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历史上最识时务的人,司马迁称其为“汉家儒宗”

众人皆知,在秦朝那个等级制度森严的时代,陈胜吴广的起义,无外乎给各路的英雄豪杰们提供了一种基础,或者是提供了一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各路英雄们都开始了揭竿而起。诸如刘邦、项羽等人在人们心中都是义士形象。当时奉养他们的人很多,追随他们的人也很多,其中就包括,今天我们故事的主角叔孙通。

他是历史上最识时务的人,司马迁称其为“汉家儒宗”

叔孙通是一位博学多才的人,正所谓乱世出英雄,在秦末乱世,才能出众的他,耐不住寂寞,也耐不住战乱之时的饥寒,更耐不住自己的才学,因此他选择了参加起义军,选择了成为项羽的部下。他想在项羽麾下一展身手,但在那里,他不被人所重用,不被人所认可,才华无法施展。

叔孙通他是个聪明人,对于无法让自己施展才华的项羽,他没有像别人那样誓死追随的忠诚。所以他的效忠不会去选择将自己的性命搭给项羽。于是,当项羽被刘邦所打败之后,叔孙通立马改换门庭,开始为刘邦所效力。

他是历史上最识时务的人,司马迁称其为“汉家儒宗”

而他当时之所以选择刘邦,乃是因为刘邦身上有着项羽没有的东西。在追随项羽的时候他发现,项羽太过于独断,独揽大权,不听他人所言,让叔孙通这种儒学之人感觉没有用武之地,所以叔孙通感觉自己没有再跟随项羽的必要性。而刘邦与项羽很不一样,他在登基以后,为了显示自己的文韬武略,为了让更多的人接受自己,行伍出身的他专门穿上了儒生的制服,向儒家学者们学习怎样治理天下。刘邦的这身打扮搭配他的气质,显得有些滑稽,但确实也令人感动,而这也恰好体现了刘邦在为人处事方面的能力。

他是历史上最识时务的人,司马迁称其为“汉家儒宗”

当然,刘邦无论怎么去打扮,哪都是表面功夫,布衣出身的刘邦没读过什么书,对于那些口若悬河的儒者,对于那些高谈阔论,他实在是没有办法去去喜欢,这是一个爱好问题。

有一次,一个头戴儒官的人去拜访他,谈论何为圣贤,一番谈论下来,刘邦一点没听懂,虽然一直在努力的忍着,而且装出来一副他也能够听懂并且学识很渊博的样子,但其实完全不知所云。不过刘邦依旧保持对这名学者的尊敬,认真的听他谈论。但是这讲到后面,刘邦发现有些不对劲儿了,他逐渐听明白了对方言语的意思,发现对方讲这么多,其实就只是想要找刘邦给他好处。

刘邦面对这种情形很是伤心,更觉得是一种羞辱,于是他就摘下了那人的帽子,解开腰带就往里小便,并且直接告诉对方说,这就是我赐给你的黄金。

他是历史上最识时务的人,司马迁称其为“汉家儒宗”

后来,这个事情弄的满城风雨,搞的这个来向他求官求钱的儒学人名声很臭,甚至连累了整个儒家学派,在大街上,连小贩碰到穿儒服的都忍不住想要奚落两句。

而这也被叔孙通看在眼里,他知道自己这身衣服已经吃不消了。于是他就换了一身短的衣服,出现在刘邦面前。刘邦很清楚他穿这身衣服的用意,穿这身衣服无非是要表明自己不喜欢长篇大论,无非是穿短衣服与长衣服相对比,表明自己的言简意赅,表明自己的实干精神。这让刘邦对叔孙通的欣赏无疑又增添了几分。

他是历史上最识时务的人,司马迁称其为“汉家儒宗”

叔孙通是一名儒学大家,饱学之士,司马迁称其为"汉家儒宗",所以他有很多追随者。他刚加入汉军的时候就有许多弟子,跟随的人数超过百人。这里面很多人不是来求学的,而是以为靠着他会有好处,因为大树底下好乘凉。

但后来叔孙通越来越得势却从来不向皇帝去提拔自己的学生,只会去向皇帝推荐自己的谋略,甚至于是向皇帝引荐一些地痞无赖。这引起他学生们的不满。甚至他的很多学生因此而选择远离他。

他是历史上最识时务的人,司马迁称其为“汉家儒宗”

叔孙通知道了这一切以后,选择把他那些学生召集起来,并且安抚他们,告诉他们自己不是不照顾他们,只是时机还没有成熟。因为当时刘邦还在打天下,需要的是骁勇善战猛将。而他们这些书生们,虽然满腹经纶,但那大都是治国之术。所以他们如今还并没有如此之强的地位和时间来发挥自己的作用。因此叔孙通想等天下太平之时再举荐他们,帮助他们加官进爵。而叔孙通的学生们听了老师的这一段话之后,佩服不已,于是又继续潜心为老师去做事。

他是历史上最识时务的人,司马迁称其为“汉家儒宗”

而后来刘邦一统天下之后,叔孙通也确实为国家举荐了大批有用之人,其中就包括了他的学生们。司马迁称赞叔孙通因时而变,为大义而不拘小节。这就是为何古人们会说,识时务者为俊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