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雲對症下藥破“五難” 擺脫石漠化片區貧困

凌雲地處滇桂黔石漠化集中連片特困地區、國家主體生態功能區,全縣8個鄉鎮110個村(社區)22.5萬人,“十三五”建檔立卡57個村11536戶50716人,貧困發生率25.43%。其中有24個深度貧困村,3個極度貧困村。凌雲與其他石漠化貧困地區一樣,脫貧攻堅面臨諸多困難,歸結起來主要是經濟發展組織化程度低、生態保護與產業發展融合難度大、群眾思想禁錮重、基礎設施薄弱等。

凌雲對症下藥破“五難” 擺脫石漠化片區貧困

凌雲對症下藥破“五難” 擺脫石漠化片區貧困

近年來,凌雲縣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扶貧開發戰略思想。以人民為中心,把脫貧攻堅作為全縣最大的政治任務、最大的民生工程、最大的發展機遇,堅持脫貧攻堅與生態保護並重。以黨建為引領,建強隊伍創設載體,破解組織力提升難;聚焦優勢扣緊特色,破解產業發展難;觸動痛點教育兩頭,破解內生動力激發難;注重統籌分步推進,破解基礎設施建設難;跟緊後續保障發展,破解易地扶貧搬遷難。以破解“五個”難題為導向,逐一補齊加固“木桶短板”,努力走出一條產業優、百姓富、生態美、人民幸福指數高的趕超跨越發展之路,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扶貧重要論述在茶鄉凌雲落地開花結果。

凌雲對症下藥破“五難” 擺脫石漠化片區貧困

凌雲對症下藥破“五難” 擺脫石漠化片區貧困

建強隊伍創設載體,破解組織力提升難。針對村“兩委”班子普遍能力素質跟不上,力量資源集聚難的問題,該縣把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關於脫貧攻堅系列重要講話精神作為全縣的一項重大政治任務,紮實開展大興學習之風、大興解放思想之風、大興調查研究之風、大興求真務實之風“四個大興”活動,“拔窮根,換窮業,挪窮窩,改窮貌”成為全縣上下的共識。深入實施“脫貧攻堅先鋒行”,普遍開展黨支部星級化管理、“鄉村振興·五旗爭創”活動、黨員積分管理,規範組織運行,提升黨員隊伍素質。廣泛開展“三聯三帶”主題實踐活動,指導和幫助聯繫對象找準發展路子,協調解決發展致富資金、物資、技術等。改善村“兩委”辦公和村民議事條件,提高村“兩委”號召力,增強村民歸屬感。每個村都至少成立一家村民合作社,選配經濟能人經營管理,把村民納入合作社變成股民,改變過去群眾單打獨鬥、農村經濟發展組織化程度低的狀況。

凌雲對症下藥破“五難” 擺脫石漠化片區貧困

凌雲對症下藥破“五難” 擺脫石漠化片區貧困

聚焦優勢扣緊特色,破解產業發展難。挖潛旅遊資源,擦亮城古、茶香、湖秀“三張名片”;挖潛特色農業,做大茶葉、桑蠶、油茶“三張葉子”;挖潛生態工業,做足農、石、水“三篇文章”——面對生態環境脆弱,工農林牧業發展均受限制的實際,該縣秉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聚焦優勢扣緊特色,著力把凌雲的生態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2015年自治區黨委組織部定點幫聯浩坤村後,大力推進環浩坤湖建設,將其成功納入巴馬長壽養生國際旅遊區,2018年10月建成運營,“十一”黃金週接待遊客6.13萬人次,旅遊綜合收入達5101.7萬元,成為凌雲旅遊產業發展最重要的一極。

凌雲對症下藥破“五難” 擺脫石漠化片區貧困

凌雲對症下藥破“五難” 擺脫石漠化片區貧困

觸動痛點教育兩頭,破解內生動力激發難。該縣注重組織少數民族幹部、村“兩委”幹部到廣東省深圳市鹽田區學習培訓,安排貧困群眾參加深圳務工招聘會,帶領少數民族班學生到中廣核總部開展夏令營活動,讓他們切身感受到先進地區的時代氣息。全面開展爭當最愛國、最守法、最誠信、最勤勞、最友善“五最”新型農民活動,給予“五最”農民獎勵。設立“壯志凌雲·愛心超市”,鼓勵群眾奮發向上,以美德表現積分換取生活物資。廣泛開展“一個廣播響起來、一座舞臺跳起來、一間書屋用起來、一群宣講員講起來、一場百家宴聚起來、一個籃球場動起來、一張網絡連起來、一個宣傳欄公示起來”等“八個一”宣傳活動,把源自凌雲實際的《懶漢脫貧記》搬上舞臺,以其強烈的思想轉換對比,激勵貧困群眾摒棄等靠要思想。深入一線挖掘報道先進典型,廣泛宣傳全國勞動模範吳天來、最美中國符號人物鬱再儉以及一批艱苦創業成功人士的先進事蹟,激勵貧困群眾“為了生存、永不言棄”。一頭抓學生素質教育,一頭抓家長素質提升,全面開展感恩教育、法紀教育、習慣教育、風氣教育、脫貧光榮自尊教育“五大教育”。以“瑤家夜校”為平臺,組建特少數民族文化展演隊、幹部宣講團進村入屯表演節目、宣講政策,日積月累潛移默化改變貧困群眾的落後觀念、生活陋習,從骨子裡挖掉“病根”。

