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為什麼需要哲學思考?

星儀如是說


哲學是黑暗中的燈光!

在人類文明進步中,科學是太陽,實踐是路,未來是夜,哲學是燈。

人類沒有科學,就永遠生活在黑暗中,

人類沒有社會實踐,就永遠找不到生存和幸福的路。

未來的事猶如黑夜,一片漆黑,充滿未知,只有具備哲學思考能力的人,才會用哲學思維,去實踐,去總結,去探索,去發現,去思考,去予知未知的未來,可能發生的情景。

哲學,就是照亮未來的燈,是發現科學的方法,是智慧的結晶。

哲學是思辨,讓人類不被萬事萬物攪暈弄迷糊,能清淅理順頭緒,辨別利害,分出主次和輕重緩急。

哲學是人類精神動力源泉,可以把精神動力轉換成物質財富。

哲學精神的能量本身,就是人類取之不盡,用之不完的動能,指導人類有目的有計劃的行動,接近和實現人類奮鬥目標。

離開了哲學,人類就是黑暗中的瞎眼盲人。

哲學是人類智慧海洋中,最璀璨的一顆明珠,哲學海洋裡,有人類無數暢想天地,處處是智慧之光,照亮每一個人生,和全人類。

宗教是哲學的一種表現形式,但屬於走向死亡的未日之光智慧。

人類哲學智慧,永遠在超越今天,擁抱明天。



22歲的我發誓將哲學當做終身愛好,做一個未來的哲學家。那時主要思考的是世界的終極存在問題,即宇宙的本源、本因以及世界的本質。那時條件差,沒有老師,也買不到哲學書,我是自覺且自由地思考哲學。

我差不多花了十年時間尋找本體,當時自認為在本源和本因方面一無所獲,但本質論上有重大發現,要構建關於以“食性靈“為本質特性的哲學體系,但是又沒信心,主要是“食性靈“本質的發現方法於我練氣功,偶然所得(那時沒悟的概念),不是通常理解的邏輯思維方法,好象覺得來路不正,同時由於缺乏哲學基礎知識,很多都屬靈感一閃,無法用語言表達。

我差不多以為自已是個失敗者,在總結自已的哲學人生時,產生兩個問題:一是為什麼我對哲學這麼感、興趣(別人為什麼不)?二是本體為什麼找不到?第一個問題讓我返身回到前哲學階段(出生至22歲),通過追憶尋找自已喜歡哲學的原因,不自覺地思考起倫理和宗教來,第二個問題讓我從本體論轉向認識論,隨後又由認識主體人的思考轉向人的本質(普遍的理性),又由自我的追問不自覺地由理性哲學轉向非理性哲學(本能慾望、心理等),最後追問到“此時此刻的那個我”,又回到了“食性靈"。

當然那時沒有掌握這麼多哲學概念,如本體、終極存在、終極關懷、理性、非理性等等,但確實思考了這些內容的哲學問題。獨立思考差不多二十年後我才買到一本西方哲學史的書,開始讀到近代哲學就開始迷糊了,現代哲學中除生命哲學和心理哲學似懂非懂外,其它哲學不知所云。

某一天,無意中讀起哲學史的前言介紹,有了重大發現,一是西方哲學的每次轉向我都經歷過,二是不同哲學派別思考的重點問題我都涉及過,三是西方哲學的每次轉向都是上層哲學的失敗而產生的撒退,與我自已的哲學經歷高度一致,這就是說人類(他人)與自已(個人)是具有一致性的。為什麼會這麼一致,答案只有一個,人類(他人)與我(個人)作為人在人生中遇到同樣的問題,因此,當我們問人類為什麼要思考哲學問題時,可以轉換成問我自已為什麼要思考哲學問題。因為別人已死不在,問別人是對而象之,依賴外直觀,而問我自已是內直觀,問別人不如問自已可靠。

那麼我如何通過問自已而“獲得人類為什麼要思考哲學問題”的答案呢?方法就是分清兩個自我,一個是22歲以後作為哲學人的我,一個是22歲前處於生活本然狀態的我(前哲學時期的我)。作為哲學人的我是提出哲學問題並進行追問的我,作為本然狀態的我是存在於世,與世交道中產生哲學問題的我,哲學問題與我同在,與我同一。這就如語言與語法,思維與邏輯一樣,人是先會說話後才學語法,先會思考而後學邏輯,而不是先學邏輯後學會思考。同時,語法既不先於語言也不後於語言(邏輯同理),語法與語言同在,人只要一說話就在用語法,只是不知而已(邏輯同理)。

也就是說哲學問題的存在,先於哲學問題的追問,因此要回答我為了什麼思考哲學問題這一問題,必須回到我前哲學時期;同時哲學問題既然與我同在,與我同一,追問哲學問題本身其實就是問自已,問“我是誰?”;我是人,什麼是人?就如我已經會說話了,但又不知道是如何說話的,要追問一下語言的方法?我已學會了思考但又不知如何思考的,要追問一下思維的方法(邏輯)。

人類就是這樣的動物:我要吃奶,我要媽媽抱,我要玩具,我要上學,我要工作,我要買房子,我要娶媳婦,以及我要當哲學家,去追問世界的終極存在,等等。自已總是“我這樣我那樣的,但卻忘記了問“我是誰?”,因為“我”被對象遮蔽了(食物、玩具、媳婦),“我”被“遺失了”、“弄丟了”,從來沒想到問一下“我“。因為自已以為“我”是自明的,不值得問,不需要問,但真問起來,又不知我是誰?

