞減,鋼鐵行業能否持續風光也值得關注。

“今年不少鋼企都可能有單月負增長的情況。”王中元如是說。


大冶特鋼232億“蛇吞象”有多大想象空間

大冶特鋼廠區


“此鋼非彼鋼”


面對諸多挑戰,大冶特鋼所處的特鋼領域恰恰是個“避風港”。

在一般人認知中,總覺得鋼鐵是週期性行業,業績容易大起大落。

以上海當地螺紋鋼價格為例,2018年3月曾經出現單月下跌超過600元/噸的極端行情,隨後一路攀升1200元/噸,10月達到年內高點。11月,短短30日跌幅達900元/噸。

需要注意的是,特鋼不同於螺紋鋼這類普鋼產品。

與普鋼相比,特鋼具有更高的物理、化學、工藝性能,在汽車、核電及高速鐵路等重大裝備製造、重大工程建設和戰略新興產業中起到關鍵作用。

那麼,看看大冶特鋼的產品:主要生產齒輪鋼、軸承鋼、彈簧鋼、工模具鋼、高溫合金鋼、高速工具鋼等特殊鋼材,擁有1800多種品種、規格。其應用領域也比較“高大上”:廣泛應用於航空、航天、石油開採、工程機械、汽車、鐵路、化工、新能源等行業和領域。

與普鋼相比,這類產品一定程度上能避開同質化競爭。

Wind數據顯示:2010-2017年,普鋼板塊上市公司平均毛利率約為7.48%,特鋼上市公司的平均毛利率約13.4%。毛利率有將近1倍的差距。

在戰略地位方面,國家統計局公佈的《戰略性新興產業分類(2018)》中,首次將39類先進鋼鐵材料列入新材料產業目錄,不少產品線都與大冶特鋼有所重疊。

當然,不管是普鋼還是特鋼,都有好企業、差企業。

譬如,不少特鋼企業名義上叫特鋼,其產品中包含大量普通鋼。劉海民表示,山東有家公司名中包括特鋼兩字的企業,產品全是普通鋼。

“在我看來,大冶特鋼作為國有企業,在管理方面沒有‘大企業病’,能主動迎合市場需求,這也是其深耕特鋼領域的獨特優勢。”劉海民說。


“蛇吞象”的價值


值得注意的是,通過與興澄特鋼的重組,大冶特鋼將成為全球範圍內規模最大、產品規模最全的專業化特鋼生產企業。

通過相關公告可以發現,儘管沒有上市,但興澄特鋼是很牛的一家企業,2017年度營業收入472億元。同期,大冶特鋼這個數據是102億元。

可見,從營收規模看,興澄特鋼的體量約是大冶特鋼的4.7倍。其中,興澄特鋼的拳頭產品高標準軸承鋼連續11年產銷全國第一,汽車用鋼連續7年產銷全國第一。

這意味著重組能讓大冶特鋼產量、資產、盈利規模成倍增長。

不過,目前公開消息僅披露了主要財務數據,本次交易標的方最終估值、交易作價、財務數據變動情況及業績承諾等具體分析還要等後面正式方案的公佈。

年報顯示,截至去年年底,本次重大資產重組所涉及的標的資產審計、評估和盡職調查工作尚在進行中。評估工作完成後,還需上報有權國資監管機構審核備案。

2月27日,支點財經記者就重組進展聯繫了大冶特鋼,但截至發稿前,未得到對方回覆。

短期業績增長只是一方面。長期投資者可能更關注中信集團特鋼業務打包上市的戰略意義。

此次注入上市公司的資產包裡,擁有從原材料資源到產品、產品延伸加工、終端服務介入的完整特鋼產業鏈。從主營業務方面看,本次交易完成後,雙方關聯交易將大幅減少,在中信集團體系下,潛在同業競爭問題也將得到有效解決。

“更重要的是雙方可以並形成特鋼產業鏈的協同效應,整合後形成的全新採購、生產和銷售體系,比如銷售渠道可以共享,產品結構也會協同優化。”王中元說。

併購重組,也符合國內鋼鐵業的主旋律。之前已有寶武合併,寶武參與的四源合基金擬主導ST重鋼的收購,沙鋼集團實際控制人沈文榮主導收購東北特鋼集團,建龍集團收購北滿特鋼,福建三鋼集團收購三安鋼鐵等案例。

劉海民、王中元均表示,2019年這一趨勢還將繼續。

從更大視角著眼,這也是全球鋼鐵集中度提升的一個縮影。

此前,法國的齊諾爾、薩西洛爾兩個鋼鐵集團合併為於齊諾爾集團。上世紀90年代以來,德國克虜伯和蒂森公司也進行了結構調整。

如今,大冶特鋼與興澄特鋼的重組,也將創造巨大的想象空間。


END

記者丨蔣李 實習生丨張丹

出品丨湖北日報傳媒集團 支點雜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