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请丧假被拒,还被诅咒家人速死”值得深思!

本文较长,已知悉事件的童鞋,建议直接从【真相追寻】看起。

【事件回顾】

19日,有网友爆料称,四川大学声乐系学生因家人去世向老师请假被拒,该老师表示:"你可以回去,但我要扣分。"随后,该老师在全年级课堂上公开拿该生隐私做例,并表示:"如果这学期你家里面有四个人去世,我这门课,你只能重修"。

“学生请丧假被拒,还被诅咒家人速死”值得深思!

20日晚,四川大学艺术学院团委学生会官方微博就此事发布情况通报:

“学生请丧假被拒,还被诅咒家人速死”值得深思!

这几天,各大媒体纷纷报道了此事。这次四川大学没有公关,没有要求学生删微博,没有企图掩盖舆论,而是连夜积极调查通报情况,这是面对负面舆论的一个进步。但《情况通报》中所说的全都属实吗?

【真相追寻】

“学生请丧假被拒,还被诅咒家人速死”值得深思!

1.是否直接点名?

网上有聊天截图证明,老师点的是"大三班长"。这跟直接点名有什么区别呢?一个学院能有多少人,谁还不知道大三班长是谁吗?就算点名之前不知道,点名之后肯定也知道了。难道非要直接说出名字才是直接点名吗?这明明就是变相直接点名啊!

2.为何不让评论?

为什么不让大家评论呢?如果开放评论,一定会有正的和反的观点,校方不一定占劣势。但关闭评论,反而不能取得民众的认可。多数人一定会猜测事情背后是否有"奥妙"、"权术"或其他,免不了会有很多负面的解读。

3.如此定性,是否恰当?

校方说老师是为了"强调一个学期请假不能超过四次的上课纪律",这个理由我支持。但是老师强调的方式,相信广大民众无法苟同并且反感。校方把这件事定性为老师"言语表达存在不当,容易导致误解",那我们看看别人怎么说?

“学生请丧假被拒,还被诅咒家人速死”值得深思!

"师德师风建设永远是一个不停止的课题",恐怕这才是恰当的定性吧!

不知道校方为什么避重就轻,在定性上维护这位老师。但本狐对校方同样维护同学表示赞许。

4.学生妥协后,未来真的安全吗?

个人认为,网友的顾虑是对的。或许学校一时找不到合适的人选才这样轻描淡写,但这位老师日后真的不会给这位学生穿小鞋吗?真的不会用其他方式再为难这位学生了吗?毕竟,老师手上是有一定权力的。我们且看看这位老师的其他言行:

不管是什么原因导致,抑郁症患者最需要的是关爱、安慰和心理疏导等具有人性温度的关怀。患抑郁症没法上课已经说明病症的严重程度了,这位老师不仅没有人性的关怀,还冷嘲热讽,搞得全系都知道此事,道德水平真的是很辣鸡了。难道老师不知道心理与社会环境诸多方面的因素都容易加重抑郁症吗?即便不知道,作为一名老师,您就算再有情绪,也不应该如此对待一个抑郁症患者吧?"这学期你家里面有四个人去世",这种诅咒人家家人速死的话说出去,真的不会遭报应吗?真的很难相信,这样的老师日后不会报复学生。

【聊聊大学】

(图片来自光明网百家号)

前段时间,教育部印发通知,要求全面整顿本科教育教学秩序,严格过程管理。光明网已经帮我们划出重点来了。对比此次请假事件和教育部的通知内容,咱们来聊聊大学那些事儿。

1.不管对于学生,还是对于老师,到课率都很重要。

学生上课的到课率在我们那个时代也一样要考核,而且是硬指标。到课率不够,你都不用考试了,直接高高挂起。这次教育部这么一强调,想必各个高校都抓得更紧了。所以规定"一个学期请假不能超过四次"这很正常,而且合情合理,在本狐看来甚至还有点相对宽松。落实这个规定的老师都应该得到尊重。在大学,到课率对于老师和学生来说都非常重要。到课率高,说明老师这门课的质量好,学生爱听。反之,可能这门课太差了,太差会被淘汰掉哦。如果一个老师开设的多门课程都很差劲,那老师也快被淘汰掉了。对于学生来说,到课率太低是直接影响学分和毕业的。

2.逃课要严格禁止;但请假若理由充分,还需要理解。

那些不来上课还不请假的同学,你们太不像话了。尤其是那些躲在宿舍和网吧打游戏的,你们还清楚自己的身份吗?

