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力打赢“三大攻坚战”,这份“检察答卷”请查收

助力打赢“三大攻坚战”,这份“检察答卷”请查收

助力打赢“三大攻坚战”,这份“检察答卷”请查收

2018年,检察机关经历国家监察体制改革、反贪转隶,检察职责发生重大变化。新一届最高检党组明确提出“讲政治、顾大局、谋发展、重自强”的总体要求,并将其具体细化为一系列思路举措。一年来,检察机关思想理念持续更新,检察队伍精气神提升,检察制度自信进一步增强,人民检察事业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有力向前推进。为全面梳理展示检察工作新进展新成效新形象,《检察日报》策划推出系列报道,2月15日起刊登“2018·检察新亮点”系列,敬请关注。

助力打赢“三大攻坚战”,这份“检察答卷”请查收

党的十九大报告鲜明提出,要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三大攻坚战,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得到人民认可、经得起历史检验。

打好打赢“三大攻坚战”,司法不能“缺席”,检察机关更是肩负着护航重责。2018年,检察机关发挥各项职能作用,严厉打击相关刑事犯罪,加强民事、行政诉讼监督,全面开展公益诉讼工作,努力为“三大攻坚战”顺利推进提供优质法治环境和司法保障。

惩治金融犯罪,守护百姓“钱袋子”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防范化解金融风险,事关国家安全、发展全局、人民财产安全,是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跨越的重大关口。

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关系着老百姓“钱袋子”。最高人民检察院党组明确要求,各级检察机关要把打击金融犯罪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工作列入党组重要议事日程,坚决惩治金融领域各类犯罪,促进依法治理金融领域乱象。据统计,2018年以来,全国检察机关坚持以办案为中心,加大金融案件办案力度,严肃查办互联网金融、证券期货、银行保险等重点领域、重点环节的金融犯罪案件,共起诉破坏金融管理秩序和金融诈骗犯罪32078人。

一个现实的案例,反映了公众对金融安全的期盼以及对检察机关监督工作的肯定——

“何检察官,我们到了检察院,麻烦您来讲讲案子的进展。”2018年3月28日上午,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检察院检察官何伟接到一起案件被害人打来的电话。当何伟来到接待大厅,却被眼前的场景感动了——十余名老人拿着一幅亲笔书写的红彤彤的感谢信和一篮水果热切地等着她。

“多亏了检察院,我们的血汗钱追回来啦!”原来,这些老人是一家理财公司的投资代表,在高额利润的诱惑下,他们共计投入800余万元投资款,结果差点全部“打水漂”。在检察机关的有力监督下,5名犯罪嫌疑人先后落网并被提起公诉。在依法办案的同时,办案检察官努力做通了犯罪嫌疑人思想工作,为94名投资人挽回损失近600万元。

打击金融犯罪、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江苏检察机关成绩单十分醒目——2018年,江苏检察机关共办理集资诈骗、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案件865件,同比上升34.3%。其中,南京市检察院依法审查非法集资规模达1554亿元的“钱宝网”案件,对张小雷以集资诈骗罪提起公诉,受到社会广泛关注。在打击各类金融犯罪的同时,江苏省检察机关依托办案参与金融风险防范,向政府和有关部门报送研判报告、检察建议114份。

金融犯罪涉案人员多,波及地域广,涉案金额大,对此最高检十分注重加强对金融领域新型疑难案件、跨区域涉众型案件的研究和指导。2018年6月,最高检下发《关于充分发挥检察职能为打好“三大攻坚战”提供司法保障的意见》,对检察机关积极参与和服务保障打好“三大攻坚战”进行具体部署,明确金融犯罪打击重点的同时,还进一步强调了办案所要坚持的法律原则和底线。7月,最高检围绕金融犯罪发布了第十批指导性案例,为各地办理相关犯罪提供指引,展现了检察机关积极参与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的鲜明立场和态度。

