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猪佩奇》火的背后带给我们怎样的思考?教育该怎样才更有效?

《小猪佩奇》火的背后带给我们怎样的思考?教育该怎样才更有效?

由英国人创作、导演和制作的学前儿童动画片《小猪佩奇》正在中国中央电视台少儿频道热播,在短短几年内时间竟然会火遍中国的大江南北!在国产优秀儿童动漫低迷的今天,这种反差不得不令人深思和反省。

《小猪佩奇》火的背后带给我们怎样的思考?教育该怎样才更有效?

这个每集仅有5分钟的“最具潜力的当前儿童品牌”却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复杂和“高大上”,剧中涉及的人物无外乎佩奇的爸爸妈妈和弟弟,以及佩奇幼儿园的朋友及他们的亲人,剧情也无外乎是围绕小猪佩奇与家人的愉快经历,凭借这些契合儿童心理和认知特点的日常,宣扬了传统观念和发展,让小朋友在这种家的温馨的氛围中,潜移默化地接受好的行为规范,并藉此鼓励孩子们大胆去体验生活!

《小猪佩奇》火的背后带给我们怎样的思考?教育该怎样才更有效?

这种春风化雨的教育模式少了居高临下的说教和粗暴的结论式贴标签,再加上简约的动画风格,幽默风趣的对话腔调,化繁为简的教育意义故事情节,对于看惯了我们说教式的教育启蒙模式的孩子们来说,怎么不会兴致盎然乐此不疲呢?

《小猪佩奇》火的背后带给我们怎样的思考?教育该怎样才更有效?

反观国内的大多数动画片,我们的针对角色定位就存在不小的问题!谁也不可否认动画片的主要受众是儿童,像《小猪佩奇》人家定位的就是5岁以下的孩童,每集5分钟恰恰符合了这个年龄段心理承受的疲劳极限,所以这部剧有着极为清晰的角色定位指向!

《小猪佩奇》火的背后带给我们怎样的思考?教育该怎样才更有效?

更关键的是人家是贯穿儿童的思维来进行所谓的生活习惯的培养,而且这种结论的得出源自自己的切身体验,而不是大是大非的人生大道理的硬性人为灌输!

《小猪佩奇》火的背后带给我们怎样的思考?教育该怎样才更有效?

反观我们的动画片和动漫电影,几乎都充斥着非此即彼的“中国大人似的思维模式和说教”,比如《光头强和熊大熊二》,剧中的“主旋律色彩”实在是太过于成人化和僵硬,即使你只看一集,也会鲜明地得出“光头强是十足的破坏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坏人”,“熊大熊二是维护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好人”!

《小猪佩奇》火的背后带给我们怎样的思考?教育该怎样才更有效?

可孩子们得出这种单调结论的自身的情感体验到哪里去了呢?更让人匪夷所思的还是,“好人”熊大熊二去惩治“坏人”光头强不也是采取了“坏人”才采取的诸如放火、人身损害等方式吗?这些充满悖论的剧情怎么会给孩子一个“大是大非”的人生方向指引呢?而且这种“拔苗助长”似的道德“硬性灌输”到底是符合孩子们的身心认知阶段性特点吗?为什么好多孩子的青春期叛逆是那么强烈?难道和那些大道理没有真正内化为他们的日常生活体验中没有不小的关系吗?

《小猪佩奇》火的背后带给我们怎样的思考?教育该怎样才更有效?

联想到最近网上“弑母和“杀害父母”等悲剧的凶犯都是12岁左右的孩子,犯罪过后竟然冷漠的无以复加,有的竟然还说“我杀的是我的母亲,与你何干?”尽管这些悲剧都是极端的事件,但折射出的教育问题怎么不触目惊心呢?

《小猪佩奇》火的背后带给我们怎样的思考?教育该怎样才更有效?

我们总说中国的教育模式下的孩子是最累的,难道和这种“雄赳赳气昂昂”的道德拔高而不是深入相应年龄阶段的人心没有很大的关系吗?

《小猪佩奇》火的背后带给我们怎样的思考?教育该怎样才更有效?

德育必须深入人心并春风化雨般的内化为自身的情感体验后,才会在今后的社会生活中情不自禁地汩汩而出!

《小猪佩奇》火的背后带给我们怎样的思考?教育该怎样才更有效?

《小猪佩奇》给予我们的绝不仅仅是冷思考,更主要的还是我们的教化该以怎样的方式呈现才会更有成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