但是这位请丧假的同学,先跟班主任请假,再跟代课老师请假,毫无疑问已经做到尊重老师了,而且请假的理由也很正当。在这种情况下,老师可以提醒请假超过次数会怎样,但是该准假也得准啊!你不让人家尽尽孝心像话吗?如果学校有规定说不论什么理由请假都要扣分,那老师说要扣分也可以理解!有规定就执行呗!到此为止,老师的处理都是对的。

但是如果学校没有这个规定,我觉得这样的理由还是应该人性化地给予理解。谁都有亲人。心理换位一下:如果老师因为亲人的什么事情向校领导请假,校领导如果这么说的话,敢问老师什么感受?相信老师也希望领导能理解自己,人性化地关照自己。"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推己及人,说出"如果这学期你家里面有四个人去世,我这门课,你只能重修"这样的话,真的真的真的是太太太太太缺德了。好歹是个老师,就不能好好说话吗?说"不管什么理由,请假4次,我这门课,你只能重修"不就完了吗?这样还显得老师是非分明,非常严格,非常负责任,虽然也有点灭绝师太的遗风,但不至于全网树敌啊!

3.课程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课率。

反观学生聊天所说,有很多学生没来上课,这说明什么问题?是不是这门课不好?所以大家都不想来。那老师就该好好反思了,教育部也说了要'淘汰"水课",打造"金课"'。

我们上大学的时候,有那么几门课基本上堂堂爆满,教室里的人多得跟北京早高峰的地铁似的。隔壁教室课间活动,有人看见我们上课,就在门口听。听着听着人就多起来了,再后来,教室后边站满了人,一直到我们下课。还有人打听我们这堂课的时间地点。你们说过分不过分?这不是成心让人家隔壁教室的老师无地自容吗?发展到后来我们去得晚一点连座位都没了。那帮人早早去抢座。真的是不要太过分!

比过分更可恶的是,还有外校的同学来蹭课,说是跟着我们上课,考他们的考试特别好过。蹭课还不算,还蹭图书馆、蹭自习室,说我们学校环境好,教室里特别安静很适合学习。这些蹭课的人在本校基本上都有好友或同学,所以他们有时候也蹭蹭食堂、广场、体育场……

有一次,在邻校学经济管理一个同学,因为他们要查考勤,但是他又特别想上我们学校某老师同时段的课,于是拜托我去替他听这堂课,给他记笔记。哎!有时候太开放也不好。

对于那些质量不好的课,基本上没什么人去上,更不会有人来蹭课。所以,不管老师要抓什么指标,课程的质量绝对是最最最关键的。

4.强制得了他的人,能强制得了他的心吗?

大学老师各有各的点名方法,传统点的:比如点一个走一个,按学号报名字,按班级按学号排座位;网络版的:比如拍摄上课照片,登记谁没来;用学号命名手机蓝牙,老师搜不到就算旷课;上课扫二维码,名单上没你就是旷课;APP签到30秒结束……在跟学生斗智斗勇的道路上,老师们的智慧真的是道高一丈。

但如果课程质量不好,即使学生来上课又能学到什么呢?还不是换个地方玩儿手机、睡觉或者干别的。所以,点名除了能强制提高那么一丢丢到课率,小小地互动一下,还有什么实质上的意义吗?那其他灭绝人性的强制手段就更没用了,你强制得了他的人,你强制得了他的心吗?他人来了,心飞走了。还不是浪费大家的时间?

5.品德和才干同等重要。

大学毕竟是直接向社会输送人才的,让学生具备扎实的才和高尚的德才是最重要的。所以,个人认为没有太大意义的事情不需占用过多精力,好好攻坚课程质量才是学校和老师的重中之重。因为好课一定会吸引很多粉丝,到课率自然不用担心!

至于请假,如果这件事情体现了学生的品德,有何不可呢?我倒觉得不仅不应该制止,还应该奖励。我想所有的高校都不愿意保证了到课率和学生成绩了,却培养出一帮品德不怎么样的人。学知识、长才干的机会很多,但品德的教育,书本上总没有现实中来得那么直观和具体。眼前放着一个品德教育的良好机会,为什么要错过呢?

(本文图片及新闻部分内容来自网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