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謂“蔣家天下陳家黨”——陳果夫陳立夫一生沉浮

一直與陳氏兄弟在公開和秘密兩條戰線鬥爭的周恩來,曾稱陳立夫是位“值得尊敬的敵人”。此言可謂公正之極。

陳家兄弟與蔣介石的淵源:其叔父陳其美是重要因素

陳果夫、陳立夫兄弟之所以能在波詭雲譎的民國政壇異軍突起,其叔父陳其美的影響是一個重要原因。

陳其美出身於浙江吳興的一個破落世家。15歲時便輟學經商,供大哥陳其業(陳氏兄弟的父親)和三弟陳其採讀書。1906年東渡日本留學時加入了孫中山領導的中國同盟會。同一年,蔣介石也來到日本。陳其美不僅介紹蔣介石分別加入了對其一生影響甚巨的青幫和同盟會,以後更是不惜降尊紆貴,與蔣義結金蘭。陳在成就這位當時年僅19歲的浙江同鄉蔣志清的同時,不知不覺也為自己兩個尚年幼的侄子未來的輝煌進行了鋪墊。

武昌起義爆發後,陳其美在上海發動起義響應,給武昌起義以有力的支持。二次革命時,陳其美起兵討袁,自任上海討袁軍總司令,因孤軍作戰而失敗。此時,年僅19歲的陳果夫一直追隨二叔奔走在槍林彈雨之中,這也是他一生中唯一的軍事閱歷。正是在此時,他認識了在二叔手下當團長的蔣介石。

討袁失敗後,陳其美協助孫中山在日本組建了中華革命黨,在辛亥元老黃興與孫中山分道揚鑣之後,陳其美成為該黨內僅次於孫中山的主要幹部。

1916年5月 18日,38歲的陳其美被袁黨刺殺於上海薩坡賽路14號(後改名為“英士路”,建國後再度改名為“淡水路”)。蔣介石得知噩耗後,“中夜不寐,痛哭失聲”。

因為陳其美與蔣介石的關係,陳氏兄弟尊稱蔣介石為“蔣三叔”。但這位三叔並未給陳氏兄弟多少關照。

陳果夫與蔣介石真正交往是在1918年之後。

1918年,久未謀面的蔣介石突然找到在上海晉安錢莊工作的陳果夫。為救濟革命先烈遺孤,並資助革命秘密工作,孫中山命一些國民黨人在上海籌設證券物品交易所,蔣介石便是其中之一。蔣介石希望陳果夫參加。

1920年2月1日,上海證券物品交易所正式成立。交易所共有17個股東,張靜江、蔣介石、戴季陶、陳果夫均在其內。但蔣、戴二人當時是依靠國民黨的津貼吃飯的,身上一文不名,因此他們入股的股本均由陳果夫與張靜江代出。

陳果夫在交易所開張的初期大發其財。所分紅利不僅能支持他本人在上海的生活費用,也可以供弟弟陳立夫在天津北洋大學讀書,同時還資助了孫中山的革命活動。另外,陳果夫應蔣介石之託,還捎帶照顧剛滿10歲、正在上海讀書的蔣經國。蔣介石在給蔣經國的家書中,曾諄諄囑咐:每月可於果夫哥哥處,挪零用銀3元。如想買各種書籍,並與果夫兄商定為要。

交易所的這段經歷,奠定了陳果夫與蔣介石的感情基礎,也開始了二人長期合作的生涯。但好景不長,1922年2月,交易所宣告破產,其他人紛紛逃離,蔣介石也與老師周駿彥一起前往廣東投奔孫中山,只留下陳果夫收拾殘局。

籌建黃埔軍校 陳立夫擔任蔣介石機要秘書

在黃埔軍校籌備期間,蔣介石曾電邀陳果夫到廣州協助工作,但此時陳果夫因病未能前往。後來蔣介石又親自寫信,要陳果夫在上海代為辦理軍校學生的制服及一切軍用品和印刷品、機器等。後孫中山又任命陳果夫為招兵委員,主要任務是為黃埔軍校一、二兩個教導團招募士兵。陳果夫總計為黃埔軍校教導團招募了4000多新兵,這些人後來成為黃埔軍校的基本力量,併為後來的北伐戰爭作了軍事上的準備。更重要的是,為蔣介石建立自己的黨軍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除為軍校教導團招兵外,陳果夫還為黃埔軍校第三期招了1400多新生。

