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檄文之背恩反叛《吴三桂奉思宗三太子讨清檄 》(文白对照)

千古檄文之背恩反叛《吴三桂奉思宗三太子讨清檄 》(文白对照)

三藩之乱

《吴三桂奉思宗三太子讨清檄》

(吴三桂 公元1673年)

原镇守山海关总兵官,今奉旨总统天下水陆大师兴明讨虏大将军吴,檄告天下文武官吏军民人等知悉:

本镇深叨明朝世爵,统镇山海关。一时李逆倡乱,聚众百万,横行天下,旋寇京师。

痛哉!毅皇烈后之崩摧;惨矣!东宫定藩之颠踣。

文武瓦解,六宫恣乱,宗庙瞬息丘墟,生灵流离涂炭,臣民侧目,莫可谁何。

普天之下,竟无仗义兴师勤王讨贼,伤哉!国运夫曷可言?

本镇独居关外,矢尽兵穷,泪干有血,心痛无声。不得已歃血订盟,许虏藩封,暂借夷兵十万,身为前驱,斩将入关,李贼逃遁。

痛心君父重仇,冤不共戴,誓必亲擒贼帅,斩首太庙,以谢先帝之灵。幸而贼遁冰消,渠魁授首。

正欲择立嗣君,更承宗社,封藩割地以谢夷人。不意狡虏遂再逆天背盟,乘我内虚,雄据燕都,窃我先朝神器,变我中国冠裳。方知拒虎进狼之非,莫挽抱薪救火之误。本镇刺心呕血,追悔无及,将欲反戈北逐,扫荡腥气。

适值周、田二皇亲,密会太监王奉抱先皇三太子,年甫三岁,刺股为记,记名托孤,宗社是赖。姑饮泣忍隐,未敢轻举,以故避居穷壤,养晦待时,选将练兵,密图恢复,枕戈听漏,束马瞻星,磨砺警惕者,盖三十年矣!

兹彼夷君无道,奸邪高张。道义之儒,悉处下僚;斗筲之辈,咸居显职。君昏臣暗,吏酷官贪,水惨山悲,妇号子泣,以至彗星流陨,天怨于上;山崩土震,地怨于下;鬻官卖爵,仕怨于朝;苛政横行,民怨于乡;关税重征,商怨于涂;徭役频兴,工怨于肆。

千古檄文之背恩反叛《吴三桂奉思宗三太子讨清檄 》(文白对照)

三藩之乱

本镇仰观俯察,正当伐暴救民,顺天应人之日也。爰率文武臣工, 共襄义举,卜取甲寅年正月元旦寅刻,推封三太子,郊天祭地,恭登大宝,建元周启,檄示布闻,告庙兴师,克期进发。

移会总统兵马上将耿(精忠)、招讨大将军总统使世子郑(经), 调集水陆官兵三百六十万员,直捣燕山,长驱潞水,出铜驼于荆棘,奠玉灼于金汤,义旗一举,响应万方,大快臣民之心,共雪天人之愤。振我神武,剪彼嚣氛,宏启中兴之略。踊跃风雷,建划万全之策,啸歌雨露。

倘能洞悉时宜,望风归顺,则草木不损,鸡犬无惊。敢有背顺从逆,恋目前之私恩,忘中原之故主,据险扼隘,抗我王师,即督铁骑亲征,蹈巢覆穴,老稚不留,男女皆诛。若有生儒,精习兵法,奋拔岩谷,不妨献策军前,以佐股肱,自当量材优擢,无靳高爵厚封。其各省官员,果有洁己爱民、清廉素著者,仍留仕所。催征粮谷,封储仓库,印信册籍,赉解军前。

其有未尽事,宜另颁条约,各宜凛遵告诫,毋致血染刃头,本镇幸甚,天下幸甚!

