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晚說話真的是智商低嗎?試試這種方法,孩子很快就學會開口!

教孩子說話最重要的一步,不是“聽”、而是“看”。

對於一歲左右的嬰兒父母來說,教孩子說話必然是早教裡很重要的一個環節;這個階段的孩子,智力水平和語言表達能力都發育起來,開始逐步培養起說話的能力。

儘管孩子什麼時候能夠開口說話並不重要,比同齡人提前未必就說明孩子聰明,略晚一些也並非智商不足的體現,但大多數家長還是想盡早教會孩子說話。

不過,根據我的觀察,大部分家長教孩子說話的方式都是“碎碎念”,這樣做當然管用,但卻不是最高效、最利於孩子能力提高的早教方法。

寶寶晚說話真的是智商低嗎?試試這種方法,孩子很快就學會開口!

所以,我將在今天的文章中,給大家介紹一種更管用的方式,它不僅能讓孩子更快學會說話,還可以在教學的過程中提升他們的觀察力和記憶力,可謂一舉多得。

為什麼“碎碎念”不是最好的方法?

首先,我並非不贊同“碎碎念”,在孩子耳邊重複某些字詞,讓他們在潛移默化中學會開口說話,最終的確能達到目的;只是這種方法費時費力,還無法起到思維訓練的額外效果。

在早教領域有一個基本的常識,那就是在和嬰幼兒溝通交流的過程中,單一的語言只佔了很小一部分,更多的是語氣、手勢、神態、表情等外化的特徵。

寶寶晚說話真的是智商低嗎?試試這種方法,孩子很快就學會開口!

所以,如果家長只是單純地對孩子說話,唸叨“爸爸”“媽媽”“吃飯”“睡覺”這些詞彙,未能有意識地加入手勢和動作,孩子理解起來自然要慢一點。

如何利用手勢教孩子說話?

其實,在教孩子說話的時候加上合適的手勢並不複雜,只是以前沒有有意識地使用罷了;像下面這些簡單的手勢,家長都可以學著用起來——

說到“笑”,用雙手的食指沿著嘴角向上劃;

說到“不可以”,神情嚴肅地衝寶寶擺擺手;

說到“冷”,雙手交叉抱肩做出全身顫抖的樣子。

寶寶晚說話真的是智商低嗎?試試這種方法,孩子很快就學會開口!

更有效的方式,是一邊說這些詞彙、一邊執行相應的行動,比如在飯前大聲說“寶寶,我們要一起吃飯咯”、在晚上關燈前告訴孩子“時間不早了,寶寶要乖乖睡覺哦”。

通過這種方式,孩子眼睛看到父母做出的相應手勢、肢體上同步進行著相應動作、耳朵中聽到對應的語言,既能加快學說話的速度,又能加深記憶、加強對相關語言的理解

還有這些意想不到的好處!

除了上面所說的,用手勢和動作教孩子學說話還有很多好處;在孩子心智迅速發育的時期,讓他們在視覺上接受更多的“刺激”,能夠有效提高孩子的注意力。

寶寶晚說話真的是智商低嗎?試試這種方法,孩子很快就學會開口!

同時,記憶力也可以用這種方法得到提升,當孩子下意識地把語言、動作和行動聯繫到一起時,可以在理解透徹的基礎上進行記憶,這種正確的記憶訓練方式要從小開始鍛鍊。

總之,在教孩子說話的時候,家長應該注意加上動作和手勢;儘管這只是一點微不足道的改變,卻能很有效地提高孩子學說話的速度與效果。

關注全網百萬粉絲育兒達人【喜寶爸爸】,每天分享原創思維遊戲和獨家早教經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