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中聲名顯赫的五大名將,這個戰敗國就佔了三席!

整個二戰過程中,各參戰國湧現出了一大批能征善戰的將領。這裡並沒有依據個人喜好對這些著名將領進行一個排名,因為各國的參戰情況,戰局環境大不相同,排名沒有多少意義。但下面這五位在二戰中可以說是星光閃耀,其中戰敗國德國名將就佔了三位。

二戰中聲名顯赫的五大名將,這個戰敗國就佔了三席!

美軍將領:小喬治·史密斯·巴頓,出生於加利福尼亞州的一個軍人世家,畢業於美國西點軍校後即進入軍中服役。第一次世界大戰時,巴頓作為約翰·約瑟夫·潘興將軍的副官,同赴法國,因功獲“優異服務十字勳章”。

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巴頓受命組建裝甲旅,晉升准將,並一步步升任美國第3集團軍司令,晉升為四星上將。他作戰勇猛頑強,指揮果斷,富於進攻精神,善於發揮裝甲兵優勢實施快速機動和遠距離奔襲,被部下稱為“血膽老將”。

二戰中聲名顯赫的五大名將,這個戰敗國就佔了三席!

蘇軍將領:格奧爾吉·康斯坦丁諾維奇·朱可夫,是蘇軍著名的軍事家,二戰期間,他在斯大林格勒戰役、列寧格勒戰役、柏林戰役中扮演著別人無法替代的重要角色。1943年1月18日,朱可夫被授予元帥軍銜,是蘇德戰爭中第二位獲此殊榮的蘇軍統帥,因其在蘇德戰爭中的卓越功勳,被公認為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最優秀的將領之一。

二戰中聲名顯赫的五大名將,這個戰敗國就佔了三席!

德軍將領一:埃爾溫·隆美爾,1910年7月從軍,一戰時隨軍開赴法國,因功被德皇授予藍馬克斯勳章。一戰後曾擔任過步兵營長、陸軍學院教官。1938年隆美爾少將任元首大本營司令。1942年6月隆美爾上將被晉升為德國陸軍元帥。

主要成就有閃擊法國及北非戰役,綽號“沙漠之狐、帝國之鷹”。隆美爾被部份歷史學家評價為資質卓越的戰術家與偉大的軍事指揮官,特別是精於機動戰和敏銳判斷敵人弱點的能力。

二戰中聲名顯赫的五大名將,這個戰敗國就佔了三席!

德軍將領二:海因茨·威廉·古德里安,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前,他就提倡坦克與機械化部隊使用於現代化戰爭,在他組織與推動理論下,德國建立了一支當時作戰最具效率的裝甲部隊,屢屢擊敗敵軍,被稱為“德軍裝甲兵之父”。古德里安還是陸軍戰術“閃擊戰”的創始人,被歷史學家稱作“閃擊戰之父”。所以,他的肖像至今還掛在德國裝甲兵部隊的軍營裡。

二戰中聲名顯赫的五大名將,這個戰敗國就佔了三席!

德軍將領三:埃裡希·馮·曼施坦因,是一名終身從軍的職業軍人,他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脫穎而出,成為納粹德國德意志國防軍中最負盛名的指揮官之一。蘇德戰爭爆發後,率部參加對列寧格勒方向的進攻。9月任第11集團軍司令,在克里木作戰。翌年7月佔領塞瓦斯托波爾,晉升為元帥。1942年8月,曼施坦因負責指揮德軍進攻列寧格勒。這一時期,曼施坦因建立的軍功可以用“輝煌”二字來形容。曼施坦因與隆美爾和古德里安,並稱為二戰期間納粹德國三大名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