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kenclub瘋狂代碼帶你看市場為什麼有利空消息?如何正確看待?

2018年P2P行業流傳著這樣一句話:南京雷完上海雷,上海雷完杭州雷……看似自嘲的順口溜卻也道出了2018年互聯網金融面臨的窘境。為什麼P2P會有這般結局,主要原因有2點:第一點是P2P其實是舶來品,國外最早的P2P模式只是一箇中介平臺,中介負責對接需要錢的人和有閒錢的人,收取手續費;而國內不少P2P項目,拿著金主的錢去做高風險的投資,脫離了P2P最早的初衷。

Tokenclub瘋狂代碼帶你看市場為什麼有利空消息?如何正確看待?

第二點,就是前面介紹的一些不良P2P在投資高風險項目(比如股票,期貨等)後,出現了虧損,金主的本金拿不回來,有越來越多借錢給P2P項目方的人發現問題,人人奔走相告,拼了老命想把自己的錢拿回來。但是P2P的流動資金完全不夠,後果可想而知,P2P項目遭遇踩踏後宣佈倒閉。

其實有很多P2P企業是很規範的,但都因為整體行業口碑坍塌,都被波及到了。不管是銀行也好,還是P2P也好,都害怕這種踩踏式的“擠兌”。“擠”指的是,大量民眾在短時間內聚集到一起;“兌”就是提款兌現的意思。當擠兌現象出現時,若銀行的存款準備金不足以支付,則有可能會使銀行陷入流動性危機,進而破產倒閉。

擠兌這個詞,換到如今的互聯網時代,照樣具有超強的殺傷力。無論是公募私募基金,還是各類理財平臺,遭遇擠兌還是會出現大問題,更別說幣圈了。而無論是18年盛行的1CO,還是前陣子各種的資金盤項目,它們的共同特點就是節奏快,受人為因素的影響也較大。

P2P的崩盤,來自於市場的恐慌,來源於民眾對於整體行業的擔憂,如此一來就產生了很多利空消息。那為什麼市場上會有利空消息?有一句話很調侃,但是意味深長:“莊家想讓你看到他想讓你看到的信息。”這其中,當然有一部分人是有利可圖的。從B端和C端的角度看,可以分為兩個方面看待。

1.對C端來說,這些利空消息會讓用戶產生恐慌情緒,在錯誤的時間做出錯誤的決定,交出手中帶血的籌碼。莊家可以利用這種群體效應,在較低的價位收到便宜的籌碼,當莊家籌碼收集到一定程度後拉盤,讓散戶又在較高位置追漲,完成收割。

2.對B端來說,很多利空和利好消息都是配合盤面來的,利空的消息一出來,項目方往往會手忙腳亂,從而發生擠兌,產生信任危機。有一些“黑媒體”會以找茬碰瓷的形式,遊走於各大項目方之間,試圖尋找機會,磨刀霍霍,狠狠的坑一波項目方。有的黑媒體黑公關,一開口就要天價比特幣,可以說他們是“公關強盜”也不為過。有一些新項目一上來,就成為了砧板上的肉。反正是非黑白,還是他們的筆桿子說了算。

這時候,“公關強盜”們,只要把黑稿往幾十個社群裡一丟,發個百來塊的紅包,一場公關危機就釀成了。很多時候,項目方只能妥協給錢,不然,這波攻勢勢必鬧得人心渙散,發生嚴重擠兌。擠兌對於一個項目來說,很有可能是致命的,價格暴跌甚至歸零都有可能。幣圈黑公關通常是被黑或者互黑,被黑的始作俑者一般是競爭對手或者行業媒體自發揭黑。黑的對象主要為行業大佬、巨頭或者新上線的項目。

我認為,對於用戶來說,要懂得分辨信息的真假,對於消息要有自己的思考,要抱著辯證和懷疑的眼觀看待每一個消息;而對於一些特別敏感的消息,要多主動去了解去探究事情的真相,最簡單的就是多百度,多問多聽多看,切不可盲目親信,切不可隨波逐流,切不可人云亦云,切不可聽風就是雨。

且現階段的本來就是熊市,這種惡意炒作的利空消息,只會加重行業內的自我損耗和存量博弈,加重市場的分裂。當然,並不是說媒體不能揭黑,反而應該鼓勵媒體多報道幣圈的醜陋事件,讓普通大眾知道事件的真相。通過媒體的監督,讓這個行業逐步走向正規。但同時也希望在報道黑幕的同時,每一個新聞媒體人都應該遵守自己的職業操守,以事實為依據,公正客觀地報道,承擔好自己的社會責任,而不是玩弄文字、罔顧是非、愚弄大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