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的军事能力到底如何,是只靠别人帮忙才获得天下吗?

抬头笑笑咯J


秦汉之际,韩信和项羽都是一流的军事家,当然韩信更胜一筹。但此二人之外,有数的几个统兵将领(诸侯)之中,刘邦的军事能力也是拔尖的。——之所以显得弱,就因为他的对手是项羽。但此外,哪个项羽派系的诸侯王、反叛的诸侯王,哪个不是轻松搞定?

看一下刘邦的成长之路:

草莽时期一: 刘邦自被推立为沛县义军首领后,先后和前来镇压的秦政府军、抢地盘的其它军队打,有胜有败,但根据地沛县一直不失;

草莽时期二:刘邦傍上项梁,为项梁所重。项梁给他增配军卒,引为座下占将,常和项羽一起出兵,攻城、救场,镇守大郡的李斯的儿子李由就是被他俩干掉的;

草莽时期三:项梁死怀王掌实权,极力打压项氏,但对刘邦还是看重的,封赏与项羽对等,在军队上则是怀王自领一军,另一军由刘邦来带,刘邦此时也是怀王麾下重要的将领。最后,楚国主力军队北上救赵,而刘邦则被选中,率偏师西进攻秦。

草莽时期四:刘邦西进,军事也政治并重,进一步打败了争功的赵将司马昂、重镇南阳和宛城的秦军统帅、招降了关口守军,最终首入关中灭掉秦国,任约“先入关中者为王”,当上汉王。

刘邦未发迹时的军事能力就是这么牛!——只是,大老板不断的换,他都被重用,底下还有扎实的基本班底,这其间他过人的政治能力远远超过了其军事能力。


不如归噶卖红薯


刘邦的军事才能,一直是被严重低估的。在大家的印象中,刘邦最厉害的才能,应该是识人用人。刘邦自己就曾说过,他能取得天下,全靠用好了韩信张良萧何三人。韩信也曾说过,刘邦善将将,而不善将兵。

但真实情况真是如此吗?显然未必。因为,所谓的识人用人说起来并不是什么难事,但真正的问题在于,就算你发现某个人很有本事,你又凭什么让人家听从你的安排?

想当初,陈胜重用武臣、周市,结果两人先后拥兵自立;吴广重用田臧,却被田臧砍了脑袋;苻坚重用姚苌、慕容垂,后来被这两人夺了江山;尔朱荣重用高欢、贺拔胜兄弟,但这几个人,却显然越来越不听尔朱荣使唤;翟让重用李密,甚至都要把老大的位置让给他,但依然免不了被李密火并。

从这层意义上来说,想给别人当老大,绝不是简简单单因为识人就可以胜任。刘邦在和项羽的对决中,曾多次被对方打得狼狈不堪,在他人生最低谷的时候,萧何、张良、陈平、曹参、樊哙这种霸气冲天的人物,依然心甘情愿拿刘邦当老大。

甚至而言,像韩信这种不出世的军事家,在他实力最强大的时候,依然没有勇气敢背叛刘邦,这个绝不是仅靠忠心就能够达到。英布在造反的时候,最害怕的事,就是刘邦亲自率军前来平叛。



所以,刘邦能始终让大家信服,绝不是因为一个简单的能识人用人?事实上,在乱世中,就算你发现一个人很有才能,你也得必须一直拥有比人家强的能力、实力、地位,否则,人家再叫你老大,那也纯粹是给你面子。如果你真敢当回事,马上有人教你做人。

大家可以回顾下那些在乱世中开国立号的皇帝,哪个不是拥有出身的军事才能,刘秀、刘裕、李世民、赵匡胤、朱元璋等,他们的手下,不乏有不出色的军事家,但他们自身的军事才能,恐怕也没有人敢去否认。

即便是我朝太祖皇帝,手下的朱林彭粟等将领,哪个不是当世名将,但又有谁敢说,他们的军事才能在太祖之上。事实上,在韩信加盟之前,刘邦集团的所有军事行动,都是刘邦亲自坐镇指挥的,并且他的也是一步步做大,从最开始的区区几百人,到能够和项羽一争高下的汉中王。

后来韩信加盟刘邦之后,在荥阳成皋一线和项羽打得难舍难分的,依然是刘邦本人亲自率领的大军,而且,此时刘邦已将曹参、樊哙、灌婴等核心将领全部调配给韩信开辟第二战场,在这种背景下,刘邦仍然和项羽打了足足四年,丝毫不落下风。



