酉阳杂俎白话解说:贾相公与骑马者

酉阳杂俎白话解说:贾相公与骑马者

不二往事书

酉阳杂俎白话解说:贾相公与骑马者

干旱

据说中国唐朝有一个人称贾相公的人。

贾相公曾经在一处叫做滑州的地方主政。

在贾相公主政滑州的期间,有一次,滑州境内大旱,到了秋天,滑州境内的庄稼颗粒无收。

贾相公召见两员大将,对两位大将说道:今年荒旱,烦请两位拯救滑州境内的三军将士和平民百姓。

两位将军皆说道:如果我们能够做有利于军队将士和平民百姓的事情,即便需要我们冒着丧失生命的危险,我们也不敢推辞。

贾相公笑着说道:请二位将军屈尊装扮为普通兵士。在乙日,应当会出现两名骑着马的人。

这两名骑马的人会身穿浅红色的衣衫。

这两名骑马者所骑乘的马行走时步幅很小,马的鬃毛很长。

这两名骑马者会骑着马穿过市集出城。你们悄悄地跟随着这两名骑马者,观察他们在哪里消失,在骑马者的消失地点做一个标记。

我请求你们做的事情就完成了。

两位将军于是拿着干粮,身穿黑色衣衫,边走边寻找符合贾相公描述的两名骑马者,果然找到了。

两位将军跟随着骑马者从市集来到城外二百多里的一处地方,看到两名骑马者在一处大坟冢附近忽然消失了。

于是,两位将军在骑马者的消失地点的地面上垒上石块,作为标记。

两位将军用了两天两夜的时间返回了城中,将消息告知贾相公。

贾相公大喜,命令挑选几百名健壮的军士,携带着铁铲等工具,跟随两位将军到达骑马者消失的大坟冢。

军士们把大坟冢挖开,得到了十万斛陈年的粮食。没有人知道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有人说,故事中的贾相公为贾耽。

有人说,故事中的乙日是指第二天。

有人说,中国古代把军队分为左军、中军、右军,统称为三军。

有人说,故事中的乙日是指用来标记日子的天干地支中含有乙的日子。

有人说,中国古代有一种天干地支的说法,天干分别为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分别为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有人说,十天干按照顺序,

第一为甲,

第二为乙,

第三为丙,

第四为丁、

第五为戊、

第六为己(音挤)、

第七为庚、

第八为辛、

第九为壬、

第十为癸。

十二地支按照顺序,

第一为子、

第二为丑、

第三为寅、

第四为卯、

第五为辰、

第六为巳、

第七为午、

第八为未、

第九为申、

第十为酉、

第十一为戌(音需)、

第十二为亥。

十天干与十二地支按照顺序,各取一个,先天干后地支,进行循环组合,共得到一百二十组互不相同的天干地支一一组合,其中序号同为奇数的天干地支一一组合与序号同为偶数的天干地支一一组合共有六十组,称之为六十甲子,按照顺序,六十甲子分别为:

甲子、乙丑、丙寅、丁卯、戊(音误)辰、己(音挤)巳、庚午、辛未、壬申、癸酉、甲戌(音需)、乙亥、丙子、丁丑、戊(音误)寅、己(音挤)卯、庚辰、辛巳、壬午、癸未、甲申、乙酉、丙戌(音需)、丁亥、戊(音误)子、己(音挤)丑、庚寅、辛卯、壬辰、癸巳、甲午、乙未、丙申、丁酉、戊(音误)戌(音需)、己(音挤)亥、庚子、辛丑、壬寅、癸卯、甲辰、乙巳、丙午、丁未、戊(音误)申、己(音挤)酉、庚戌(音需)、辛亥、壬子、癸丑、甲寅、乙卯、丙辰、丁巳、戊(音误)午、己(音挤)未、庚申、辛酉、壬丑、癸亥。

有人说,六十甲子有时略称为六甲。

有人说,有的中国古人,用六十甲子来标记年月日时,按照六十甲子的顺序,把每一年、每一月、每一日、每一时辰与六十甲子中的一组天干地支一一组合对应起来,以六十甲子为一个周期,循环往复。

贾相公在滑州,境内大旱,秋稼尽损。贾召大将二人,谓曰:“今岁荒旱,烦君二人救三军百姓也。”皆言:“苟利军州,死不足辞。”贾笑曰:“君可辱为健步,乙日当有两骑,衣惨绯,所乘马蕃步鬣长,经市出城,君等踪之,识其所灭处,则吾事谐矣。”二将乃裹粮衣皂,行寻之,一如贾言,自市至野二百馀里,映大冢而灭,遂垒石标表志焉。经信而返,贾大喜,令军健数百人,具畚锸,与二将偕往其所。因发冢,获陈粟数十万斛,人竟不之测。

《酉阳杂俎》为唐代笔记小说集,前卷20卷,续集10卷,共30卷,撰者为段成式(803年~863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