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母迄今100歲,全球不足20艘,未來將成海上“活棺材”

1918年,當英國人開工建造人類歷史上第一艘“純正血統”的航母“競技神號”時,殊不知,這艘滿載排水量1.32萬噸的鉅艦,將徹底改變世界海軍發展的歷史軌跡:相較傳統海軍軍艦,它蘊含的顛覆性思維,成功塑造了下一場偉大的戰爭和下一世紀的海軍。

100年後,經歷過二戰和冷戰時期的輝煌,如今遊蕩在四大洋的航母已不足20艘。雖然它們仍是藍星世界最強大的力量存在,但隨著反航母武器的發展以及維護和建造成本的上升,航母似乎又迎來了一個事關存廢的關鍵時刻。

航母迄今100歲,全球不足20艘,未來將成海上“活棺材”


英國“競技神”號航母

1,航空母艦的興起

就在英國滿腔熱情打造自己的第一艘航空母艦時,其他海軍強國卻並沒有把航母當成一種戰略性武器。在那個崇尚“戰列艦+大炮”的時代,各國似乎都在提升火炮威力上不遺餘力的比拼。

以日本大和級戰艦為例,其配備的大炮直徑居然達到了18英寸,射程超過20海里。而美國的依阿華級戰列艦上則同時裝備了9門16英寸口徑的大炮,每門炮都能投擲2700磅重的巨型炮彈。當時的美國海軍甚至直言,飛機在海上只能充當偵察兵的角色,擁有強大火力的戰列艦和巡洋艦才是海上真正的霸主。很顯然,英國人的“第一口螃蟹肉”,在當時並不被認可。

航母迄今100歲,全球不足20艘,未來將成海上“活棺材”


圖:美國海軍衣阿華級戰列艦

直到1921年,航母才迎來自己的第一次命運轉機。當時美國空中力量倡導者比利米切爾將軍,力主展開了一系列有關航母作戰效能的測試,併成功使用戰鬥機擊沉了一艘被俘的德國奧斯特弗里斯蘭戰列艦,艦載飛機在海上可以定位並有效摧毀敵艦終於得到實踐驗證。由此,世界各國海軍都開始認識到飛機作為一個海上獨立攻擊武器的可能性。因為相較水面艦艇,飛機不僅能夠看得更遠,而且能在更大的範圍內對敵快速發動攻擊。

航母迄今100歲,全球不足20艘,未來將成海上“活棺材”


圖:試驗中被飛機炸沉的德國奧斯特弗里斯蘭戰列艦

航母時代的真正崛起是從戰列艦時代的結束開始的,而戰列艦時代的喪鐘,隨著珍珠港事件的爆發也被最終敲響。1941年12月7日,日本集中6艘航母突然對駐泊在珍珠港內的美太平洋艦隊發動襲擊,並取得巨大戰果。這一戰,航空母艦對戰列艦的跨代優勢充分體現,數百英里外的水面艦隊從被發現到被摧毀,時間和效費比都被大幅拉低。而這種優勢不僅將戰列艦從一個獵手變成了獵物,也註定了戰列艦終將被歷史所淘汰的命運。

航母迄今100歲,全球不足20艘,未來將成海上“活棺材”


珍珠港事件,讓世界各國見識到了航母的巨大戰力

2,航空母艦的發展

1945年後,第二次世界大戰雖然結束,但在二戰中獲得大發展的航母卻成為了海上的絕對霸主。作為擁有最強航母戰力的美國海軍,在後來的朝鮮戰爭、越南戰爭、格林納達戰爭、海灣戰爭、科索沃戰爭、阿富汗戰爭、伊拉克戰爭中,都將航母作為對地面部隊進行空中支援和戰略威懾的核心力量。

航母迄今100歲,全球不足20艘,未來將成海上“活棺材”


