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被史書說成昏君的皇帝,想要勵精圖治,卻被母親和舅舅架空了

在王政君的影響下,王氏家族的政治勢力得到了很大的膨脹,並不僅於王鳳封侯。河平二年(公元前27年),“上悉封舅譚為平阿侯,商成都侯,立紅陽侯,根曲陽侯,逢時高平侯。五人同日封,故世謂之‘五侯’。”一門五侯,再加上原來的王鳳,其實是六侯,地位尊崇,可見一斑。

王政君對孃家的提攜扶持,甚至到了沒有底線的地步。當年王政君的母親李氏因為受不了丈夫王禁的沉湎酒色,“後以妒去,更嫁為河內苟賓妻”,又生了一個兒子叫苟參。對於這個同母異父的弟弟,王政君也想照拂,要求成帝也封苟參為侯。成帝對於這個不正宗舅舅,一開始是拒絕的,但是後來架不住母親的央求,還是將侍中水衡都尉的肥缺給了苟參。

一個被史書說成昏君的皇帝,想要勵精圖治,卻被母親和舅舅架空了

袁立版的王政君

很多人或許會將成帝重用母系王氏外戚解釋為昏聵無能,其實歷史真相遠比表象複雜。當初漢宣帝在清除霍光家族勢力之後,搞出了一種不同於武帝時代那種內朝鉗制外朝官僚的權力制衡辦法,即以閹宦為中書官,鉗制外朝儒臣。據《漢書·佞幸傳》記載:

石顯字君房,濟南人;弘恭,沛人也。皆少坐法腐刑,為中黃門,以選為中尚書。宣帝時任中書官,恭明習法令故事,善為請奏,能稱其職。恭為令,顯為僕射。

素有好儒之名的漢元帝即位之後,卻繼承了父親這一政策,繼續重用石顯,甚至認為閹宦沒有親黨,不會結黨營私,“是時,元帝被疾,不親政事,方隆好於音樂,以顯久典事,中人無外黨,精專可信任,遂委以政。事無小大,因顯白決,貴幸傾朝,百僚皆敬事顯。”

一個被史書說成昏君的皇帝,想要勵精圖治,卻被母親和舅舅架空了

漢宣帝

被史書定性為昏君的漢成帝即位之後,卻革除了祖、父兩代的弊政。同是《漢書·佞幸傳》記載:

元帝崩,成帝初即位,遷顯為長信中太僕,秩中二千石。顯失倚,離權數月,丞相御史條奏顯舊惡,及其黨牢梁、陳順皆免官。顯與妻子徙歸故郡,憂滿不食,道病死。諸所交結,以顯為官,皆廢罷。

既然除掉了閹宦,那麼就產生了權力空窗,成帝又怎麼彌補呢?其實在一日封五位舅父為侯之前,成帝就擢拔了另一位舊外戚重臣——平昌侯王商。在這裡有必要強調一下,這位王商不是成帝的那位同名舅父,而是漢宣帝舅舅王武的兒子。建始四年(公元前29年),成帝以王商取代匡衡為丞相,“益封千戶,天子甚尊任之”。

一個被史書說成昏君的皇帝,想要勵精圖治,卻被母親和舅舅架空了

漢成帝

成帝的這一做法,其實打破了以往的傳統,用外戚佔據了原本屬於儒臣的丞相之位。如此一來,就引起了朝中儒臣的不滿,王商成為眾矢之的。首先發難的是太中大夫張匡,河平四年(公元前25年),他向兼具儒臣和外戚雙重身份的左將軍史丹指責王商專權貪贓:

竊見丞相商作威作福,從外製中,取必於上,性殘賊不仁,遣票輕吏微求人罪,欲以立威,天下患苦之……今商無尺寸之功,而有三世之寵,身位三公,宗族為列侯、吏二千石、侍中諸曹,給事禁門內,連昏諸侯王,權寵至盛……今商宗族權勢,合貲鉅萬計,私奴以千數,非特劇孟匹夫之徒也……商視事五年,官職陵夷而大惡著於百姓,甚虧損盛德,有鼎折足之兇……

