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為大清朝攝政王的多爾袞,一生中也不免留有最大的遺憾

作為清朝入關的第一功臣,多爾袞一生南征北戰,收降實力雄厚的蒙古部落,後力排眾議定都北京,是大清帝國的實際掌舵人。

身為大清朝攝政王的多爾袞,一生中也不免留有最大的遺憾

然而在多爾袞的心中,卻有一件生平最恨的事,就是母親阿巴亥年僅才36歲就被迫為努爾哈赤殉葬。努爾哈赤死後的第二天,皇太極等人就闖進後宮,向阿巴亥宣佈了命她殉葬的遺詔。

身為大清朝攝政王的多爾袞,一生中也不免留有最大的遺憾

理由是阿巴亥善於使用陰謀詭計,害怕她之後會為禍國家。這一年多爾袞才十五歲還未成氣候,阿巴亥為了保全自己的兒子自縊身亡,成為了皇太極爭奪汗位的政治犧牲品。

身為大清朝攝政王的多爾袞,一生中也不免留有最大的遺憾

身為大清朝攝政王的多爾袞,一生中也不免留有最大的遺憾

順治七年,攝政王多爾袞大權在手,追封其母阿巴亥為孝烈武皇后,神牌附享太廟。然而三個多月後,多爾袞不幸死在了塞北狩獵的路上。

身為大清朝攝政王的多爾袞,一生中也不免留有最大的遺憾

身為大清朝攝政王的多爾袞,一生中也不免留有最大的遺憾

由於順治早有介懷多爾袞僭越之心,多爾袞死後不久順治帝親政,便立刻廢除了多爾袞母親阿巴亥的封號,牌位也被逐出太廟。

身為大清朝攝政王的多爾袞,一生中也不免留有最大的遺憾

順治


其政敵更是便紛紛出來翻案,揭發他的大逆之罪,宣佈多爾袞的十四條罪狀,追奪一切封典,毀墓掘屍。多爾袞多年培植的勢力頃刻瓦解。多爾袞死後兩個月,突然從榮譽的頂峰跌落了下來。

身為大清朝攝政王的多爾袞,一生中也不免留有最大的遺憾

這也完全是統治階級內部矛盾鬥爭的結果。但是,多爾袞對於清王朝所立下的不世之功也絕不是政治對手們的幾條欲加之罪所能掩蓋的。

身為大清朝攝政王的多爾袞,一生中也不免留有最大的遺憾

1778年,乾隆帝發佈詔令,正式為多爾袞翻案。乾隆稱讚多爾袞;“攝政有年威福自專,掃蕩賊氛肅清宮禁。分遣諸王追殲流寇,撫定疆陲,創制規模。奉世祖入都成一統之業,功勞最著。王之立心行事實為篤忠,感厚恩明君臣之大義。”

身為大清朝攝政王的多爾袞,一生中也不免留有最大的遺憾


並下令為多爾袞修復墳塋,復其封號,“追諡曰忠,補入玉牒”。如此鐵案又再度被翻了過來。到此時,大清一代對多爾袞的評價算有了定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