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混在政府機關事業單位,不懂這幾條規律,還怎麼成為精英!

也許很多同學都有過這樣的經歷,在即將畢業的時候,在自己喜歡的城市,拿著自己精心製作的簡歷,奔波於各個高樓大廈去投奔簡歷然後面試,不是不是名校的你,成績也不是很好,當你去面試的時候,是否看過這樣的情況,一個職位卻要十幾個人在排隊等候面試,你完全不知道競爭對手的實力如何,但是在面試的時候自己總是要碰幾次釘子。

收藏|混在政府機關事業單位,不懂這幾條規律,還怎麼成為精英!

就在我畢業找工作的時候,碰巧的是自己跟同學備考事業單位居然筆試過關,我抱著一線希望跑去面試,面試後居然又稀裡糊塗過關。我覺得自己是還是很幸運的,當然在筆試和麵試的時候,我也是認真的備考學習過的,但是這個錄取的機會遠遠大於我在茫茫大海中應聘工作來的簡單。

就這樣我在大四下學期看著同學們焦頭爛額找工作,而我只要等著報道就可以了,其實最開始我完全沒想過當事業單位,因為我覺得那種工作太沉悶,但是我當時又確實找不到工作,就這樣,我稀裡糊塗來到了事業單位。現在回頭來看,這還真的是一份不錯的單位。

收藏|混在政府機關事業單位,不懂這幾條規律,還怎麼成為精英!

那麼混在政府的自己給大家幾條忠誠的建議......

一、過手規則:誰先粘事誰倒黴,別以為一件事情你按程序轉辦了吩咐了落實了就大事大吉,其實最後還有好多擦屁股的事要你處理,誰讓你是綜合辦公室的,事情是你向下交辦的,最後的句號還得你來劃圓。

二、待遇規則:人人都會把自身角色與自身待遇相聯繫。所以儘管知道有些人不把開會當回事,但不能不打上他的席位卡,因為這是他的政治待遇。

三、不公定律:能幹的總有幹不完的活,不能幹的總是沒有活幹。幹得多的人犯錯誤的幾率就高,到頭來往往吃力不討好。少幹或不幹的人,往往不犯或少犯錯誤,給領導的印象卻是個好同志。

四、加班定律:“月亮走我也走”,領導到了下班時間不走,下屬就不能理直氣壯地走。加班等於敬業,至於效率可以不聞不問。而領導不在的時候,加班等於白加。

五、忌諱規則:機關人最忌諱真言,因此大多不敢吐露真言,總擔心說多了會孤立自己,成為他人設防的對象。因而侃天的原則便是:“說古不說今,說外不說中,說遠不說近”。

六、新官定律:新上任的領導不管見到誰都是笑容可掬,親切有加。如果你認為新來的頭兒平易近人,聯繫群眾,沒有架子,那就大錯特錯了。3天過後,大都原形畢露,眼睛朝上,目無群眾,再也找不到上任伊始的影子,倒是官腔十足,架子不小。

如果你想在單位機關做一個精英,那麼你就需要給自己找一個能成為精英的理由。

收藏|混在政府機關事業單位,不懂這幾條規律,還怎麼成為精英!

人際關係題答好不易,兩個誤區不要進

許多考生對於一些人與人間相處的理解還是有一定侷限性,所謂“人上一百,形形色色”,在考試面試中,為了考察考生是否具備妥善處理單位內外部人際矛盾的能力,考官一般都會把命題焦點集中於人際關係類的問題上,對於很多考生來說,人際關係題的處理說簡單也簡單,因為這類題目不是硬性考量考生的思維能力強弱與否,言之成理即可;但是說難也難,因為它往往都會把考生置於比較尷尬的境地,給出兩難的選擇,讓人如食雞肋般,進之則險,退之則庸。中公教育專家認為,大家之所以覺得這類題目不好答,是有兩個誤區在作祟,只要我們跳出這兩個慣性的思維短板,思維就能海闊天空了。

第一個誤區就是大家總是習慣於去求全責備。

人際關係的處理之所以複雜且糾結,問題就在於各種利益交織在其中,難以去平衡。事實上,沒有哪一種方法是萬能的,是適用於所有人與環境的。這就要求我們首先就要保持鎮定與自信,萬不可糾結於關係的平衡而遲遲理不清思緒,大膽的做出自己的判斷,儘可能的處理對方的需要。因此,對於考生答題,首先,最重要的一點,就是不可做出模稜兩可的回答,使用看似“老油條”式的萬能回答,“你好、我好、大家好”是理論上的江湖,實際工作中,這種老油條是難以長久立足的。因此,公務性是公務員人際關係中最顯著的特徵,即公務員人際關係的確立立足於工作、服務於工作,公務員人際關係的處理以工作為出發點和歸宿。

