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最後的瘋狂:大量製造陶瓷手榴彈,人手一枚“玉碎”

手榴彈是最普遍的步兵武器,在戰爭中演變出形形色色的手榴彈種類。第二次世界大戰最後階段,美軍摧毀了日本幾乎所有軍工基礎設施,缺鋼少鐵的日本居然用瓷器或陶土製造“陶瓷手榴彈”,妄圖繼續他們的本土“玉碎”防禦計劃。

與日軍過去的手榴彈相比,這種“陶瓷手榴彈”製作簡單、成本低廉。日本當局的想法是,如果盟軍一旦攻入日本本土,他們就將這種兼具破壞性和自殺性的武器發給廣大平民,人手一枚與美軍“玉碎”。

日本最後的瘋狂:大量製造陶瓷手榴彈,人手一枚“玉碎”

為加速生產這種手榴彈,日本徵用了大量的陶器窯。由窯爐燒製的手榴彈比傳統的手榴彈粗糙,也無法統一制式生產,每個窯生產的手榴彈形狀、顏色、大小都有不少差異。平均而言,“陶瓷手榴彈”的直徑約為8釐米,其外殼通常沒有任何標記,呈棕褐色或棕色,少數為白色,重量約為453克,有一根掛繩,以便隨身攜帶。

日本最後的瘋狂:大量製造陶瓷手榴彈,人手一枚“玉碎”

2枚“陶瓷手榴彈”,左側這枚沒有橡膠蓋

“陶瓷手榴彈”多為球形,上端有一瓶頸,內裝發火裝置和保險設置。使用之前,要將手榴彈上端的橡膠蓋揭掉,打開保險,點燃發火裝置。和我們想象的即時爆炸手榴彈不一樣,這種手榴彈設置了4到5秒的延遲時間。

日本最後的瘋狂:大量製造陶瓷手榴彈,人手一枚“玉碎”

1945年3月,美軍情報機構分析認為,日本人制造的這種手榴彈很容易損壞,而且在實戰中,這種手榴彈點燃後如果沒有準確投到目標地,扔到了其他堅硬物體上就會完全破碎,沒有任何殺傷力。從已知的資料看,日本人只在沖繩戰役和硫磺島戰役中使用過這種手榴彈,並未在本土使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