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與滿洲:忠誠、背叛,偏袒、嚴懲

大明與滿洲:忠誠、背叛,偏袒、嚴懲

一說起大明王朝和滿洲,大家最先想到的一般都是他兩個之間的互相爭鬥。先是大明政權致力徵遼,用兵東北。雙方打打殺殺,互有死傷。再是滿洲面臨大明王朝的兵力討伐,雖然一直受到打壓,但從來沒有屈服。到了後來大明天下大亂,政局動盪,滿洲更是趁機入關,以小博大奪下了大明的江山。但是大家可能不知道的是,在鬥得你死我活之前,雙方其實有過一段可以說是相當親密的關係。

大明與滿洲:忠誠、背叛,偏袒、嚴懲

當時的滿洲居住在建州地區,但是遊牧民族,素來遷徙頻繁。因為建州地區地處東北亞,東南方和朝鮮相接壤,所以滿洲同胞有時候就會跑到別人境內生活居住。而且遇上生計困難的時候,還會動起手來直接搶掠別人。雖然說是大明王朝罩著的,滿洲畢竟理虧,遇上鄰居發火的時候自知理虧也就灰溜溜退出來。後來因為部落同胞有一部分沒有能夠一起返回,滿洲還把狀子告到了大明天子那裡。讓天子為自己出頭,把自己的族人給要了回來。

大明與滿洲:忠誠、背叛,偏袒、嚴懲

後來滿洲的董山繼承建州左衛指揮使一職,因為是收到大明天子的背書,說話什麼的也有人聽了。遠遠地拉開了原來和自己平起平坐首領的差距,當然這時候的董山對於大明天子還是多少有些敬畏之心,遇到中原來的使者和命令,非常恭敬。這可以說是雙方的一段親密時期。

無奈滿洲自來遊牧為生,天生和種地的中原天子尿不到一個坑裡。相反,和當時大明天子的對手蒙古部落走得非常近。慢慢地勾引蒙古部落侵入大明王朝的北部邊疆,殺人越貨。但是這個時候的滿洲也只是做些小動作,並不敢公然唱亂。在正統13年,朝廷還徵調滿洲士兵一起討伐北邊的遊牧部落。只是到了正統14年發生一件大事,徹底改變了雙方的關係。這一年大明天子效仿自己先人御駕親征,不幸的是徒有其志,在土木堡兵敗被俘。在一邊看在眼裡的滿洲部落這下子好像瞬間發現了驚天事實:大明王朝只是一箇中看不中用的頹然大物。自此,滿洲部落對待大明連表面上的恭敬都懶得裝一裝了。只是,他們想不到的是200年後這一幕重新上演,只是這一次自己的後人變成了中看不中用的頹然大物。

大明與滿洲:忠誠、背叛,偏袒、嚴懲

從這件事後,滿洲面對大明天子再也沒有誠惶誠恐之心,只是當做一時靠山罷了。只是大明王朝還勉勵維持著與治下子民的脆弱關係,希望他能夠幡然醒悟。天順4年,滿洲藉口自己的一位部落首領被東邊鄰居引誘殺掉,而跑到對方境內大肆破壞。東邊鄰居向大明天子彙報這件事時,大明天子還有意偏袒滿洲。後來又應滿洲的不斷請求,開通馬市。可不要小瞧了這個馬市,第一個戰馬相當於今天的坦克是非常重要的戰爭物資。第二個與中原先進文明的交流也急速增進了後進民族的發展程度。以至於後來有人評價說後來的滿洲取代大明都是發源於此。

這是雙方雖然多有齟齬,但是雙方畢竟還沒有撕破臉。導致雙方關係最終破裂是董山覺得大明天子一國之君賞賜太薄,不知道他是怎麼對比評判的,也有可能是和自己擄掠一次的收益相比吧。所以董山索性破罐子破摔,侵擾大明邊疆更加肆無忌憚。這邊大明生氣了,派了都督武忠前去勸誡。董山雖然平時不把大明天子放在眼裡,可是天朝使者站在面前當面責問時,還是極力為自己變白。因為滿洲很長時間沒有朝貢,大明使者要求董山立刻馬上進京。

大明與滿洲:忠誠、背叛,偏袒、嚴懲

董山老大不情願的跟著大明使者到了京城,面見皇帝叩首謝罪。後來在安排吃飯是,當中發火。到了頒賜禮物時,董山大膽要求蟒衣、玉帶、金帽等物。這時候的大明強忍怒火,都滿足了他,但是邊疆地區滿洲仍然肆無忌憚地頻繁侵擾。不久董山就要回去,剛到達廣寧的驛館,朝廷收捕他的命令就到了。不久董山也一命交待在大明法場。

從這之後,大明和滿洲往日恩情一筆勾銷,只剩下雙方的血海深仇。滿洲擁立董山兒子脫羅勢要報仇,大明也不再姑息養奸,開始了貫穿明朝末年幾十年的徵遼戰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