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王朝:御前財政會議上,嚴世蕃的表現與嚴嵩相比到底有多拙劣

【原創】合貴之年說拾遺 談《大明王朝1566》第013期


在嘉靖十四年的御前財政會議上,清流們藉著天災與民怨,終於向嚴黨發起了進攻。當時清流們一共就嚴黨的三筆財政虧空作出了質疑。雙方你來我往,句句話語都暗藏禍心!雖然我們知道,其實這三筆錢都是嘉靖花了,當然嚴黨也跟著沾了點油水,但是是沒有人敢於直接點明這一點的。但嚴世蕃就是不一樣,他自以為得意的移禍之舉,其實早已觸怒了嘉靖的逆鱗。

第一筆超支:嚴世蕃將自己所管轄的戶部超支虧空,記在了張居正所管轄的兵部建造戰船的賬上。當張居正說並未見到戰船時,嚴世蕃這樣回答:"回司禮監的話,去年確實有三十艘戰船,耗資也是三百萬兩,是在浙江和福建兩個工廠同時建造的。本來這三十艘船當時是為兵部造了以備海上作戰用的。後來為修宮中幾個大殿運送木料調用了十艘,其餘二十艘暫時讓宮裡管的市舶司借用了。這件事市舶司應該向宮裡有稟報。"

大明王朝:御前財政會議上,嚴世蕃的表現與嚴嵩相比到底有多拙劣

很明顯,嚴世蕃將這個鍋甩給了司禮監。呂芳沒有辦法,只能和陳洪演了一次雙簧,才把這筆款項結了。但是,我們可以肯定此時,呂芳心裡對嚴世蕃的做法已經有所不滿!

第二筆超支:司禮監管轄下的河道監管所涉及的修河公款超支。這時的嚴世蕃更以為自己抓到了什麼巨大的把柄,直接說道:"江浙是朝廷賦稅重地,修河多出的公款,河道衙門詳細賬目可查,而且河道監管都是宮裡派去的中官,你們不簽字,不只是對著我們工部來的吧!"

這就是直接的挑撥是非了,對於嚴世蕃三番兩次的移禍之舉,呂芳心中真是一萬隻草泥馬奔騰而過,也不向著嚴世蕃了。呂芳不等高拱與嚴世蕃糾纏,趕緊說道:"還有哪些沒簽字?"

大明王朝:御前財政會議上,嚴世蕃的表現與嚴嵩相比到底有多拙劣

第三筆超支:也是最為重要的一筆,給嘉靖修殿宇的工程款超標了!我擦,終於等到了,嚴世蕃激動不已,脫口而出:"我就知道,你們算來算去就為算到皇上頭上!"

這是名副其實的借刀殺人啊!高拱沒有上當,立刻反擊道:"我說的是工部虧空了四百萬兩,沒說不該給宮裡修殿宇。你要殺人,乾脆直接動手就是。用不著這樣子欲加之罪!"——老高我能在內閣混,全憑自己本事,哪是你這個官二代外加二愣子可以比的?

嚴世蕃一看對方沒有上當,迫於壓力終於對這筆款項作出瞭解釋:"都知道的事情有什麼可說的?年初的開支是說到雲貴山裡運木料,一勘查,山高林密,沒有路,大料運不下來,這才改成從南洋海面運來木料。一年的工期,突然增加這麼大的難處,工部日夜趕辦,大船都翻了幾艘,還是搶在年底前將宮裡的幾處殿宇修好了。為了皇上,什麼樣的苦我們都可以受,多花的這些錢,你們為什麼總要揪住不放!"

看看,嚴世蕃也不知道是真聰明還是假聰明。直接將嘉靖拉出來墊背,我這麼做都是為了皇上,這事不怪我!

大明王朝:御前財政會議上,嚴世蕃的表現與嚴嵩相比到底有多拙劣

對於同一筆爛賬我們看看嚴嵩的事怎麼說的:'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比方工部為宮裡修殿宇,為什麼不在雲貴取木材,非要通過海面那麼遠從南洋運木材來?是因為雲貴山裡的木材運不出來。記得嘉靖三十六年朝廷就議過,叫雲貴修路,既便於官府管理山裡的土司,也便於山民把山貨能運下來。這件事當時臣若是落實了,去年宮裡多花的三百多萬兩木料錢就能省下來。

大明王朝:御前財政會議上,嚴世蕃的表現與嚴嵩相比到底有多拙劣

兩番話語稍一比較,高下立判!嚴黨之所以能夠保持朝政二十幾年,不僅僅是因為他們能夠給嘉靖搞銀子,更重要的是,嚴嵩總是在給嘉靖背鍋!所有的髒事破事,嚴嵩總是往自己身上攬。所以,嘉靖才對其多加庇護!而嚴世蕃自以為聰明的將所有的劣跡都往宮內引,雖然清流們投鼠忌器,嚴黨能夠暫時保持勝利。但是這是以消耗皇帝的肯定為前提的,所以嚴世蕃的這一番舉動,無異於飲鴆止渴的自取滅亡!

屁大點事你都擔不住,還要你幹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