第二個誤區就在於很多考生對換位思考的理解是不到位的。

人際關係出現僵局時,處理的主要方法就是要通過深入的溝通來解決。但是“溝通”這個詞彙在絕大多數考生心目中實際上就是一個符號意義,沒有實質性的用途。舉個小例來說,東漢末年,赤壁之戰發生之前,孫權對於聯劉抗曹還是投降偏安,實際上是舉棋不定的。這個時候,大臣們分成了兩派,“鴿派”認為應當主和,投降曹操,因為東吳的實力不足,曹操有八十萬水軍,與曹操相抗,無異於以卵擊石;“鷹派”主戰,認為曹操遠來江南,必定水土不服,人多但無益,且戰不義必失民心,所謂失道寡助,可以一戰。這兩者看似說的都有道理,所以孫權難於抉擇,畢竟雙方的理由都有理但不足以說服對方。最後孫權選擇了聯劉抗曹,也就成就三分天下的基本格局,赤壁之戰揚名千古,成為著名的戰爭案例。孫權做出這個決定的原因,就是魯肅簡單地一番溝通:主公,我等投降,尚不失榮寵,尚可封官予爵,一生得保平安;但是主公您要是投降了,您想過未來會過什麼樣的生活嗎?言下之意,成者為王敗者為寇,孫權作為一個割據一方的諸侯,豈能容與曹操?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鼾睡?投降哪裡能保平安啊!孫權實際上是別無選擇的。魯肅這番溝通的高明之處就在於:他時時刻刻是站在對方的立場想問題的,為對方的利益著想,這是對方聽勸的最大緣由。打個比方說:有個家長隨地吐痰,你是教育他遵守文明功德更有效?還是告訴他這樣會教壞小孩子更直接呢?答案不言而喻。故而,換位思考絕不是一句空談,還是要看如何實際運用。

收藏|混在政府機關事業單位,不懂這幾條規律,還怎麼成為精英!

學會對事不對人

在公職面試過程當中,很多考生對於考察人際交往的意識與技巧能力的問題,感覺很撓頭,要不就是對於題幹當中的矛盾無從下手,要不就是感覺這種問題自己根本就沒有處理過,因此,往往很多考生在回答此類問題時,就會回答的過於套路。中公教育專家先就此類問題為各位考生進行簡單梳理,如何做到對事不對人。

人際交往的意識與技巧強調的是建立何維持自己與他人、團體的關係。這些關係是有目的的、與工作先關的,包括與他人的溝通,以及組織中的服從、合作、協調、指導、監督活動。通過這個定義,我們不難發現,對於人際交往的意識與技巧歸結為是一種活動,因此,在回答此種能力的問題時,就需要廣大考生轉變思維,將其最終落腳點到工作當中。

在公職面試考試過程當中,對於此種能力的考察,通常會涉及與領導、同事、下屬、親友、群眾等等主體之間的矛盾,其中可能出現的矛盾是關於下屬對於領導的服從、同事之間配合與協調、親人之間的請求等。然而,這些問題的最終歸宿於工作,因此,就需要廣大考生能夠深深印入腦海。

例如:你和同事一起合作一個數據分析,科室由於你手上有別的工作要做,耽誤了合作的事。這個同事向領導打小報告,對此你怎麼辦?

此道問題設置了兩個矛盾,一是耽誤了合作,二是同事向領導打小報告。“耽誤合作”是工作矛盾,“打小報告”是人際矛盾。根據工作為重的原則,一方面我們更應該關注工作矛盾,這是主要矛盾,打小報告是這一主要矛盾基礎上衍生的次要矛盾。另一方面,解決人際人際關係矛盾最終還是為了解決工作矛盾,把工作做好。回答此問題時,一方面要正確、積極的看待同事向領導反映情況,不能將其視為同事向領導“打小報告”,不能因此對同事有負面的情緒,而是應該真誠向同事道歉,虛心接受領導批評。更重要的是要採取補救措施、彌補耽誤的工作。可以通過優化工作流程、提高工作效率、延長工作時間、明確分工、多溝通交流合作等方式實現,最是能夠保質保量按時完成工作。

中公教育專家提醒考生在回答人際交往的意識與技巧問題,需要能夠將主動性、權屬意識、適應性、有效溝通、處理人際關係的原則性與靈活性五大原則能夠靈活應用。因為在公職面試過程當中,問題設置往往與工作相關,因此,這就需要我們在處理過程當中應用。

公務員、事業單位等職員需要注意了!6類人群將進入國家監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