千古檄文之背恩反叛《吴三桂奉思宗三太子讨清檄 》(文白对照)

三藩之乱

大明原镇守山海关总兵官,今奉旨总统天下水陆大师兴明讨虏大将军吴三桂,檄文昭告天下文武官吏军民人等知悉:

本镇世代深受明朝国恩,被赐以世爵,领军镇守山海关。明朝末年逆贼李自成叛乱,聚众百万,横行天下,最后攻陷京师。

痛心啊!先皇崇祯皇帝和皇后先后崩逝。

悲惨啊!崇祯皇帝的太子和皇子们从此颠沛流离。

军队瓦解,六宫陷入混乱,明朝的宗庙瞬息之间成为废墟,天下百姓生灵涂炭,流离失所,臣民个个侧目而视,谁也不知道应该怎么办。

大明普天之下,竟无一支仗义兴师勤王讨贼的义军出动,伤心啊!大明国运到了这个程度谁有回天之力呢?

本镇常年独自居住关外,弓箭用尽,士兵已经精疲力竭,眼泪哭干了流出了血,心中伤痛已经无法发出声音。不得已之下歃血订盟,应允了满人对我裂土分封的许诺,暂时借满人八旗兵十万,我自己作为先锋,斩杀贼将率军入关,逆贼李自成不敌逃遁。

我痛心痛心君父的血海深仇,与贼寇不共戴天,发誓必亲自擒拿贼帅李自成,将他在大明太庙前斩首,以谢先帝在天之灵。幸而不久之后逆贼李自成全军被剿灭,贼首李自成被斩杀。

我正在准备在先皇留下的诸位皇子中立一位继承大明皇帝位,将大明的江山社稷延续下去,并割让土地酬谢满人相助的恩情。不想满人狡诈无比,背弃盟约,乘我大明内部混乱空虚,占据京师燕京,窃取我大明万里江山,进一步改变我中华几千年的衣冠服饰。至此我才知道前门拒狼后门进虎,大错特错,就像抱着柴草救火一样的失误。我的心就如同针扎一般,心痛吐血,追悔无及,想到了反戈一击,将满人赶出中原,扫荡天下的荤腥之气。

那个时候正好周、田二位皇亲,秘密命令太监王奉抱先皇的三太子朱慈炯,才刚满三岁,在屁股上刺上标记,托孤给我,这就是大明江山社稷的依仗。为此我隐忍不发,没有敢轻举妄动,借故征剿贼寇躲到了云南这个穷乡僻壤,以待时机,在此期间选将练兵,秘密图谋恢复大明江山,枕戈听沙漏的声音,勒住马头看天上的星辰,时刻警惕,到今天已经三十年了!

千古檄文之背恩反叛《吴三桂奉思宗三太子讨清檄 》(文白对照)

三藩之乱

现在满清皇帝无道,朝中奸臣当道。德才兼备的大儒,全部成为低级官员;宵小之辈,全都身居要职。皇帝昏庸臣子无能,官吏贪婪暴虐,天下水惨山悲,百姓们妇号子泣,以至彗星从天而落,上天已经怪罪满清;山崩土震,大地也在怪罪满清;满清朝廷上下鬻官卖爵,天下士子们怨恨朝廷;苛政横行,百姓怨怨声载道;朝廷关税重征,商商人们在道路上怨恨朝廷;朝廷徭役不断,工匠们在市集上怨恨朝廷。

本镇仰观天象,俯察大地,现在正当讨伐伐满清暴政拯救天下苍生,顺应天命人心的最好时机。我率领全体文武官员, 共襄义举,占卜后决定取甲寅年正月元旦寅刻,推举大明崇祯皇帝为新皇帝,祭祀天地,恭恭敬地清三太子朱慈炯登大宝继承皇帝之位,建国号周,檄文昭告天下,在太庙前誓师,在指定日期大军开拔。

移檄文通告总统兵马上将耿精忠、招讨大将军总统使郑成功世子郑经, 调集水陆官兵三百六十万人,大军直捣燕山,长驱潞水,把铜制的骆驼从荆棘中拿出来,在金汤中放入玉灼祭奠天地,义旗一举,天下四方响应,大快天下臣民的人心,共同洗血雪天人的愤恨。振兴我中原,剪灭满清的嚣张气焰,开启我朝中兴之略。四方大军踊跃前来,如同风雷,筹划万全之策,义军都啸歌雨露,壮志凌云。

