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中國對殖民歷史痛恨不已,印度卻對英國“感激涕零”?

對中國人來說會覺得以前的侵略者和殖民者給自己帶來了痛苦的歷史。這是一種無法忍受的經歷,我們並不會感謝殖民者。

為什麼中國對殖民歷史痛恨不已,印度卻對英國“感激涕零”?

但對於許多前殖民地國家來說,情況並非如此。例如,印度。印度人不是痛恨英國殖民者,而是非常感謝英國殖民者。為什麼?

對於印度來說在英國殖民者到來之前,印度只是一個地理名詞,而不是一個統一的國家。正是英國的到來徹底征服了整個南亞次大陸,成為一個統一的殖民地國家。

為什麼中國對殖民歷史痛恨不已,印度卻對英國“感激涕零”?

此外,在印度歷史上,外國軍隊多次征服它。例如,亞歷山大征服了印度,併為印度和中亞帶來了希臘化時期。帖木兒帝國也被征服了。當歐洲殖民者來到印度時,正是莫臥兒王朝統治了印度的大部分地區。

在英國到來之前,葡萄牙和法國已經在印度建立了自己的存在並開始滲透。但是,葡萄牙和法國建立的基地主要是貿易港口和中轉站,而不是殖民地基地。

在英國到印度之初,像法國和葡萄牙一樣,它只是在港口城市,作為貿易港口和中轉站,並沒有立即開始殖民戰爭。但在隨後的莫臥兒王朝內戰中,英國人越來越多地參與其中,最終將印度變成了殖民地。

為什麼中國對殖民歷史痛恨不已,印度卻對英國“感激涕零”?

此外,英國和葡萄牙的做法不同,不僅僅是掠奪,而是整體規劃和建設,側重於行動。在19世紀,在大英帝國和俄羅斯之間的重大博弈中,英國的核心利益始終是保護印度。

因此,當印度獨立時,印度的現代化程度實際上相當高。例如,鐵路總里程已達到亞洲第一,遠遠超過中國的1949年。換句話說,印度的現代化起點高於中國。這是英國留給印度的重要遺產。

不僅如此,英國還為印度留下了一個完整的中央政府。

為什麼中國對殖民歷史痛恨不已,印度卻對英國“感激涕零”?

自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以來,英國一直在大力培養印度的地方精英,以幫助英國統治。此外,這些人都受過英語教育,他們對英國的忠誠度非常高。到了20世紀30年代,印度人開始擔任英國和印度政府的高級官員,甚至包括總理等重要職位。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當英國決定讓印度獨立時,雖然有些釘子被埋葬,但印度的主要管理權力逐漸移交給了印度人。到1947年印度正式獨立時,過渡基本上順利完成。

此外,英國還將其在東南亞其他殖民地的一些特權移交給印度。例如,拉薩的英國和印度政府辦公室剛剛改變了自己的品牌,並一直待到西藏和平解放。這個機構被疏散了。

為什麼中國對殖民歷史痛恨不已,印度卻對英國“感激涕零”?

在喜馬拉雅山脈南部還有錫金,不丹,尼泊爾和其他前英國殖民主權。英國也移交給印度,印度取代了英國,成為這些國家的主權國家。直到今天,情況仍然如此。

但中國完全不同。在被帝國主義國家入侵之前,清帝國也是一個幅員遼闊,人口眾多的龐大帝國。正是入侵帝國主義使國家毀滅並失去了許多領土主權。邊境危機是一個又一個。直到新中國成立,它才完全脫離了這個歷史時期。

因此,從中國的角度來看,殖民者帶來的損害遠大於建築,從印度的角度來看,殖民者留下的遺產遠遠大於破壞。因為在殖民者到來之前,印度的發展水平遠低於中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