我们都觉得项羽的军事才能非常牛逼,但问题是,项羽和刘邦在荥阳成皋一线打了整整四年,却没有占到丝毫便宜。还有,我们都说韩信的军事才能非常牛逼,但问题是,如果韩信真如传说中的那样厉害,那刘邦为什么不直接把韩信调到荥阳战场,让他直接和项羽PK就得了。

事实上,韩信的军事才能虽然厉害,但也不见得一定比刘邦项羽高多少。韩信之所以能够在赵、魏、代、齐地取得重大的军事胜利,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刘邦将项羽的军事主力给牢牢钳制住,而且他手下又有曹参、樊哙、灌婴、周勃等猛将协助。

换句话说,如果把刘邦放在韩信的位置,不见得会比韩信做得差,因为在韩信加盟刘邦之前,赵、魏、代、齐国本身就不是刘邦的对手。但如果韩信放在刘邦的位置上,他能不能够做得和刘邦一样出色,那显然是个未知数。


我是赵帅锅


您好!没有任何一个创业之君,可以只靠别人帮忙就获得天下。

刘邦的军事能力,战略层面,是超一流的(同时代第一);军事指挥层面,是1.5流的(次于韩信、项羽的级别)。

战略层面,从两个层面谈:战略规划和战略管控;

战略规划层面:

攻略方向规划:刘邦在楚汉战争中,“正面相持,侧翼迂回”的整体战略规划,在大战略层面完胜。这个大手笔,即使放眼整个中国历史也没有多少;

楚汉战争中刘邦的战略路线,堪称古代战争的经典

军事系统层面:搭建的情报系统,使得刘邦始终对项羽集团的内部矛盾洞若观火。策反、离间,扰乱了项羽集团的后方,甚至离间了项羽的核心团队;搭建的动员系统,使得萧何可以在关中源源不断输送兵员、物资,也使得韩信收取的降兵可以快速补充到己方部队中;

范增、钟离昧等人被离间,使得项羽核心团队严重削弱

战略管控层面:

各方面军配合的管控:刘邦在楚汉战争中,担任侧击、游击任务的部队非常多,各部都独立行动,同时,可以在通讯系统极不发达的秦末时期配合紧密,这可以说是古代战争的一个奇迹;

各方面军军力的管控:尤其是韩信军。既放手使用,让韩信充分发挥“战神”的作用,同时,又不失时机地调配、更换韩信军的资源,使得韩信尽管长期独当一面,却没有办法形成自己的班底来对抗中央;


军事指挥层面,这是刘邦被黑得最惨的一个层面了。

有两场关键战役可以说是再怎么黑都不为过的,一场是彭城之战,被项羽以少胜多,“睢水为之不流”,可以说是被打出翔了。另外一场是白登之围,被匈奴围困,差点把“土木堡之变”提前一千多年上演了。

白登之围,太险了!

假如刘邦在这2次战役中惨败后就挂了,可以说,他的军事能力真的就不行了。可是,“善败者不亡”又何尝不是一种超强的能力呢?

在惨败后,能够抑制对手的势头,单靠什么外交力,什么美女和亲,什么什么德,都是不可能的,还是要在战场上有能够补救的能力!这在甲午战争时如此,在古代也是如此!你还是要在成皋-荥阳战线阻止住项羽,还是要靠北地的军事调动来防御匈奴。

综观刘邦的一生,他在军事指挥层面,虽远远不如项羽和韩信这类战神级别的人物,但是也是同时代中的佼佼者。

这点在成皋对峙阶段就非常明显。项羽亲自领军的时候,刘邦大气不敢出。但是项羽离开,委以部下代管的时候,刘邦往往都能把握战机,击败对手,可见,在当时项羽阵营中,当钟离昧被离间后,除了项羽本人,其他将领的军事指挥能力很可能都不如刘邦。

说明刘邦军事实力高于一般名将的例子还有一个就是英布之乱。英布也是一代名将,在后来英布谋反时,虽然政治环境不同了,但是刘邦也是在正面战场一刀一枪击败英布了的。

而军事指挥,除了在相持阶段的正面交锋外,在攻略时期,能否以最小的代价获取最大的收益,也是至关重要的。在刘邦入关的进军中,手下初始军队不足万人,而秦军在中原各个大城市都是有相当军事力量的。刘邦综合运用各种战法,避实击虚,一举攻下咸阳,这个业绩,也不是哪个一般的将领能做到的。

值得注意的是,秦军主力章邯投降项羽是在前207年冬,而刘邦在前207年8月就已经突破了武关。在秦军主力还存时,能够沿途秦军瓦解,没有足够的军事压力,靠耍嘴皮子的说客可是做不到的。这个军事压力,除了当时还不强大的刘邦军队,还要有刘邦在战场上的威名。


