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價上漲8400億倍,解放前上海的通貨膨脹

1949年5月27日,上海解放。這座曾經是遠東最繁華的大都市,這個時候卻是百業凋零、亂象叢生,物資交通徹底中斷,商品物價就像脫韁的野馬一樣飛漲,辛勤工作的老百姓窮困潦倒,投機倒把商反而能夠坐地生金、聚斂財富。上海的經濟處於徹底崩潰的邊緣,抑制通貨膨脹,打擊投機倒把,成為新政權面臨的全新考驗,說實話其難度遠比淮海戰役要大得多。

物價上漲8400億倍,解放前上海的通貨膨脹

在1949年,農業總產值比戰前下降了20%,工業總產值下降了整整一半。通貨膨脹更是蹂躪肆虐多年,從1937年抗戰開始到1949年這12年間,上海的物價整整漲了8400多億倍,這就意味著1937年買塊紅薯只要1塊錢,而到了1949年買塊紅薯則需要8400億塊,如此嚴重的通貨膨脹簡直喊人聽聞,可以想象老百姓的生活艱難到何種地步。不要說大上海的資本家相信有人能治好上海的“經濟病”,全世界都不相信,按照當時美國國務卿艾奇遜的說法“新政權解決不了經濟問題,解決不了中國人的吃飯問題”。

物價上漲8400億倍,解放前上海的通貨膨脹

物價上漲8400億倍,解放前上海的通貨膨脹

事實上在上海的市場上還有第三種貨幣流通,那就是人民幣。跟著解放軍一起進城的還有40輛道奇卡車,上面裝滿了東北印鈔廠印製的4億人民幣。但是對於絕大多數市民來說,解放軍和人民幣是完全陌生的概念,更重要的是多年的戰亂,“法幣”留下的心理陰影還在,人們普遍對新式的貨幣充滿疑慮。所以人民幣剛開始根本就無法使用,人們只要一拿到錢,馬上就會兌換成銀元,導致銀元的價格一天變幾次,如果早上一百塊能換一塊大頭,到中午可能就需要一百五十塊了。

物價上漲8400億倍,解放前上海的通貨膨脹

於是人民幣就面臨了當年“法幣”的危險,物價更加難以遏制,上海解放只有13天,大米的價格就上漲了2.24倍,棉紗上漲了1.9倍。市場風險如此之高,南京路上的四大百貨公司只能用銀元標價,然後全上海的所有大小商店,全都貼出告示,聲明只收銀元。一時間上海的市面上充斥著銀元、黃金、美元,人民幣只能堆在庫房裡,早上一摞一摞的被提走,晚上又原封不動的一摞一摞存進來,根本就無法進入市場。投機分子還在四處散播謠言,“解放軍進得了上海,人民幣進不了上海!”

物價上漲8400億倍,解放前上海的通貨膨脹

可是他們做夢也沒有想到,新政權裡也有懂經濟的人,5月14日經由中央專門安排的“紅色大掌櫃”到任北平,全面主持上海的經濟改革,這個人就是陳雲。他上任之後馬上用雷霆手段,迅速蕩平上海的貨幣投機分子,不到三個月的時間裡,就穩定了上海的物價,人民幣站住了腳跟,野馬一樣的通貨膨脹,終於被人扯住的韁繩。

物價上漲8400億倍,解放前上海的通貨膨脹

到了1950年2月,上海的糧食不但沒有上漲,反而史無前例的出現了下跌,上海市民終於見到了十幾年未見的“紅盤”。上海的投機商全面潰敗,銀元、黃金被牢牢地鎖在了銀行,逐漸退出市場,同時中央政府成功發行公債,共和國的經濟走上了正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