强化精准监督,在扶贫中体现检察担当

“李书记,我6月份领了1000多元低保金,真要感谢你一次次跑市里说明情况、争取政策……”2018年6月,71岁的贫困户陈祯祥顶着烈日,找到湖北省天门市检察院干部、陈洲村第一书记李琼林表示感谢。这是检察机关开展精准扶贫工作、真情关爱贫困户的一个剪影。

全面小康,一个都不能少。对贫困群众有着真挚情感的习近平总书记,在多次考察和讲话中反复强调精准扶贫的重要性。

2018年以来,最高检党组多次召开专题会议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搞好扶贫开发一系列指示精神,明确检察机关在扶贫攻坚中的职责任务。张军检察长等最高检领导率先垂范,分赴定点帮扶地区开展调研,让受援助地区的群众真切感受到了检察机关真扶贫、扶真贫的真情感。

扶贫资金使用涉及部门和环节多,容易造成监管的缺位。2018年以来,检察机关在扶贫工作中强化精准监督,依法严惩涉扶贫资金的各类犯罪,配合纪检监察机关,持续保持惩处扶贫领域职务犯罪的高压态势。2018年,河南检察机关依法起诉发生在群众身边、损害群众利益的“蝇贪”559件753人;起诉坑农害农犯罪340件1208人。

如何救助“因案致贫、因案返贫”的困难群众?2018年4月,最高检部署开展了“深入推进国家司法救助工作”专项活动,将贫困户、军人军属、未成年人和残疾人等四类人群作为重点司法救助对象,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效果。在该项工作开展过程中,四川检察机关被列为示范区。据统计,2018年,四川检察机关对1564人发放司法救助金1380余万元,同比分别上升37.9%和28.2%。

在打赢扶贫攻坚战工作中,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扶贫必扶智”。对此,2018年以来,各地检察机关通过常态化开展普法活动、援助建设“山村幼儿园”等方式,为贫困群众脱贫致富提供智力支持。

守护美丽家园,检察机关打出组合拳

“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坚决制止和惩处破坏生态环境行为。

2018年,检察机关不断加大对生态环境的司法保护,最高检专门下发《关于充分发挥检察职能作用助力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通知》,强调检察机关发挥各项职能作用,确保保护生态环境“最严密的法治”依法有效运行,推动保护生态环境“最严格的制度”进一步完善。据统计,2018年,检察机关共起诉污染环境犯罪6000余人。

积极开展生态环境公益诉讼,是检察机关保护绿水青山的又一有力抓手。2018年,最高检会同生态环境部等九个中央部委联合会签下发《关于在检察公益诉讼中加强协作配合依法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进一步形成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合力。在推进检察公益诉讼工作中,检察机关努力探索建立公益诉讼办案区域协调机制。最高检召开长江经济带检察工作座谈会,举办服务长江经济带检察论坛,探索沿江11省市建立跨省级行政区划公益诉讼工作机制。12月7日,最高检和水利部统一领导、河南省检察院和黄河水利委员会共同组织“携手清四乱 保护母亲河”专项行动,推动黄河流域9省(区)检察机关、河长办合力解决黄河流域乱占、乱采、乱堆、乱建等“四乱”问题,取得初步成效。不少地方专门设立生态环境检察部门,注重环境保护案件办理机制创新探索,集中办理污染环境犯罪案件,实行“捕、诉、监、防”一体化办案模式,探索建立环境检察跨区划协作机制。

2018年以来,最高检对“秦岭别墅事件”等42件公众关注的热点事件发函督办,对35起破坏长江生态环境公益诉讼案件线索挂牌督办,有效督促相关责任主体履职整改。据统计,2018年,在公益诉讼案件领域,检察机关共立案办理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类案件59312件,办理诉前程序案件53521件,诉前程序行政机关整改率达到97%,提起相关民事公益诉讼和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1732件。

打好打赢“三大攻坚战”需要久久为功,善作善成。新的一年,检察机关将继续把握重点、精准发力,强化责任担当,为打好“三大攻坚战”提供有力的司法服务和保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