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定河煥“綠”顏 京津冀共建“生態好”

永定河焕“绿”颜  京津冀共建“生态好”

2019年2月20日,園博湖河面結冰。 杜燕 攝

中新網北京2月23日電 (記者 杜燕)“永定河,出西山,碧水環繞北京灣。”如今,這樣的盛景正“流”回大眾視野,預計今年底京城民眾將可觀賞到永定河水蜿蜒百餘公里直至北京大興國際機場附近,呈現“清水綠岸、魚翔淺底”的美景。

多措重喚“母親河”生機

永定河是北京的“母親河”,從上世紀八十年代以後,持續斷流,水體汙染加劇,森林植被破壞嚴重,生態系統嚴重退化。甚至在永定河入京的咽喉位置,黑綠色的汙水從上游湧來,官廳水庫在1997年無法達到飲用水源標準要求,被迫退出城市生活飲用水體系。

為改善永定河沿線生態環境,官廳水庫永定河入庫口附近的黑土窪人工溼地工程於2004年8月運行,處理進入官廳水庫的受汙染水體、削減入庫汙染物總量;自2009年起,北京利用一條循環管線帶起門城湖、蓮石湖、園博湖、曉月湖、宛平湖五個湖,重喚“母親河”生機。

站在園博湖岸邊,北京市永定河綜合治理與生態修復領導小組辦公室項目組負責人胡明罡指著已經結冰的河面,稱這裡曾經一度斷流、乾涸,河道內沙坑遍佈,挖空的河床被當成垃圾填埋場。而春暖花開之後,這裡將水清、岸綠、景美、蘊深,更有黑天鵝在此棲息。

協同治理和修復永定河

永定河發源于山西省寧武縣的桑乾河和內蒙古自治區興和縣的洋河,流經內蒙古、山西、河北、北京、天津5個省市區,在天津匯入海河注入渤海,全長759公里。其中,北京段長170公里,依次流經延慶、門頭溝、石景山、豐臺、房山、大興6個區。

目前,永定河生態功能仍為“局部改善”。

京津冀地域相連,人緣相親,大氣和水環境連為一體。“馬路警察,各管一段”的治理方式,讓永定河上、下游治河效果難以同步發揮效益。

2015年6月《京津冀協同發展規劃綱要》印發,永定河等六條重點河流的綜合治理與生態修復項目是重要內容之一。

2016年底,國家三部委聯合印發《永定河綜合治理與生態修復總體方案》,京津冀晉四省市聯手綜合治理修復永定河被提上日程,這是中國首個國家層面、跨省(市)級行政區、通過市場化方式推進河道綜合治理的文件。

胡明罡指出,《總體方案》創新協同管理機制,四省市政府是實施永定河綜合治理與生態修復的責任主體,組建永定河流域投資公司負責具體工作,以投資主體一體化帶動流域治理一體化。同時,加快構建沿線各地方政府和行業主管部門與流域投資公司之間的“河長”與“河工”合作機制。

官廳水庫八號橋入庫口地處河北,農民利用灘地開荒種地,水土流失及農業汙染嚴重。2017年,八號橋溼地開建,這是北京市永定河綜合治理與生態修復中首個開工建設的溼地項目。與此同時,2017年,永定河源頭之一的山西省境內桑乾河開展“清河行動”。

截至2018年底,桑乾河清淤泥、垃圾427.4萬方,清理黑臭水體6處,拆除清理煤場、採石場等違章建築175處,修建沿河道路176.5公里,沿河兩岸植樹23.18萬株。桑乾河出境水質達到國家四類標準,一改往日“河床見底風沙揚”的面貌。?2018年,北京段永定河流域拆除違法建設累計318947.43平方米;清理垃圾渣土共計3493.2立方米。

胡明罡稱,截至目前,北京已累計收水近7000萬立方米,官廳水庫蓄水量已達5.3億立方米,創近20年新高。

京津冀攜手共治,讓永定河恢復貫通成為可能。

北京段河道有望恢復貫通

胡明罡稱,在北京段,永定河河道綜合整治有46項重點工程,目前為世園會和冬奧會提供水資源水環境保障的媯水河世園段水生態治理等工程已基本建成,官廳水庫八號橋水質淨化溼地、冬奧會延慶賽區應急水源保障等7項工程完成總進度的50%。

永定河焕“绿”颜  京津冀共建“生态好”

到2020年,永定河綜合治理與生態修復工程體系將基本建成,永定河恢復為“流動的河、綠色的河、清潔的河、安全的河”。北京市水務局供圖

他表示,今年,北京段剩餘大部分工程均將開工,預計到今年底,北京段河道有望貫通。屆時,上游水流將流至北京大興國際機場臨空經濟區附近,周邊還新增森林溼地水面共5萬畝,奠定臨空經濟區加快發展的生態基礎。

水從何來?胡明罡介紹,根據《總體方案》,水資源調度工程共形成每年2.6億立方米生態用水保障,其中萬家寨引黃向永定河應急補水1億立方米,通過加大上游農業節水力度增加天然徑流量0.85億立方米,北京調配再生水0.75億立方米。與此同時,北京新增8萬畝溼地、18萬畝沿河森林和300公里濱水綠道,並實現防洪達標。

其中,南大荒溼地是再生水利用、補給永定河生態用水重要的一環。該項目負責人宋順表示,溼地的“腎臟”功能,從今年建成後就可顯現。在規劃中,這片溼地每日可將6萬立方米再生水由地表水四類提升至準三類,補充永定河河道生態用水。

按照《總體方案》,到2020年,永定河綜合治理與生態修復工程體系將基本建成,初步形成綠色生態河流廊道,永定河恢復為“流動的河、綠色的河、清潔的河、安全的河”。到2025年,流域基本形成永定河綠色生態廊道,水功能區水質進一步改善,重要水源地水質達到三至四類。

京津冀共治天更藍、水更碧、樹更綠

古老的永定河,不以行政區劃的劃分為邊界,它的“復活”是京津冀生態共建的成果之一。

北京市委市政府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劉伯正指出,五年來,京津冀生態領域率先突破,生態環境治理聯建聯防聯治,天更藍、水更碧、樹更綠。

數據顯示,五年來,京冀生態水源保護林建設合作項目累計營造林50萬畝,京津風沙源治理二期工程建設任務共計122萬畝;京冀簽署協議獎勵密雲水庫上游治汙,對張家口市相關縣區進行生態保護補償,讓保護河流的地區不吃虧、能受益;北京與津冀合力推進壓減燃煤、控車節油、清潔能源改造等各項減排任務,2018年北京市PM2.5年平均濃度為51微克/立方米,創有監測以來歷史最低,比2013年累計下降42.7%……豐碩成果為三地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創造了良好的生態環境。

2019年是實現京津冀協同發展中期目標承上啟下的關鍵之年。劉伯正透露,今年,京津冀將深化生態環境聯建聯防聯治,加強區域大氣汙染聯防聯控聯治,堅決打贏“藍天保衛戰”;落實最嚴格的水資源管理制度,加強水資源節約保護和開發利用,提高水資源利用效率;深入實施汙水治理行動方案,保護好密雲水庫,繼續加大永定河綜合治理與生態修復力度,力爭早日實現“藍天、碧水、綠樹,藍綠交織,將來生活的最高標準就是生態好。”(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