1926年4月底,陳果夫和剛從美國留學回來的弟弟陳立夫應蔣介石之邀前往廣州。陳立夫的到來,讓蔣介石喜出望外,他當即安排把陳立夫留在身邊,擔任校長辦公室機要秘書,參與機密事宜。陳立夫住在廣州東山區蔣介石的官邸,與蔣吃住在一起。

幫助蔣介石掌握政權 策劃“中山艦事件”

1926年初,在軍費分配和出師北伐等重大問題上,蔣介石與蘇聯顧問季山嘉以及當時國民黨的頭號人物、國民政府常務委員會主席兼軍事委員會主席汪精衛發生嚴重分歧。蔣欲以辭去軍事委員會委員及廣州衛戍司令兩職相挾,但汪精衛對此愛答不理。羞怒之下,蔣介石決定帶著陳立夫離開廣州。正當他們乘車前往碼頭的途中,陳立夫忍不住問蔣介石:“校長,為什麼我們一定得走?軍事權在校長掌握之中,為什麼我們不幹一下?”陳的話打動了蔣介石,他折回公館,召集親信,密謀反擊。

3月18日,蔣命陳立夫等心腹策劃了“中山艦事件”,扣留了國民革命軍第一軍中的共產黨員,還派兵包圍了蘇聯顧問團和省港罷工委員會,收繳了兩處衛隊的槍械。“中山艦事件”既打擊了中共的勢力,也降低了國民黨左派汪精衛等的威信。陳立夫在整個“中山艦”事件中表現出的堅毅、忠誠、多謀,深得蔣介石讚賞。北伐開始後,陳立夫被提拔為國民革命軍總司令部秘書處秘書兼機要科長,主管整個秘書處的工作。從此,他便長期跟隨蔣介石,參與重大事情的策劃謀略,成為國民黨新右派的主要干將。

此後,蔣介石重拳頻頻出擊,強力通過了限制和打擊共產黨的“整理黨務案”。蔣本人取代共產黨人譚平山當上了中央組織部長,毛澤東、林伯渠等共產黨人也分別被剝奪了國民黨中央宣傳部長和農民部長的職務。這樣,共產黨人完全被排除出國民黨中央黨部,蔣介石等新右派篡奪了國民黨中央的重要領導權。

為進一步排擠共產黨人,蔣介石任命陳果夫出任國民黨中央組織部秘書,後又出任組織部長,具體實施“整理黨務案”。周恩來在回憶這段歷史時說:“右派的蔣介石佔了極大的優勢。他把張靜江捧出來做中央執委會的主席,實際上這人是陳果夫的傀儡。蔣介石親自做了組織部長,組織部實際上由陳果夫代理。原來我們好幾個部長(宣傳部長、農民部長等)的位置都讓出來了。……陳果夫、陳立夫便利用他們的地位,在各省發展右派。”

策劃“四·一二”政變

1926年7月9日,國民革命軍在廣州舉行誓師大會,北伐戰爭正式開始。

在北伐過程中,陳氏兄弟不離蔣介石的左右,積極為蔣介石出謀劃策。

為了幫助蔣介石擴充勢力,陳氏兄弟將一些擁護蔣介石的人拉進國民黨內。陳果夫先介紹陳布雷加入國民黨,使之後來成為蔣介石的“文膽”;後又介紹潘公展加入國民黨。陳果夫將潘、陳二人一起派往上海,為反共製造輿論。

陳氏兄弟分析了當時全國的革命形勢,建議蔣介石在上海發動政變。

蔣介石到達上海後,陳氏兄弟開始為反革命政變進行最後的準備。

陳立夫隨蔣介石抵達上海後不久,剛剛成功領導了第三次上海工人武裝起義的周恩來便來拜訪。周恩來懇切地希望國民革命軍保護工人的利益,上海有組織的工人可以配合國民革命軍。周恩來還提出,國民革命軍應該把宵禁的口令告訴工人組織,以免工人行動時與國民革命軍發生誤會。但陳立夫對此一口回絕,雙方不歡而散。

