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歲身陷危機?人生不可以重來,但可以重啟

不知什麼時候,35歲變成一個敏感群體。

在職場,很多招聘職位明確標明“限35歲以下”,晉升無望者如履薄冰;在家庭,上有老,下有小,需要花費很大的精力去經營;在資產,左房貸,右車貸,還完後只剩下空空的口袋;在心理,青蔥歲月已行遠,鼎盛時間未來臨。35歲確實是一個尷尬的年紀,可還不得不直面這種尷尬,在這個年紀,有時候一場突如其來的變故,如婚姻,如失業,都足以摧毀貌似固若金湯的心理防線。

35歲身陷危機?人生不可以重來,但可以重啟

那麼,應如何應對這場“危機”呢?其實,從人生的座標來看,35歲依然少年,如果能整理自己的來龍去脈,拋卻自己的前塵往事,徹底認識自我和皈依初心,迴歸到當然的生活場景中,依然可以決然而行,仗劍遍行天涯路。

35歲身陷危機?人生不可以重來,但可以重啟

重新認識自己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大多時候我們無法跳脫自身,來全面立體地瞭解和認識自己。以至於經常會產生自我認知的混亂,自己眼中的自己和他人眼中的自己常常難以匹配。其實,一般人還擁有兩個難能可貴的武器可以善加利用,良知和自省。“不加審視的人生是不值得過的”,經常用自己的初心來審視自身,將會獲得關於自我的更多深切感悟和高度提升。有時候,跳脫出慣性的生活,用筆來記錄下生活的靈感,自己的感受,社會的變遷,自我的期許,就能逐步整理出自己思維的來龍去脈,也能真正靠近自己的本真和初心,那麼,也許以後將要去往的道路也會自然清晰起來。

35歲身陷危機?人生不可以重來,但可以重啟

拋卻前塵往事

前一段時間流行三個字“斷舍離”,直擊人們的心靈。35歲的年紀,涉世漸深,也積攢起初步的人生經驗。其中無論得意或失意,無論光明或曲折,無論愛或恨,都是自己獨一無二的寶貴財富。但也正因如此,比起10年前,35歲的我們揹負著過往的包袱,失去了從容淡定,一往無前;多出了斤斤計較,抱殘守缺。是時候跟過去的自己說再見了,有時候丟掉那點可憐的包袱,“失去的只是枷鎖,得到的將是整個世界”。據生理學研究,人體細胞18個月時間全部更新一遍,無論你是否願意,鏡前人早已不是原來的自己。與前塵往事,一笑泯恩仇吧,不帶走一片雲彩,輕裝上路,將迎來嶄新的生活和一個更加別緻的自己。

35歲身陷危機?人生不可以重來,但可以重啟

迴歸當然生活

剛畢業那會,會學著成年人那樣,將自己的個性簽名改為“我認識人越多,我越喜歡狗”。從校園進入社會,接觸各色人等,過程中自然對人性的認識和體察越來越深入。多年後,大家帶著疲憊和傷痕,或者仍盡力融入其中,或者蹲在一角獨自舔舐傷口。可35歲的情勢,已不再允許怯懦了,必須像個勇士一樣堅定地站立著。保持自我不被吞噬的同時,需要多跟這個社會和解,多理解他人的選擇,畢竟多數人不能大徹大悟。羅曼羅蘭說,“真正的勇士,是認清生活真相後,依然熱愛生活”。

35歲身陷危機?人生不可以重來,但可以重啟

35歲的我們,可能仍然青澀,可能依然懵懂,可能早生華髮,可能揹負沉重,但如果能認識自己,認清生活,整理心路歷程,拋卻前塵往事,仍然可以繼續青春的舞步,煥發亮麗的風采。生活依然繼續,其實我們可以換個心情重新出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