满清各地官员将士倘能洞悉天下大势,望风归顺义军,则草木不损,鸡犬无惊。敢有违背义军顺从逆贼满清朝廷的,贪恋眼前的荣华富贵,忘记从前中原的故主大明朝皇帝,据险抵抗我王师,那我将要督率铁骑亲征,踏平你们的覆穴,城破时无论老幼一个不留,无论男女全部诛杀。若有读书人,精习兵法,不妨来我军前献上计策,辅佐义军,那对这些人自当量材使用,优先提拔,绝不会吝惜高爵厚封。满清各省官员,如果有洁身自好勤政爱民的、仍准许留任原职。命令这些官员催征粮谷,封储仓库,保管好印信册籍,将这些全部运到我大军前。

如有没有说明的事,会在适当的时候另颁条约,希望各地官员军民百姓遵守檄文中的告诫之词,不要让自己血染我大军的刀头,这就是本镇吴三桂的幸事,也是天下的幸事!

千古檄文之背恩反叛《吴三桂奉思宗三太子讨清檄 》(文白对照)

三藩之乱

《吴三桂奉思宗三太子讨清檄》发布人介绍

吴三桂,生于明朝万历四十年(公元1612年),死于清康熙十七年(公元1678年),字长伯,一字月所, 广宁前屯卫中后所(今辽宁绥中)人,总兵吴襄之子,名将祖大寿外甥。

明崇祯时为辽东总兵,封平西伯,镇守山海关。崇祯皇帝登基,开武科取士,吴三桂夺得武科举人。不久,吴三桂又以父荫为都督指挥

崇祯十七年(公元1644年)降清,在山海关中大败李自成,封平西王。

顺治十六年(公元1659年),吴三桂镇守云南,引兵入缅甸,迫缅甸王交出南明永历帝。

康熙元年(公元1662年),吴三桂在昆明杀南明永历帝朱由榔。

同年,晋封为平西亲王,与福建靖南王耿精忠、广东平南王尚可喜并称三藩。

康熙十二年(公元1673年),清朝廷下令撤藩。

吴三桂自称周王、总统天下水陆大元帅、兴明讨虏大将军,发布《吴三桂奉思宗三太子讨清檄》,起兵发动清朝历史上最大规模的武装叛乱,史称“三藩之乱”。

康熙十七年(公元1678年),吴三桂在衡州(今湖南衡阳)登基为皇帝,国号大周。

康熙十七年(1678年)秋在衡阳病逝。追谥为开天达道同仁极运通文神武高皇帝。其孙吴世璠支撑了三年之后被清军攻破昆明,三藩之乱遂告结束。

吴三桂,作为明朝镇关将军的他可以说是为明朝抛头颅洒热血,立下功绩无数。

在明朝末年时,在内有李自成起义外有多尔衮威胁的情况下,手握重兵的吴三桂选择了献出山海关降清,吴三桂的这一举动直接就让得汉人的天下被那满清侵占,不论他献出山海关是出于什么举动,都不能得到原谅。

清军入关后,吴三桂再想做什么那已经是没有希望了,无奈之下为了保存实力也只得降清,而清朝廷在之后虽没有给他实权,但也并没有剥他的兵,吴三桂却又在天下即将大定,百姓生活渐趋安定时发动了叛乱,第三次当了叛将。

在《吴三桂奉思宗三太子讨清檄》一文中,吴三桂将自己出卖祖宗君父国家以求苟且偷生,以出卖民族利益获得荣华富贵的无耻行径说得这般冠冕堂皇,大义凛然,将自己违背历史潮流违背天下民意,为满足一己私欲起兵发动叛乱的罪恶行径标榜为是为明朝复国,真是不知天地间还有礼义廉耻,还有忠孝仁义,这篇檄文可谓是中国历史上最无耻最可笑的一篇檄文!

吴三桂也许曾经有过功绩,但是千秋万代的青史和世世代代有良知的中国人将这个“三姓家奴”永远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承受万世的骂名,这是经得起千秋万代历史考验的铁案,绝不可能也决不允许给这样的人物翻案!

看看后人评价吴三桂的另一首诗

诗云:

李陵心事久风尘,三十年来讵卧薪?

复楚未能先覆楚,帝秦何必又亡秦!

丹心早为红颜改,青史难宽白发人。

永夜角声应不寐,那堪思子不思亲。

千古檄文之背恩反叛《吴三桂奉思宗三太子讨清檄 》(文白对照)

三藩之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