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代的記憶——東歐大破車之續

前面的文章中,我們回憶了當年的"東歐四大破":伏爾加、拉達、莫斯科人、達契亞。很多朋友們都參與了熱烈的討論,大家紛紛回憶起了曾經清貧,但是又感覺到充實、快樂的年代。也有朋友提到了四大破之外的一些東歐車,例如波羅乃茲、大頭鞋、華沙等。

憶往昔歲月,物非人亦非,我們再回顧歷史,看看其他一些曾經奔跑在中國大街小巷中的東歐車。

上面提到的三個車型,都產自於波蘭。波蘭曾經是社會主義陣營中重要的一員,擁有不錯的工業基礎,二戰前期還能夠自行製造坦克和戰鬥機。

上世紀中期,波蘭組建了統稱為FSO(Fabryka Samochodow Osobowych,翻譯為乘用車工廠)的幾家汽車製造廠。工廠的首個產品,就是華沙轎車。該車仿製於當時蘇聯的嘎斯M20,先後生產過華沙200、華沙202、華沙223等型號。我國曾經引進的,就是華沙200和華沙223轎車,數量有幾千臺。

年代的記憶——東歐大破車之續

華沙汽車

1970年後,華沙車由於性能已落後於時代且造型笨重而逐步停產,取而代之的,就是波羅乃茲。波羅乃茲一改華沙那種大頭圓背的造型和大面積的金屬衝壓件覆蓋的內飾,其四門兩廂掀背的現代化造型顯得非常輕巧,而中控臺使用的塑料覆蓋,明顯要好於冷冰冰的金屬。

不同於服務達官顯貴的華沙,波羅乃茲在中國已經被不少企事業單位所使用,後期也被用作個體出租車。波羅乃茲對於國人最大的意義不在於它有多先進,舒適性有多高,而是它讓普通大眾感覺轎車其實離我們的生活並不遙遠。

年代的記憶——東歐大破車之續

波羅乃茲

在四大破那篇文章中,不少朋友都對"大頭鞋"情有獨鍾,因為作為最先富起來的一部分人,他們人生的第一臺私家車,很多就是"大頭鞋"。要知道,那個年代司機還是一種技術含量相當高、受人尊敬的職業,汽車都是"公家的"。個人自己買車自己開,那簡直是不可想象的,那得多有錢?

年代的記憶——東歐大破車之續

菲亞特126P大頭鞋

"大頭鞋"是一種別稱,它的正式型號是菲亞特126P,只能算是半個東歐車,老家在意大利。80年代初期,FSO引進意大利菲亞特公司NUOVa500型微型轎車技術,並獲得許可證進行生產。此車具有結構簡單、重量輕、堅實耐用和價格低廉的特點,特別是後置風冷式發動機為此車的最大特色。輕到什麼程度?空車質量僅有600kg,只有今天經濟型轎車的一半。價格有多低?1萬元左右,要知道後來頭幾批的普桑,售價接近20萬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