喝下这口历史的鸡汤


汉太祖高皇帝刘邦(公元前256年一公元前195年)是一个伟大的政治家和战略家,汉文化的奠基人。刘邦能够在乱世中取得天下消灭异姓王有着非凡的军事天赋,他的军事才能可以当时顶级军事人才项羽,韩信和冒顿单于相题并论。陈胜吴广大泽乡起义后,刘邦在老家起兵响应,他此时己48岁高龄(在那个年代)。刘邦在战争中学习战争表现出不俗的军事才能。在砀邑收五六千兵攻取下邑。和项羽一起攻下成阳,屠之。在濮阳之东大败秦军。刘邦和项羽西略雍丘,大败秦军杀死秦相李斯的儿子李由。刘邦的军事能力和长者之风得到楚怀王君臣的认可,所以,派彪悍猾贼的项羽北上打秦军主力啃硬骨头。让有长者之风的沛公刘邦乘虚而尽西略关中。刘邦一路上攻无不取占无不胜,袭武关占蓝田,兵进咸阳驻扎灞上,秦王子婴请降,强大秦朝寿终正寝。在楚汉战争中刘邦也不是屡战屡败,在阳夏,固陵和陈下三次战役中和项羽正面交锋也取胜了,以后才有垓下之战的成功。在平定淮南王英布,燕,王藏荼和陈豨的叛乱中,刘邦每次都是御驾亲征。在白登山之战中和冒顿单于算平局,必竟双方都没有吃掉对手。刘邦靠自己出色的军事能力和著越的领导力三年时间取天下,“自开关以来,其兴立功勋未有若汉高祖之易也。”用毛主席的话说:"封建皇帝里边最厉害的一个。”





关东侠客


刘邦不善将兵,但善于将将,將兵必败,将将必胜。让刘邦自己领着兵去打仗,往往是大败而回,如果让韩信曹参领兵打仗,必然大胜。刘邦不善于具体指挥作战,但善于战略规划,刘邦不是一个将领级人才,而是一个统帅级的人才。古人曾说过:帝王者,不以自能为能,而以用人为能。帝王,他的能力是表现在识人用人上,而不是自己具体操作。所以说,刘邦是不能用无能这两个字来形容的。

谁是无能的人,秦二世是无能的人,晋惠帝是无能的人,陈后主,李后主,宋徽宗是无能的人。这些白面书生,亡国之君和刘邦比,就是天上地下之别。

这个世界上,那有靠自己一个人能成就大业的,成大业,一靠普通百姓的拥护,二靠英雄豪杰的帮助。入关中后,约法三章,秋毫无犯,得到了普通百姓的拥护。再加上张良,萧何,韩信,陈平的帮助,成大业,取天下,都是顺理成章的事。

再看项羽,自己打仗的本领高强,百战百胜,可是在战略全局规划上是一片空白,识人用人毫无办法,只是一味依靠自己的能力。项羽百战百胜,最后失败,就是不懂得识人用人,也没有全面的战略规划。

刘邦能力超强,识人用人,就是后来者也没有几个人能比得上的。


小杜笑看风云


读《史记.刘邦本纪》,这个问题,刘邦跟他的将领们本来就探讨过。

在一次宴会上,刘邦提议道,诸位都不要隐瞒看法,说说我为什么能得到天下,而项羽会失去天下?

高起、王陵回答:陛下派人攻城略地,所招降攻占的地方就封给他,与天下人利益相同。项羽嫉贤妒能,有功的人加以陷害,打了胜仗不论功行赏,取得土地不与分利,这是他失去天下的原因。

刘邦道:“公知其一,未知其二。夫运筹帷帐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改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

言下之意,刘邦承认他得到了张良、萧何、韩信的鼎力支持,但更欣赏他自已行动上采纳了顶尖的策略,补给上排除了后顾之忧,征战上选派了优秀的将领——这就是他的军事能力。

所以,头条的有些问题就是这样,“只知其一,不知其二”——问起来要么矛盾,要么多歧义,有必要认真回答吗?点赞的又有什么道理呢?


