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北京的“貴人區”,如今都住著平常老百姓

在西四附近,有這麼“一片兒”,幾條東西向的衚衕順次數下來,分別是:羊肉衚衕、磚塔衚衕、大院衚衕、兵馬司衚衕、豐盛衚衕。

這裡的人習慣稱其為“豐盛那片兒”,再往前,這裡也叫“缸瓦市”。其中“豐盛衚衕”是這片兒的代表。

老北京的“貴人區”,如今都住著平常老百姓

東富西貴,是四九城裡的老話。明清兩朝,達官貴人為了方便皇帝的召見,就聚居在皇城西邊。

豐盛衚衕東起西四南大街,西至太平橋大街,是當之無愧的“貴人聚集區”。

老北京的“貴人區”,如今都住著平常老百姓

最早住在這裡的大戶,是明成祖朱棣的名將——豐城侯李彬,就連這衚衕名也和他有關——豐城衚衕。

到了清朝,這裡才改稱“豐盛衚衕”,但依舊延續明朝時的貴族風格。

康熙皇帝的親孫子弘晁、同治帝的皇后阿魯特氏以及光緒年間的戶部右侍郎常麟,他們都居住在豐盛衚衕。

只是隨著時間的流逝,這些宅子早就無處可尋,對更多的北京人來說,在這條衚衕的生活史,才更令人印象深刻。

老北京的“貴人區”,如今都住著平常老百姓

豐盛中學往事

在這裡長大的孩子,大多數都畢業於原來的豐盛中學。

豐盛中學的前身是1923年成立的“北平私立志成中學女生部”,校董事是李大釗先生。

新中國成立後,這裡改名為“北京第九女子學校”,文革後又改名“北京市豐盛中學”。

老北京的“貴人區”,如今都住著平常老百姓

即使在幾十年前,豐盛中學的名聲也並不小。1999年法國勒拿中學的學生就曾到這裡交換學習。

老北京的“貴人區”,如今都住著平常老百姓

2008年,豐盛中學與原北京教育學院西城分院附屬中學合併,更名為北京教育學院附屬中學。

從此,豐盛中學成為歷史。

中直禮堂的歡樂時光

離豐盛中學不遠的,就是中直禮堂。

老北京的“貴人區”,如今都住著平常老百姓

中直禮堂全名“中共中央辦公廳直屬禮堂”,別看它位於衚衕裡,卻是建國後北京第一座兼有禮堂和劇場功能的建築

它由著名建築師趙冬日設計,於1954年建成,可一次容納幾百人。

老北京的“貴人區”,如今都住著平常老百姓

中直禮堂

60年代,中直禮堂還不對外開放,主要是承擔各種會議、文藝演出、播放電影等文化功能,一定要憑票入場。

老北京的“貴人區”,如今都住著平常老百姓

那時候電影興起,附近的孩子是可以偷偷溜進去看的。當然,這要看當天的驗票員是不是心情好。

也正因如此,《偷度的苦工》、《靜靜的頓河》、《紅帆》、《聖誕節之夜》等墨西哥和前蘇聯的電影,深深印在了一代人的腦海裡。

中直禮堂外是片空地,孩子們玩遊戲、居民們納涼、冬日堆砌大白菜……都在這裡解決。

除了豐盛中學、中直禮堂,這一帶的老北京也一定不會忘了豐盛醫院。

在北京,如果要看骨科,人們一定會推薦豐盛醫院。

老北京的“貴人區”,如今都住著平常老百姓

六十年代,幾位醫術高明的民間正骨醫生組成聯合診所,運用中醫骨科傳統手法治療跌打損傷。

後來,聯合診所被納入豐盛醫院,中醫骨科得以發揚光大,並且一躍成為醫院的金字招牌。

老北京的“貴人區”,如今都住著平常老百姓

豐盛衚衕毗鄰金融街 京報網 張寧/攝

曾經的“西城貴族”,現在遇到的老北京也不多了了。

好在,每每說起“豐盛”,還有人記得這裡的一草一木、一院一景。

時代變了,只有記憶還如往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