4月2日下午,陳果夫、陳立夫隨蔣介石來到北伐軍東路軍前敵總指揮部,參加由蔣介石主持召開的秘密會議。會議雖然確立了進行反革命政變的大政方針。陳果夫又建議蔣介石再召開一次會議商討政變的具體步驟和方法。於是,蔣介石於4月5日上午又召開了一次秘密會議,決定由陳果夫協助吳稚暉儘快寫出檢舉共產黨謀叛的呈文。

此外,陳果夫還與吳稚暉、張靜江等人密謀,決定通電全國。這份以國民黨中央監察委員會名義發出的所謂《護黨救國》通電,顛倒黑白地舉出國共合作的武漢國民政府的所謂11大罪狀,要求國民黨群起而一致反對共產黨。通電煽動性極強,在蔣介石叛變革命的關鍵時刻起了極為惡劣的作用。

4月12日,蔣介石、陳果夫等正式發動反革命政變,中國共產黨和革命勢力遭到嚴重摧殘。

CC系誕生

1927年11月初,陳氏兄弟經過多次策劃後,成立了一個以擁蔣、反共為宗旨的秘密組織“中央俱樂部”。因其英文縮寫是CC(英文為Central Club),故該組織也簡稱為CC。但人們習慣把CC解釋為二陳(陳字英文譯音的第一個字母是C)的簡稱。CC系從此成為國民黨內的一大派系。

“四·一二”政變後,陳果夫負責主持“清黨”活動,領導各級清黨委員會,專門對付共產黨人。陳氏兄弟委派一些忠於他們的國民黨人擔任黨務指導員,到各地去執行“清黨”任務。這些人將各地的黨部進行解散、改組、重建,把共產黨員和國民黨左派人士驅逐,換上陳氏兄弟所指定的人。到1933年,各省市的國民黨組織已被二陳兄弟所掌握。

通過整理黨務,陳果夫、陳立夫逐步控制了國民黨。此後發生的一件趣事直接證明了“蔣家天下陳家黨”的說法並非無稽之談:

1935年11月,國民黨五大時,陳立夫操縱選舉,他所得的選票竟比蔣介石還多4票。蔣介石怒不可遏,準備拿陳立夫問罪。陳果夫趕緊搬出其二嬸、陳其美的遺孀出面說情,蔣介石才不再追究。

創建中統

國民黨中央組織部黨務調查科在第一次國共合作時的任務,只是收集整理黨內的各種資料,並做一般性的社會調查。蔣介石取得了國民黨黨、政、軍大權後,為達到打擊中共和國內其他政治力量以及國民黨內其它派系的目的,開始著手建立特務組織。為掩人耳目,蔣介石將特務工作轉到了黨務調查科下。蔣介石對調查科十分重視,從各方面給予大力支持,要錢給錢、要人給人。

在陳果夫建議下,蔣介石欣然同意由他的機要科長陳立夫擔任調查科主任,主持特務工作。於是年方28歲的陳立夫,一手創建了國民黨的第一個特務組織——中統。

陳立夫主持調查科後,忠實地執行蔣介石的命令,將調查科辦成一個純粹的特務組織。一開始,陳立夫手下只有十幾個人。在與陳果夫商量並報蔣介石批准後,他擴大了人員編制,從陳果夫主持的中央黨務學校畢業生中選中10人到調查科工作。

1930年,陳立夫又從中央軍校第六期畢業生中挑選了20人,並以這20名特工人員為基礎,成立了特務工作總部(簡稱特工總部),由陳氏兄弟的表弟、陳立夫在美國匹茨堡大學時的同學徐恩曾擔任主任。特工總部是一個完全秘密的組織,它不屬於國民黨的任何黨政部門,在國民黨的各種組織條例中也沒有這個名稱。它對外活動從不用“總部”的名義,而是用化名或代號。陳氏兄弟賦予該部門有對特務的生殺大權,被稱為“特務中的特務”。

