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直到亡國都沒完成的事,皇太極只用3年就做到了,只因1點

1368年,朱元璋在南京稱帝,緊接著便派徐達北伐,最終攻克北京,元朝滅亡。但是元朝殘餘勢力並沒有被消滅,在明朝的兩百多年間,蒙古勢力一直伴隨明朝始終。韃靼和瓦剌便是蒙古殘餘勢力的代表,可以說在明朝勢力衰微時,這些蒙古人還可以長驅直入給明朝造成巨大損失。

按道理來說明朝在強盛之時,是有好多次機會消滅蒙古的,就以明成祖朱棣為例,他在位期間曾經先後五次遠征蒙古,狠狠打擊了蒙古的戰鬥力。但是,蒙古帝國就如打不死的小強,僅僅在朱棣遠征25年後,又興盛起來,不但侵擾明朝土地,甚至到了也先的時候還在土木堡俘虜皇帝明英宗,無數精兵強將在這次戰鬥中戰死。在長期的大大小小的戰爭中,明朝都沒有徹底征服蒙古。就這樣,蒙古帝國國祚傳到了第35任大汗林丹汗的手中,這也是蒙古最後一位大汗。

明朝直到亡國都沒完成的事,皇太極只用3年就做到了,只因1點

▲林丹汗

林丹汗繼位時,北方大草原的蒙古汗權不振已經很久了,漠南的科爾沁、等諸部各自為政,蒙古大汗只能支配察哈爾部,在漠南諸部奉僅僅是名義上的共主。漠北的外喀爾喀部落更是直接不承認蒙古大汗為共主,而漠西的部落卻與蒙古帝國為敵。處境可謂是非常兇險,另一方面,東北的女真族正在努爾哈赤的領導下逐漸走上統一與強盛之路。因此,林丹汗早年的處境非常艱難。但是,林丹汗很有野心,試圖恢復蒙古的統一,重建成吉思汗的霸業。

於是林丹汗開始猥瑣發育,先是在剛剛上位的10年中,迅速提高威望與實力,開始了統一蒙古部落步伐。不過,這個時候建州女真興起,努爾哈赤直接挑戰明王朝的權威,向大明這個龐然大物開戰。

面對這種錯綜複雜的形勢,林丹汗最好的方法是與明朝聯手抗擊努爾哈赤,這樣才會有更多的機會征服疾病纏身多年的明朝,但是林丹汗犯了一個錯誤,那就是他認為“攘外必先安內”,可問題是當時哪有那麼多的時間給他處理內部問題呢?

明朝直到亡國都沒完成的事,皇太極只用3年就做到了,只因1點

▲八旗軍

誰也沒想到,此時林丹汗居然被聰明的努爾哈赤挖了牆角,建州女真開始先後與一些蒙古部落通婚。林丹於是起了疑心,率軍征討科爾沁,導致蒙古內部戰爭開始。又因為是努爾哈赤挖的牆角,所以林丹汗也開始與努爾哈赤交戰。

可是此時的林丹汗又犯了個錯誤,那就是兩線作戰,在1628年六月,他率隊大舉入侵大同,殺死明朝軍民數萬人,差點攻佔大同城。

在這種情況下,林丹汗的做法反而促成了明朝和努爾哈赤的結盟,兩邊都決定夾擊攻打他。在這種情況下,蒙古怎麼可能禁得住兩邊的攻擊,於是在1631年,林丹汗開始西遷。 努爾哈赤的兒子皇太極看準這個機會,決定發動對林丹汗的決戰,林丹則一路向西狂奔,在向西逃亡的過程中,他的很多部眾不斷落隊,都先後投降了。因為沒有糧食,蒙古軍隊甚至出現了“殺人易食”的地步 ,在飢寒交迫,四面楚歌之中,林丹汗最終病逝了。1635年,林丹汗的遺孀們及兒子額哲投降,奉獻傳國玉璽,至此蒙古帝國才正式滅亡。

明朝直到亡國都沒完成的事,皇太極只用3年就做到了,只因1點

▲皇太極

​明朝直至沒有滅亡也沒有徵服的蒙古帝國,最後在皇太極的打擊下正是滅亡。有人說,這是皇太極的運氣好,其實不然,主要是林丹汗的政策屢屢犯錯,這才給皇太極滅掉蒙古帝國的機會,當然明朝此時也沒有能力再發動遠征了,畢竟農民軍和清軍已經夠頭疼了,所以最終終結蒙古帝國的註定只有皇太極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