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千多年來,唯有這個王朝沒有外患侵擾,直到滅亡仍是王者!

兩千多年來,我國古代歷經了很多的王朝,它們都有各自的生命週期,或長或短。但每個朝代都似乎們面臨著兩個同樣的問題,那就是內憂和外患。這是決定一個朝代盛衰的關鍵,任何一個沒有處理好,都極有可能葬送王朝。從商朝到清朝,幾乎都有面臨外患侵擾的局面。就像早在周幽王時期,申候聯合犬戎人攻打西周,最終周幽王被犬戎人殺害。

二千多年來,唯有這個王朝沒有外患侵擾,直到滅亡仍是王者!

就算是統一六國的秦始皇,也依然臨外患侵擾的問題。當時的秦軍戰鬥力極為強悍,一路橫掃六國,氣勢非凡。可就算是有如強悍的軍隊,匈奴依然時不時的南下,這讓秦軍很是苦惱,最終出兵幾十萬來抗擊匈奴,同時修建長城來作為防禦。這讓匈奴老實了一段時間,但隨著秦朝的衰亡,匈奴又開始蠢蠢欲動了,時不時的南下侵擾。

二千多年來,唯有這個王朝沒有外患侵擾,直到滅亡仍是王者!

尤其是在秦漢交際之時,匈奴經常趁機南犯。西漢建國之初,劉邦就開始出兵對付匈奴,接連幾次都重創了匈奴,但劉邦吃了白登之圍的虧之後,他認為不能一下子用武力解決問題,於是就採取了和親的政策,以達到雙方休戰的結局。試想一下匈奴人常年放牧為生,若是沒什麼災害的話那還好,要是遇到什麼災害的話,就得餓肚子了。他們不像中原地區的人們,可以種植農作物那麼方便。他們的食物來源主要是狩獵和放牧,而地處中原的話則食物種類繁多,且量要遠大於匈奴。

二千多年來,唯有這個王朝沒有外患侵擾,直到滅亡仍是王者!

要是能和親的話,匈奴當然願意了,畢竟不用再費盡心思的出兵發動戰爭,同時又可以得到西漢提供一定的糧餉和布匹食物。這樣他們的日常生計就得以很好解決了,也不用擔心生活的問題。而對於西漢來說,這也是一個明智的選擇,不僅消除了外患,同時可以讓百姓得到一個休養喘息的機會。經過前面一些年的戰爭,百姓確實有一點吃不消了。他們最希望的就是天下太平,過幾天安心的好日子。

二千多年來,唯有這個王朝沒有外患侵擾,直到滅亡仍是王者!

不過隨著時間的推移,匈奴內部出現了一些分歧,主和派和主戰派有很大的不同意見。一部分親漢的匈奴後來就開始投靠了漢朝,公元48年的時候,南匈奴歸順後被安置在河套地區。而被匈奴卻是一臉不服氣的樣子,最終漢和帝時期,竇憲率軍大破北匈奴,很多人開始選擇放下武器歸降大漢,此時的匈奴勢力已經基本瓦解。

二千多年來,唯有這個王朝沒有外患侵擾,直到滅亡仍是王者!

即便是到了東漢末年的時候,一些匈奴人開始趁機作亂,後來在曹操的領導,被各個擊破了。為了以防萬一,曹操決定將他們劃分為五個部,依次分開安置在陝西、山西等地,同時派漢人為將督軍。這樣就徹底將剩餘的匈奴分化了,他們再也沒有機會能夠趁機作亂了。

就這樣,已然搖搖欲墜的東漢也沒有受到外患侵擾,維持四百多年基業的大漢,直到它最終倒塌的那一刻,可以說仍是當時的最強者。歷史上,要說沒有外患困擾的朝代,恐怕也就是隻有它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