穰侯因一封信退兵,又因幾句話被免相位,榮華富貴又怎樣?

穰侯因一封信退兵,又因幾句話被免相位,榮華富貴又怎樣?

在秦國統一天下的過程中,穰侯是個居功厥偉的人物。他權傾一時,在朝中的地位無人可比。但新任的客卿范雎在秦昭王面前只說了四句話,就使穰侯失去了地位,最後落得在封邑終老。司馬遷寫這段歷史故事,一方面感嘆權利的不可靠,一方面點出穰侯的失勢是咎由自取,因為他富比王室,驕奢太過。

穰侯因一封信退兵,又因幾句話被免相位,榮華富貴又怎樣?

我們接著說說穰侯的故事,第三年,穰侯與白起的門客胡楊一起攻打趙國、韓國、魏國,並在華陽城下再次大敗魏將芒卯,斬首十萬敵軍,取得魏國的卷縣、蔡陽、長社,以及趙國的觀津。不久,秦國把觀津還給趙國,還資助趙國四萬甲士的兵力,讓他們去攻打齊國。

穰侯因一封信退兵,又因幾句話被免相位,榮華富貴又怎樣?

齊襄王心生畏懼,於是暗地裡派蘇代送給穰侯一封信。信裡面只要分析了五個重點:第一,韓、趙、魏“三晉”的聯合讓秦國深惡痛絕。這三國之間,哪怕是發生上百次的背叛與欺騙,只要一致對外,就會互信不疑。趙國是秦國的大敵,現在秦國為打擊齊國而壯大趙國,將會對秦國不利。

穰侯因一封信退兵,又因幾句話被免相位,榮華富貴又怎樣?

第二,秦國的謀士一定是想先攻破齊國,再削弱“三晉”和楚國,最後制伏“三晉”和楚國,得到勝利。齊國只是一個弱國,調集天下的兵力來攻打它,就像用千斤重的弓箭來射破一個爛瘡,齊國必死無疑,但對削弱“三晉”和楚國又有什麼幫助呢?這是完全站在秦國的利益角度來分析的情況。

穰侯因一封信退兵,又因幾句話被免相位,榮華富貴又怎樣?

第三,這次進軍齊國,秦國出兵若少,“三晉”和楚國會不會信任秦國,出兵若多,“三晉”和楚國又怕被秦國所控制。齊國深感惶恐,就不會投靠秦國,反而投靠“三晉”和楚國。第四,秦國通過瓜分齊國來誘使“三晉”和楚國臣服,“三晉”和楚國如果派兵駐防齊地,這反而讓秦國腹背受敵。

穰侯因一封信退兵,又因幾句話被免相位,榮華富貴又怎樣?

第五,“三晉”和楚國是想借由秦國來圖謀齊國,再借由齊國來圖謀秦國。“三晉”和楚國這麼聰明,而秦、齊兩國為何卻如此愚笨呢?信的最後,蘇代強調,以穰侯的才智和軍事才能,必定不會做出給趙國四萬兵力去攻打齊國的錯誤判斷。這封信取得了效果,穰侯不在進軍,引兵而歸。

穰侯因一封信退兵,又因幾句話被免相位,榮華富貴又怎樣?

秦昭王三十六年(公元前271年),丞相穰侯與客卿灶商量攻打齊國,謀取剛、壽兩個地方,擴大自己在陶邑的封地。這時,衛國人范雎譏笑穰侯越國“三晉”攻打齊國,並以此勸說秦昭王,得到國君重用。范雎又提醒昭王說:“宣太后在朝中專制,穰侯在諸侯間擅用職權,而涇陽君、高陵君等人生活太過奢華,比王室還富有。”

穰侯因一封信退兵,又因幾句話被免相位,榮華富貴又怎樣?

秦昭王猛然醒悟,免去穰侯的相位,接著命令涇陽君等人出關,回到自己的封地,將他們趕出權利核心。穰侯出關時,運送財物的車子多達上千輛。穰侯最後死在陶邑,也安葬在那裡。此後,秦王收回陶邑,編制為郡。這段事蹟不僅出現在《穰侯列傳》,也出現在《范雎列傳》。

穰侯因一封信退兵,又因幾句話被免相位,榮華富貴又怎樣?

這在《史記》的筆法叫做“互見”,意思是互相參照。只不過《穰侯列傳》寫得比較簡約,《范雎列傳》寫得比較詳細。《史記》中這一章寫的簡約,其實也為後來的篇章做了相應的鋪陳。歷來學者多提醒讀者不要忽略須賈和蘇代對穰侯的遊說。

穰侯因一封信退兵,又因幾句話被免相位,榮華富貴又怎樣?

為什麼范雎一對秦昭王遊說,就能穰侯這樣一位如日中天的權貴?其實須賈和蘇代的話語中早已給出了暗示,其一,穰侯行事存有私心,總為自己的封邑考慮。其二,越過“三晉”去攻打齊國,對秦國而言,的確是非常不明智的策略。行事有私心,策略不夠明智,穰侯怎麼能不敗呢?

穰侯因一封信退兵,又因幾句話被免相位,榮華富貴又怎樣?

縱觀歷史,盛極必衰,富貴到了極致也就離衰敗不遠了,就像曹雪芹的《紅樓夢》,可以說是對歷史人物的一個典型範例,最後我們用裡面的一首詩做結尾:陋室空堂,當年笏滿床,衰草枯腸,曾為歌舞場。蛛絲兒結滿梁,綠紗今又糊在蓬窗上。說什麼脂正濃,粉正香,如何兩鬢又成霜。

穰侯因一封信退兵,又因幾句話被免相位,榮華富貴又怎樣?

昨日黃土隴頭送白骨,今宵紅燈帳底臥鴛鴦。金滿箱,銀滿箱,展眼乞丐人皆謗。正嘆他人命不長,哪知自己歸來喪。訓有方,保不定日後做強梁。擇膏梁,誰承望流落煙花巷。因嫌紗帽小,致使鎖枷扛。昨憐破襖寒,今嫌紫蟒長。亂烘烘你方唱罷我登場,反認他鄉是故鄉。甚荒唐;原來都是為他人作嫁衣裳。

穰侯因一封信退兵,又因幾句話被免相位,榮華富貴又怎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