圖:1991年“沙漠風暴”行動期間,美國海軍4艘航母組成了蔚為壯觀的四航母編隊。

正是看到航母的巨大優勢,世界海洋大國都對發展航母保持了極大的熱情。正如美國海軍所言,航母就是移動的“4.5英畝美國主權領土”,可以在地球上幾乎任何鹹水地點開展作戰。而作為一種集成了各種頂級軍事科技的大型裝備,航母也在不停地發展。在船體上已經實現了由常規動力到核動力,由蒸汽彈射到電磁彈射的跨越。在艦載機上,則由最早的螺旋槳飛機更迭到包括J-15、F/A-18E/F和F-35等先進戰鬥機,這些艦載機藉助空中加油平臺,已經可以實現全域作戰。美國海軍的尼米茲和福特級航母,不僅可以完成防空、反艦、反潛、對地攻擊、偵察和救災任務,甚至還具有核打擊能力。

航母迄今100歲,全球不足20艘,未來將成海上“活棺材”


圖:作為美國最先進的航空母艦,福特級航母承載著美軍復興希望。

應該說,在很長一段時間內,美國的超級航母艦隊都是獨步於天下,包括蘇聯在內,尚沒有一個對手擁有堪稱絕對威懾的能力。而今天,隨著海上反艦導彈技術的大幅提升,美國航母似乎正在變成一個巨大的海上“活棺材”。一艘尼米茲級航母被擊中,將可能帶來超過5000人的巨大傷亡,這個數字將遠遠超過9.11恐怖襲擊中喪生的人數。

航母迄今100歲,全球不足20艘,未來將成海上“活棺材”


圖:反艦彈道導彈打擊航母編隊想象圖

另外,現代大型航母的生產成本也在不斷上升。二戰中,美國埃塞克斯級艦隊航母平均造價僅為7500萬美元,地獄貓戰鬥機每架成本為5萬美元。考慮到通貨膨脹,該航母和飛機在今天的造價大致只有10億美元和69萬美元。但是美軍時下最先進的福特級航母,其造價已經超過130億美元,而現代版的“地獄貓”——F-35C聯合攻擊戰鬥機,單價更是達到1.21億美元,遠非一般國力財力所能承擔。

3,航空母艦能否延續?

縱然面臨著種種現實威脅,但當今世界除美國保留著龐大的航母編隊外,英國、意大利、法國、俄羅斯和印度等國家也都有著1支或2支航母編隊,就連日本也在偷偷地建造著自己的“準航母”。

航母迄今100歲,全球不足20艘,未來將成海上“活棺材”


圖:同框中的雙航母

這些航母雖然在外觀上還是傳統樣式,但是在技術上已經實現了換代。從最新的趨勢來看,未來航母的發展方向將朝著“無人化”與“小型化”演進。首先要實現艦載機“無人化”。即將大多數空中任務改由艦載無人機來執行。這樣的好處是不僅可以降低飛機成本和培訓週期,而且減少了飛行員被俘或是傷亡的概率。

航母迄今100歲,全球不足20艘,未來將成海上“活棺材”


圖:美國已實現X-47B無人機在航母起降

另一方面,“小型化”的目的在於使航母難以被擊沉。當前一種比較超前的想法是,改變現有航母龐大的鋼鐵身軀,改由多個同一數據鏈路上的多個無人潛艇,每艘潛艇只在發射和回收飛機時浮出水面,這樣在戰時不僅很難被發現,而且極大地分散了敵人打擊火力,戰場生存能力將大幅提高。

航母迄今100歲,全球不足20艘,未來將成海上“活棺材”


圖:未來潛艇航母想象圖

毋庸諱言,如果航母能夠成功解決難以隱身、造價昂貴等問題,那麼其必定將可以在海面之上或大洋之下再稱霸一個世紀。而一旦沒有解決,那麼隨著各種反航母打擊力量和偵查力量的快速發展,航母將有可能真的再次成為大洋上的一個歷史“過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