凌雲對症下藥破“五難” 擺脫石漠化片區貧困

凌雲對症下藥破“五難” 擺脫石漠化片區貧困

注重統籌分步推進,破解基礎設施建設難。該縣山區綿延、山勢險峻,基礎設施建設成本高、難度大,縣財政收入低、可支配資金少,制約了基礎設施的投入,交通不便、飲水困難的狀況亟待解決。該縣統籌分步推進,開源節流,多措並舉籌集資金,積極爭取項目列入中央、自治區項目庫,把凌雲的建設納入中央和自治區的“盤子”;緊緊依靠中區市直後援單位和“兩廣”協作,爭取資金傾斜;主動對接政策性銀行和商業銀行,爭取信貸支持。通盤謀劃全縣基礎設施建設,先易後難,建成三級公路7條215公里,村際聯網路104條607公里,屯級道路327條723公里,有效疏通石山區“毛細血管”。推進安全飲水工程建設,建成家庭水櫃1540座,集中供水工程179個,全面提升貧困群眾的幸福感和滿意度。對重大的關鍵項目建設,實行縣處級領導幹部包掛制,每一名縣處級領導幹部都是項目服務專員,從立項、招投標到竣工驗收一條龍服務,對項目建設掛圖作戰、倒排工期、壓榨式推進,用精力換時間,用責任換成效,在脫貧攻堅時限內攻克基礎設施建設時間緊、任務重的難題。

凌雲對症下藥破“五難” 擺脫石漠化片區貧困

凌雲對症下藥破“五難” 擺脫石漠化片區貧困

跟緊後續保障發展,破解易地扶貧搬遷難。石漠化片區生態脆弱,發展局限性大,一方水土養不起一方人,既要脫貧致富又要保護綠水青山,易地扶貧搬遷是最佳途徑。蝸居在大石山裡的貧困群眾,故土情結重,就業技能低,對搬遷出去的前景信心不足,普遍不願搬、不敢搬。我們聚焦“搬得出、穩得住、能致富”,解決好後續發展問題,化解搬遷戶的焦慮。針對易地扶貧搬遷中貧困群眾故土情結重、就業技能低,普遍不願搬、不敢搬的問題,該縣聚焦“搬得出、穩得住、能致富”,解決好後續發展問題,化解搬遷戶焦慮。認真做好思想動員,逐戶宣傳搬遷政策。完善產業配套,建設扶貧車間,開闢家庭農場,推動土地流轉,讓遷出戶方便務工、就近致富。對遷出戶青壯勞力“一人一策”開展技能培訓,提高就業能力,增強發展信心。協助解決入學、養老、就醫等基本保障問題,提高搬遷群眾對新家園、新環境的認同感和歸屬感。加強心理疏導和氛圍營造,引導搬遷群眾共同參與社區管理,順利融入新社區。目前,該縣16個安置點都實現黨的組織、產業就業、基礎設施、公共服務、社區管理、教育保障、社會保障“七個全覆蓋”,遷出群眾情緒穩定,安置點秩序良好。

凌雲對症下藥破“五難” 擺脫石漠化片區貧困

凌雲對症下藥破“五難” 擺脫石漠化片區貧困

在脫貧攻堅戰中,凌雲“一塊骨頭一塊骨頭啃”,一步一個腳印一點一滴疏通經絡、打通關節、突破瓶頸,逐步改變貧困落後的面貌。2016年以來實現8533戶38177人脫貧,38個貧困村摘帽,貧困發生率由25.43%降至6.21%。央視《焦點訪談》對凌雲縣抓黨建促脫貧攻堅典型做法進行專題報道,全國深度貧困地區抓黨建促脫貧攻堅工作座談會把凌雲縣作為現場考察點,在黨政領導班子績效考評中凌雲縣連續三年獲自治區一等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