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密:甲午海戰中日本戰艦的不沉之謎

說起北洋水師,估計很多熟讀中國近代史的國人心裡一定會有很多揮之不去的痛。但無論如何也改變不了北洋水師全軍覆沒的事實。

在中日黃海大戰後,日本海軍聯合艦隊修整期間統計了自己的中彈受損圖,裡邊有很多令他們感到驚歎的地方,也改變了許多人對北洋水師的看法。

解密:甲午海戰中日本戰艦的不沉之謎

北洋水師戰艦模型

北洋水師與日本海軍聯合艦隊曾經有過三次交手。其其中最大規模的一次為黃海海戰,雙方主力盡出。在戰後的統計中,北洋水師損失致遠、經遠、超勇、揚威、廣甲5艘軍艦,來遠受重傷,死傷官兵約600人。日本聯合艦隊松島、吉野、比睿、赤城、西京丸5艦受重傷,傷亡239人。

解密:甲午海戰中日本戰艦的不沉之謎

黃海海戰中鎮遠號被擊中的艙壁

日本聯合艦隊在戰鬥結束後統計艦艇的損失情況,彙總並繪製了中彈損失圖。中彈位置都集中在艦艇中部煙囪部位、水線以下部位和艦尾部位。而這些部位中彈最容易令戰艦沉沒,這令日本聯合艦隊高層十分震驚。

解密:甲午海戰中日本戰艦的不沉之謎

日本聯合艦隊“松島”號中彈13發,死傷113人。

日本聯合艦隊的艦艇雖然中彈很多,但是沒有一艘艦艇沉沒。關鍵就是北洋水師使用的炮彈。在海戰過程中北洋水師使用的除了從英國進口的少量開花榴彈外,其餘都是實心穿甲彈,儘管多次擊中日軍艦艇的要害部位,卻難以使軍艦沉沒。

解密:甲午海戰中日本戰艦的不沉之謎

海戰中被北洋水師打變形的松島號艦炮

根據戰後統計,北洋水師官兵的射擊命中率明顯超過日本,但卻戰績平平。不得不說,這是一個巨大的遺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