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局勢混亂,京城告急,崇禎為何不逃回南京呢

公元1644年,大敵當前,京城天色晦暗,塵土飛揚,北京城冥冥中似乎瀰漫著一種不祥的氣味。有錢的富戶開始挖地窖藏金銀財寶,官宦人家也開始暗中收拾細軟,做好了離京的準備,京城頓時陷入茫然恐慌之中,甚至往日莊嚴肅穆的紫禁城也是一片混亂。不久之後,李自成軍隊攻破城門,明朝大勢已去,崇禎皇帝被隨從攙扶著爬上了煤山,在一棵海棠樹上上吊自殺了。而令我們不解的是,崇禎皇帝為何寧可選擇自殺,也不逃回陪都南京呢?

中原局勢混亂,京城告急,崇禎為何不逃回南京呢

當時的中國可以說是混亂的年代,定都北京的大明皇帝崇禎,已經不是中國唯一的皇帝了,在北京東邊的瀋陽有虎視眈眈的大清軍隊,在北京的西面有李自成率領的農民起義軍。崇禎皇帝在位的17年中這三股勢力一直是此消彼漲,但是到1644年,原來均衡的勢力被打破了。在這年的年初,曾經的草寇李自成在古城西安建國,國號大順,建國伊始,李自成作的第一個決定就是挺進中原,矛頭直指北京城。

中原局勢混亂,京城告急,崇禎為何不逃回南京呢

面對這樣的局面,當時大明朝的大臣們也是議論紛紛,有主和的,有主戰的,也有主張三十六計走為上的,其實就是建議遷都南京,畢竟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南京也算是皇城,而且官員設置和北京差不多,更重要的是清軍和大順軍的勢力,都在長江以北地區,江南就要安定多了。但是,崇禎堅信自己就是一位英明果敢的君王,怎麼可能自己提出放棄宗廟,放棄京城,逃跑那,崇禎自己根本就接受不了。他不能被人議論,他丟不起這個人,那怎麼辦?只好找個人代自己來提出這個南遷的計劃,這個人就是李明睿。

中原局勢混亂,京城告急,崇禎為何不逃回南京呢

在皇帝和李明睿徹夜研究幾天後,李明睿就在上朝時提出了遷都的動議,但是沒想到這個建議一提出來就遭到了大臣們的一頓炮轟。他們認為崇禎皇帝是個忠烈的君主,皇帝不可能同意這樣一個逃跑的方案,所以紛紛表示反對以顯示自己的忠誠。而事到如今皇帝也只能啞巴吃黃蓮,把遷都的想法嚥進了肚子裡,跑算是跑不了了,只有死守這一條路了,但看形勢也不一定守得住。

中原局勢混亂,京城告急,崇禎為何不逃回南京呢

不久之後,大順軍攻破城門,城內火光沖天,殺聲不斷,明朝大勢已去,崇禎已是無力迴天,崇禎皇帝朱由檢被隨從攙扶著爬上了煤山,在一棵海棠樹上自殺身亡。而我們也不得不承認,明朝一身正氣,真是君王死社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