是呀,我作為人的本質是什麼?那個使我成之為我的規定性是什麼?這就是哲學的基本問題。

是食物、玩具、媳婦…?是物質、精神、理性、非理性…?是生命個體存在還是各種關係構成的社會存在?是認識主體(求知慾)、關係主體(愛及佔有慾)、食物主體(物慾者)、願景主體(信仰者)、理智主體(選擇者)?

到底那一個是”我”的本質?


牧歸落照


哲學是每個人認識事物、把握規律、解決問題的思維和方法理論,最重要的作用就是,能夠預判未來和將來一段時間內,自己關注的事物發展與自己認定的準確程度,掌握大趨勢,自己可以採取什麼措施,維護自己利益,能夠有所為有所不為,趨利避害,順勢而為。比如聰明能幹的獵人,看到動物的腳印糞便,就能知道採取什麼措施抓捕到它,十拿九穩;科學家通過觀察日月天體運行,就能準確計算出日食月食發生的時間;指揮千軍萬馬的將軍,根據瞬息萬變的戰場狀況和對手習慣信息,較準確地預判到對方的戰術戰略,知彼知己,然後就能百戰百勝。

哲學思維博廣浩大,通達萬事萬物,玄妙精深,包羅萬象,每一個人只是滄海一粟,一輩子時間太短,活在當下體驗哲學就是最好的幸福。


香橋冰泉



劍蘭修竹


古人有道 : 哲學是聰明的學問。在愚昧矇住人們雙眼的時候,哲學的光芒照亮前方的道路――就如同長達千年之久的歐洲“中世紀”。


老者沙龍


學習哲學,是因為我想搞清楚:人到底應該怎樣活著?關於這個問題的由來,雖說是哲學學科一直以來的任務,可我並不知曉。主要是因為我看了一部關於科學教育的影片,是說宇宙星系的關係,其中有一段旁白使我萬分震驚:“在浩瀚的宇宙中,有無數個像太陽一樣的恆星,而離太陽系最近的這樣一顆恆星是太陽的十倍大,但是他的壽命很短暫,只有一千萬年。”一千萬年,很短暫,不得不使我為之驚訝和感嘆。

都說人生短暫,僅有幾十年,多則百年而已。可相對這樣的恆星而言,簡直是可以忽略不計的光陰。當然我明白此處之所以稱一千萬年是短暫的,是因為太陽有100億年的壽命,可我仍對這“短暫的一千萬年”耿耿於懷。所以我在想,人這微不足道的幾十年,如何才能凸顯其存在的意義?

古代先賢眼中的人生是:寄蜉蝣於天地,渺滄海之一粟。除此,我認為法國數學家,篤信宗教的哲學家帕斯卡對宇宙生命體的人有著很好的見解:人只不過是一根葦草,是自然界最脆弱的東西;但他是一根能思想的葦草。用不著整個宇宙都拿起武器才能毀滅他;一口氣,一滴水就足以致他死命了。然而,縱是宇宙毀滅了他,人卻依然要比致他死命的東西更高貴的多;因為他知道自己要死亡,以及宇宙對他所具有的優勢,而宇宙對此卻是一無所知。因而我們全部的尊嚴就在於思想。正是由於它而不是由於我們無法填充的空間和時間,我們才必須提高自己。因此,我們要努力好好的思想;這就是道德原則。由此也就不難理解勒內·笛卡爾說過:我思故我在。


星儀如是說


中國缺少真正的啟蒙。當一群騙子忽悠了民眾的時候,偉人也被當成了小人,小人也被拱成了偉人。偉人在指導人們獲取健康物質的時候,更多的是讓你精神健康。小人則用物質做誘餌忽悠你,讓你沉睡在物慾的橫流當中肥大肥大再肥大,然後你便成了任人宰割的豬羅。


用戶8711601727692


哲學是迷霧中的“燈塔〞,是落水時的〝救生圈〞,是碰到重大麻煩時的強大〝後援團”,在面對生死決擇時,哲學思想能讓你化險為夷,從一個勝利走向新的勝利。


樂山3333


哲學思考必須是以邏輯思維為基礎的才是正確的哲學思考。不以邏輯思維為基礎的哲學思考實際上就是偽哲學。現在一些教育機構單獨的強調哲學思考實際上就是一種錯誤的教育誤導。一個沒有基礎的空中樓閣是不合格的建築。一個不以邏輯思維為基礎的所謂哲學思考是經不起真理的檢驗。


用戶85082943699


首先你要知道哲學是什麼?簡單來說哲學就是把握事物的規律,看透事物的本質,有句話說的好知己知彼百戰百勝,不管是人類要發展,還是自己規劃自己的人生,第一要點就是要了解自己是什麼?想要什麼?能做什麼?才能對未來的路規劃好路線。簡單的來總結就是學習哲學能讓你少走彎路,揚長避短,把握事物的規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