這種說法得到了史丹的贊同,他向成帝參奏王商:

商位三公,爵列侯,親受詔策為天下師,不遵法度以翼國家,而回闢下媚以進其私,執左道以亂政,為臣不忠,罔上不道,《甫刑》之闢,皆為上戮,罪名明白。臣請詔謁者召商詣若盧詔獄。

一個被史書說成昏君的皇帝,想要勵精圖治,卻被母親和舅舅架空了

影視劇裡的王鳳

說實話,這些對於王商的指責其實在當時的外戚群體是有普遍性的,如果真治理,那就要殺一片了。成帝對於王商是有期待的,並不指望他多能幹,更多的是希望他能起到制衡王鳳的作用,以外戚制外戚,成帝其實並不昏聵。所以,對於史丹的要求,成帝的態度是“勿治”。

令成帝想不到的是,此時大司馬大將軍王鳳跳出來,“固爭之”,要求嚴厲處理王商。很明顯,這場針對王商的政潮,背後是王政君系外戚與儒臣的聯手。這樣一來,王商保不住了,“惟商與先帝有外親,未忍致於理。其赦商罪。使者收丞相印綬。”

王商一系的外戚勢力經此一挫,一蹶不振,“商免相三日,發病嘔血薨,諡曰戾侯。而商子弟親屬為駙馬都尉、侍中、中常侍、諸曹大夫郎吏者,皆出補吏,莫得留給事宿衛者。”

一個被史書說成昏君的皇帝,想要勵精圖治,卻被母親和舅舅架空了

成帝許皇后

在此之前,建始四年(公元前29年)隨著許嘉的病逝,許氏外戚勢力已經不行了。經過河平四年的這次政潮,王商一系舊外戚勢力倒臺。如此一來,王政君一系的王鳳外戚集團便一家獨大了。

王商死後,繼任丞相的是以經學聞名的張禹,他在政治上對王鳳是一切退讓,外朝無法起到制衡大司馬的作用。王鳳權力的膨脹,在某種程度上甚至影響到成帝皇權的行使。《漢書·元后傳》記載了一件成帝失敗的人事任命事件:

大將軍鳳用事,上遂謙讓無所顓。左右常薦光祿大夫劉向少子歆通達有異材。上召見歆,誦讀詩賦,甚說之,欲以為中常侍,召取衣冠。臨當拜,左右皆曰:“未曉大將軍。”上曰:“此小事,何須關大將軍?”左右叩頭爭之。上於是語鳳,鳳以為不可,乃止。其見憚如此。

一個被史書說成昏君的皇帝,想要勵精圖治,卻被母親和舅舅架空了

漢成帝

沒有王鳳的同意,成帝甚至想任命一箇中常侍都不行。王鳳雖然是外戚專權,但又絕非是無能昏聵之輩,他與儒臣集團的合作遠比西漢歷史上以往的外戚權臣要好得多,之前在災異問題上幫了王鳳很大忙的杜欽、谷永幫助王鳳拉攏了很多士人,“王氏子弟皆卿大夫侍中諸曹,分據勢官滿朝廷”。

陽朔三年(前22年)八月,王鳳病死,他在大司馬這個位子上幹了11年。王鳳之後,接班當大司馬的是王鳳堂弟王音。王音更是謹慎,很好地處理了與儒臣集團的關係,政聲很好,“王氏爵位日盛,唯音為修整,數諫正,有忠節,輔政八年,薨。”後面的王商、王根也是與儒臣集團水乳交融,謹守邊界,王氏外戚集團的勢力在這種高超的經營之下,才得以穩固壯大。之後王莽的施政策略,其實與幾位伯父、叔父是一脈相承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