孤垒西边


古代的开国皇帝,没有一个不是当时的人中之杰。汉高祖刘邦当然也不例外。

刘邦人长得很帅,就是有点流氓习气,好狎侮人。可是本质上“仁而爱人,喜;施,意豁如也,常有大度…"就是说他宽宏大度,爱施舍人,有点象水浒上宋江。而且志向宏大,看见秦始皇,他说,大丈夫就应该是这个样子。

刘邦是沛县亭长。萧何,曹参,樊哙是他的同事。秦末大乱,陈胜吴广起义。沛县民众杀了县令起事,大家公推刘邦为首领。称为沛公。萧何,曹参,樊哙都是一时人杰,是后来汉朝的开国将相,这些人甘心拜刘邦为首领,可见刘邦自有超人之处。

后来,刘邦率军先进入关中,听樊哙张良等人之谏劝,秋毫无犯,与民约法三章,以此得民心。鸿门宴上,他委曲求全,逃过了项羽的杀戮。之后,他又接受萧何的意见,破格拜韩信为大将军。凡此种种,无不显示了他的英明智慧。

楚汉相争,刘邦令韩信率军攻伐诸侯,自己率军战项羽。成皋荥阳大战,刘邦多次失利,但不屈不挠,斗智斗勇,屡败屡战,坚持不懈。逐渐扭转形势,争取了彭越,黥布等名将来归。最终击败了项羽。

刘邦的军事才能,不是表现在具体的战役指挥上,而是表现在他的全部军事生涯中,表现在他的所有的遣将用人上,表现在总的战略上。刘邦是个卓越的战略家。当然也是个卓越的军事家。

欢迎点评。


WM晓奇


刘邦作为一个杰出的领导人,不可能面面俱到,超凡脱俗,他最大的特点是慱采众长,善断有仁德,是个玲玲八面的友善大匠,知人善任,有张良韩信箫何之伟才,善于规划谋略和运筹帷幄决胜于千里之外,记的有一次韩信远征齐国,路远难归被事缠绕。众人立谏魏国名士后羿,魏豹为大将领军六十余万人,大张旗鼓直对项羽,被项羽大军打的丢盔懈甲,一溃百里,元气大伤,才有在张良周旋下,请来韩信,撑兵升帐,一决雌雄,,可见人无完人,正是因为韩信感含当年汉王,对他有知遇之恩,赐与金甲,拜为元帅,有亲自抚车登将台,才会有大汉四百余年江山社稷。


94310417小云


刘邦的军事能力不强,甚至是不行,他确实是依靠别人的能力取得天下,他在军事伟略上不行,但是,他会看人,能用人,精明绝顶,看透人心,在猜度人的方面无人能比,嬉笑怒骂皆为自己,兄弟用命皆为大哥,堪为人之绝顶。



刘邦从秦时的沛郡泗水亭长,一直以草莽英雄闯荡天下,有侯及王,有王而天下为帝始终是和他的兄弟们一起开创了大汉的天下,萧何、张良、韩信,此三杰皆为刘邦所用,忠勇之士遍布汉营,矢石争锋皆为汉家,以刘邦为中枢,汉军将士无不争锋夺志,敢为军锋,这是刘邦的能力所现,魅力无穷啊。一个领袖级人物他的能力往往不俱一点,而是多方面的灵现,刘邦的军事能力很是一般,但是他具有比军事能力更加超常的能力,他就是极其的会看人,会用人,这一点不是一般人能做的到的,刘邦做到了,他成功了,这是刘邦的决绝能力,很不一般。


杨柳青青春之声


看到这个问题,我想到了西游记里的唐僧,唐僧手无缚鸡之力却能驾驭桀骜不驯,本事了得的孙悟空,靠观音菩萨教给他的紧箍咒,其实也靠他驾驭手下的能力。

我觉得刘邦的军事能力一般,没有看出刘邦有什么特殊的用兵才能,而是刘邦超高的驭人之术以及善于纳谏和屡败屡战的顽强能力助他成就帝业。

刘邦和项羽真是鲜明的对比,刘邦比项羽岁数大,武力值不如项羽,家庭出身也不如项羽,可是偏偏是刘邦战胜了项羽。其实正是刘邦军事能力不强的缘故。

刘邦觉得自己军事能力不强,所以对人才的依赖就比较强,广泛听取意见,不刚愎自用。力排众议,重用韩信,陈平,屡次听取张良的建议,听了马上办。正是刘邦觉得自己不是那么强,需要靠人办事,所以才这么善待人才,笼络人心。刘邦在当上皇帝后对汉初三杰的评价,说得天下是因为用了这三个人,给了自己很大的帮助,这三个人其实代表了三种刘邦的手下,萧何代表文臣,张良代表谋士,韩信代表武将。说一句话就把所有手下都夸了,可见刘邦是多么的会笼络人心。

得人心者得天下,刘邦正是善于得人,知人善用才取得了天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