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边防部队为什么被王朝所遗忘?

小冰冰0210


我国古代大部分情况是这样的,王朝中枢口头上全都非常重视边军,实际行动上则不一定是。如果边境紧张,则资源就往边军倾斜,如果边境不紧张,边军则过的叫花子一样。

这一点从宋朝开始,尤其明显。元朝是个异数,真正有地位的一直是军事贵族。宋明都是以文御武,清算文武各半。

凡是科举地位高的时代,军人地位就低,就算边军地位高一点,也高不到哪里去。如宋朝的西军,狄青那么大功劳,依然被文官们玩的郁闷死。如明朝,毛文龙的东江镇那么重要,说砍头就砍头,也没个表示。

这有其内在必然性。一个政权要想稳固,最重要的暴力,军队就是暴力。在中央集权的方式下,这个暴力必须掌握在皇帝手里。

但中国的皇帝和欧洲的国王不一样,中国的皇帝一般从第二代开始就不直接参与军事活动了。这导致皇帝和军队很隔阂,忠于皇帝只是一句政治正确的口号,实际行动中必须忠于将军。

这就导致了皇帝非常害怕军队真正强大,希望军队越弱越好。但军队弱了对内可能没大问题,边疆的族群可不认你皇帝,你的军队弱了他们就会叛变,就会打过来,这些人打仗能力非常强。所以也没办法太弱,皇帝只能搞平衡。

唐明皇李隆基就一直在搞平衡,河西的军队和幽燕的军队,一会提拔这边压那边,一会儿提拔那边压这边,一会儿又玩将军互掉,让兵不识将将不识兵,谁冒头太快就打压。但就算精明如他,还是玩砸了,安禄山不想被他玩了,造反。

后面的朝代吸取了教训,一定不能让将军强大,而不让将军强大,就是不让军队强大啊。采用的办法不外乎掺沙子丢石头挖墙脚,往军队里派文官或者太监掌权,不允许在一个地方呆太久,把权力拆的非常细碎,任何人做事都很费劲低效。

这么搞下来,军队是不叛乱了,战斗力也变弱了。

在这种思维内核下的边军,又怎能待遇多好?

如果说罗马帝国、蒙古帝国和中世纪的各封建王国,是军人拥有国家(他们的贵族都是军事贵族,后期才演化出了病歪歪的贵族)。那么我国的宋明清则是国家拥有军事奴隶。


白完家


这话说得很明显不符合事实,实际上,历朝历代都极其重视边军,因为他们就是王朝的希望。真正遗忘了边军的,也只有两个王朝而已。

从秦朝开始,中国皇朝就对边防尤其重视,因为这牵涉到他们的生命线。秦始皇分别派蒙恬和赵佗,一个向南一个向北,为帝国开疆拓土,即为一例。

到了汉朝,边防事务更是尤其重要,高祖被围困在白登山上的耻辱是汉朝永远的痛。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汉朝一次次地对游牧民族发动攻击,到了东汉,已经把匈奴、鲜卑、乌桓等部落全部收入彀中了。

进入魏晋南北朝以后,战争频仍,军队是王朝的首要保证。因此,无论是南朝还是北朝,对边防事务都尤其重视。但是在这里有一个例外,那就是北魏。

北魏本是有游牧民族鲜卑建立起来的政权,而由于孝文帝改革,导致北魏的战略中心全面南移,从而放松了对北方边境的管理。而北方边境的守护——六镇,也就逐渐从早年保家卫国、光宗耀祖的职业首选处变成了只有犯人和破落户才去的去处。

这样的改变,终于使得北魏在孝文帝去世后仅仅三十年就爆发了六镇起义,摧枯拉朽般地将这个王朝彻底推进了深渊。

此后,无论是隋唐还是宋辽金元,亦或是明清,都对边防事业关注有加。但是其中又有一个例外,那就是唐朝。

唐朝是从一个极端走向了另一个极端——盛唐之前,唐朝致力于开疆拓土,所以边关事务尤其重要。而由于边将权力太大,导致了安史之乱。

安史之乱以后,唐王朝实力迅速萎靡,连自己的一盘地界都收拾不了,就别提西域那点事儿了。最后,大唐的安西、北庭等都护府在苦苦坚持了几十年以后,终究因为得不到国内的支持,而成为飞地,最后沦丧敌手。



青言论史


古代边防部队防的是外敌,游牧民族,而中国古代朝代变更都是由内部向外,什么篡权,什么起义,什么之乱,古代通讯又比较落后,就这样,边防部队容易被遗忘,有些时候改朝换代都不知道。比如新中国建国后接管西藏边区的时候,旧国民党部队却哭着说“三年了,怎么才来换班啊?衣服都换了……”


励志图书馆


交通不便,在加上皇权的变换,皇帝的亲信又都在身边,也就都忘了边军啦


为何195150811


你的命题不成立,完全不符合历史事实。不要被脑残电视剧误导。


新情策话


古代交通不便,被隔离,无法及时通讯,再加上朝代或皇权更叠,被遗忘就在所难免。


如风往事1999


国土面积大,距离远通讯难,而且远离皇权,除了开国帝王之外其他皇帝很少懂兵事,更是怕兵祸,大都重文轻武以文抑武,除非边境危机外敌入侵,不然都只看眼前享受当下,为何不食肉糜之语便是皇亲国戚的真实写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