中統給中共組織造成了巨大的破壞。中共中央在上海的領導機關被先後破壞14次,被捕的中共黨員和幹部計24800人,其中歷屆中共中央總書記3人(向忠發、陳獨秀、瞿秋白),中共中央委員40人,省市委幹部829人,縣市級幹部計8199人,一般幹部和黨員計15765人。1931年到1935年,自首變節的共產黨員有276人,其中包括中共總書記向忠發,中央政治局委員盧福坦、顧順章、徐錫根,中央組織部長盛忠亮、上海局書記李竹聲等高級領導幹部。瞿秋白、羅亦農、彭湃、惲代英等一批中共領袖犧牲。中共在白區的工作幾乎損失百分之百,致使中共中央機關不得不遷往中央蘇區。

陳立夫主持調查科的時間不長,便被調任南京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機要科主任兼國民復興委員會秘書長。在他離任後,仍提拔和安排其親信張道藩、吳大鈞、葉秀峰、徐恩曾等先後出任調查科科長,牢牢把握中統大權。

淒涼晚景

國民黨兵敗大陸後,蔣介石將國民黨的失敗歸罪於陳氏兄弟,認為是二陳操縱黨務,培植CC派系統,導致黨內派系重重,矛盾迭出。二陳搞特務政治,激起天怨人怒,才導致了他的失敗。1950年3月1日,蔣介石復職後,開始著手收拾殘局,苦心經營臺灣。他另起爐灶,對國民黨的人事佈局進行大幅度調整,大力扶持蔣經國和陳誠的勢力,為未來蔣經國接班鋪墊。在這種情況下,掌握國民黨黨務和特務大權的陳氏兄弟的勢力被徹底清洗。新成立的“總統府機要室資料組”取代了原中統和軍統的一切業務。

在蔣介石新的人事安排中,均沒有陳氏兄弟的份。從此,二陳結束了輝煌的政治生涯,他們所領導的CC派也淪為歷史名詞。

1950年8月4日,陳立夫潸然告別父、兄,偕夫人及子女飛往美國。

一年之後的1951年8月25日,陳果夫溘然長逝,終年61歲。遠在美國的陳立夫只能灑淚遙祭。

流落異鄉的陳立夫起初與曾擔任過《申報》總編輯的潘公展、擔任過《中央日報》總編輯的賴璉等一些故舊和CC派人物,合辦《華美日報》。但由於報紙的發行量有限,沒有多少經濟收入,陳立夫只得又與友人一起開辦了養雞場和食品廠。50多歲的陳立夫為了節省運費,買了一輛二手汽車,親自駕車到附近銷售雞蛋。

1966年10月,陳立夫受蔣經國之邀回臺灣參加蔣介石80壽辰。生日慶典後,蔣介石還專門邀請陳立夫到慈湖寓所住了一晚,並提出希望他回臺灣居住。蔣介石誠懇地說:“果夫去了,我必須為你負責,否則,百年之後,我何顏面重見英士先賢。”

三年之後,1969年4月,陳立夫正式回臺灣居住,結束了20年的流亡生活。

1975年4月5日,蔣介石去世。蔣經國拉著陳立夫的手,跪在蔣介石靈柩旁哭泣:“我已失去父親矣,你是我惟一的哥哥,以後務請你多扶助!”蔣經國十分尊重陳立夫,對陳總是執晚輩之禮,甚至與陳分享別人饋贈的食品。政府的重要人事決定以及重要政策實行,必然先徵求陳立夫的意見。他對陳立夫的各種文化活動,也是全力支持。

2001年2月8日,陳立夫在臺中逝世,享年102歲。公祭後,陳立夫被安葬於臺北郊外觀音山陳家墓地,這裡安葬著他的父親陳其業、長兄陳果夫、夫人孫祿卿等親人。

一直與陳氏兄弟在公開和秘密兩條戰線鬥爭的周恩來,曾稱陳立夫是位“值得尊敬的敵人”。此言可謂公正之極。(來源:《中國報道》雜誌供人民網專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