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時期除了魏蜀吳,其實還有第4個國家,曹操至死都沒能征服它

要說起三國,估計熱愛歷史的看官對此時期的事件都略知一二。東漢末年,宦官當道百姓苦不堪言。天下諸侯林立,今天這個諸侯打一仗,明天那個諸侯又被刺殺了,這動盪不安的亂世,等到了三國鼎立時期才有所緩解。從184年黃巾起義爆發,到280年晉朝滅了東吳,這長達近百年的三分天下,才歸於司馬氏一人之手,因此也有人說,這司馬懿才是三國中最後的大贏家,只不過他的奸詐狡猾,也是備受後人爭議不止。說起三國,很多人對於三國中層出不窮的治世能臣,和以一敵百的猛將都十分熟悉。世人皆知這動亂100餘年的三國時期,其實這天下還有第四個國家,而且這個國家還存活了49年之久,比蜀國還多存活了1年。

三國時期除了魏蜀吳,其實還有第4個國家,曹操至死都沒能征服它

說到這,很多看官就表示不認可了,這三國時期存在這麼久,既然同時有四個國家,為何史上只說“三國”?其實這第四國的確是有存在的,就是位於遼東的燕國!說起燕國可能很多看官沒有太大的印象,但要說起遼東,估計還是有人知道的。和佔據北方的曹魏,東南的孫吳以及西南的蜀漢相比,燕國的疆土可謂是小多了,這其實是由原因的,畢竟當初這遼東最大的官職,也就是個太守,漢朝的太守也就是如今咱們的省長這樣的職位。而這燕國的開國君主,就是當時的遼東太守公孫度!此人並非出自名門,也沒有特別大的戰功,和其餘三個人相比,可謂算得上是“草根”。

三國時期除了魏蜀吳,其實還有第4個國家,曹操至死都沒能征服它

公孫度祖上只是個小官,憑藉著自己的努力,在東漢末年一路高升也做到了冀州刺史一職,但後來因為得罪宦官,直接被革職了。本以為這輩子也只能當個農民了,但沒想到,東漢末年,董卓大軍佔據京城,直接架空了漢獻帝,漢朝天下名存實亡矣。本來公孫度和董卓也沒半點關係,但因為公孫度的一位故友徐榮,在董卓手下任大將。此人作戰勇猛,深得董卓寵信,此時恰逢遼東地區胡人騷擾,需要一位能人平定。這徐榮就像董卓進言了,舉薦了自己的同鄉好友公孫度。然後這公孫度就喜獲遼東太守一職去往這北塞之地了。只是當時誰都沒想到,這公孫度日後竟然自己當上了“土皇帝”。

三國時期除了魏蜀吳,其實還有第4個國家,曹操至死都沒能征服它

而後便是董卓脅迫漢獻帝要遷都,天下諸侯英雄紛紛揚言要誅殺董賊;殘暴無道的董卓也因呂布和李肅等人的聯合而被誅殺。董卓死後,其部下的李傕和郭汜開始內鬥,天下諸侯混戰,中原可謂是打得一團糟。但此時遠在遼東的公孫度可不是這個樣子,地區偏遠的遼東完全沒有受到多大的戰火影響,這公孫度也是有腦子的人,趁機大力發展自身實力。不僅治理好了遼東,還開始“外擴”之戰,這也揭示了其日後佔據一方的雄心。

公孫度先後掃平了兩個地區,一個是東征高句麗,就是那個逼得楊廣三次出征的高句麗。不過東漢之時,這地方還算是小地方,軍事啥的和東漢沒得比。另一個地區就是烏桓了,這個在漢朝邊境的胡人之地,漢朝一直沒少受這些胡人騷擾,公孫度雖然沒有掃平烏桓,但也極大的滅了胡人的威風,而後這烏桓之地更是被曹操一掃而空。這遼東能有如此的發展,自然是和公孫度的治理關係很大,雖然公孫度沒像另外三人一樣,公開稱王稱帝,但彼時的遼東地區早已軍事獨立,還自封為遼東侯,設立各級官員制度,而公孫度出巡的規模也如漢朝天子相當。

三國時期除了魏蜀吳,其實還有第4個國家,曹操至死都沒能征服它

那和公孫度最近的曹操看到他這樣做,曹操能忍得了?但由於和蜀吳作戰,曹魏一直不能大軍征戰公孫度。於是歷史上曾記載,曹操曾像公孫度示好,封其為威武將軍,拜永寧鄉侯。結果自然是很明顯,公孫度拒絕他了,說我是遼東的王,我要永寧這破地方有何用?而且公孫度還曾打算在曹操與袁紹決戰之時偷襲曹魏,只可惜恰逢此時,公孫度染病去世,其子公孫康繼任遼東王。但公孫康卻不如公孫度有雄心,反而是像曹魏示好。但到了其孫子公孫淵手上,他認為自己佔據一方沒有理由像曹魏臣服。也因此,曹操至死都沒能征服的燕國,開始走向滅亡之路。

三國時期除了魏蜀吳,其實還有第4個國家,曹操至死都沒能征服它

燕國和曹魏關係不和,於238年司馬懿帶領4萬大軍出征,花了一年時間滅了燕國,先是用計奪了都城,而後滅了燕國十萬大軍,殺光了公孫淵一家,自此燕國覆滅。值得一提的是,這一年多的戰爭,其中200多天都是在路上行軍。而這個三國時期中的第四國,存活了49年之久的燕國最終被曹魏收服,只可惜,後世多數人並不記得這燕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