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嘉不死,臥龍不出”其實這只是謠言,郭嘉重謀略諸葛亮重內政

其實“郭嘉不死,臥龍不出”,後面還有三句:

臥龍一出,周郎遂卒,

鳳雛不落,臥龍繼伏,

冢虎一出,臥龍遇阻。

我們需要知道這四句話從未在任何史書亦或者野史當中被提及到,之所以現在會流行這些完全就是我們現代人自己編出來的,最開始應該是在某論壇亦或者某貼吧中出現的,其目的不言而喻就是為了抬高郭嘉,貶低諸葛亮罷了。由於《三國演義》實在太受歡迎,所以裡面每個人物都會有人覺得他最厲害,久而久之就出現了各種吹,有“諸葛亮吹”、“郭嘉吹”、“關羽吹”、“劉備吹”及“劉禪吹”等等,總之就是我喜歡的就是三國裡最厲害。其實個人覺得大可不必這樣,三國本就是一個群星薈萃的時代,名將如鯽謀士如雲,他們每個都有著自己的優勢,我們本就沒有必要去分個孰強孰弱,而且每個人在三國中都有自己喜歡的人物,有人喜歡呂布的武,有人喜歡關羽的義,也有喜歡張飛的忠,總之每個人都有著自己的想法,難道就一定要分出個誰最強誰最弱才好嗎?如果是這樣,那好似就失去了看三國的意義了。

“郭嘉不死,臥龍不出”其實這只是謠言,郭嘉重謀略諸葛亮重內政


所以我們根本就沒必要去討論郭嘉和諸葛亮到底誰更強,其實這兩個人都可以說是大才,甚至是奇才,他們都是三國時期最頂級的謀臣,曹操曾評價郭嘉“使孤成大業者,必此人也。”,而劉備也曾評價諸葛亮“孤之有孔明,猶魚之有水也。”。可以說魏因郭嘉而興,蜀因諸葛而起,兩個人都是各自政權中最大的功臣,再者兩個人本就無法進行比較,郭嘉只活到三十八歲,而諸葛亮卻活到了五十四歲,諸葛亮為蜀國效力了二十七年,而郭嘉為魏國只效力了十一年就死了,在當時兩個人處的環境和麵對的情況都不一樣,所以能怎麼比呢?況且也無需去比。

當然可能很多人的確瞭解正史中郭嘉是怎樣的?這裡我就為大家簡單的介紹下。

慧眼識主

最開始的郭嘉並不是投靠在曹操的麾下的,他最開始是投奔當時最強大的諸侯袁紹的麾下的,但是郭嘉在經過數日的觀察後,發現袁紹並不是一個能夠統一天下的英主,於是他並對袁紹的謀臣說了這麼一句話“明智的人能審慎周到地衡量他的主人,所以凡有舉措都很周全,從而可以立功揚名。袁公只想要仿效周公的禮賢下士,卻不很知道使用人才的道理。思慮多端而缺乏要領,喜歡謀劃而沒有決斷,想和他共同拯救國家危難,建稱王稱霸的大業,實在很難啊”。說完並離開了袁紹,自此之後六年一直賦閒家。

直到公元196年,郭嘉被荀彧推薦給了曹操,於是曹操就召見了他,在經過徹夜常談之後,曹操說道“能幫助我成就大業的人,就是郭嘉了”,郭嘉也說道“這才是我想要為之效命的主公啊”。於是郭嘉並投到了曹操的麾下,開始短暫而又輝煌的一生。

《三國志.魏書.程郭董劉蔣劉傳》記載:“初,北見袁紹,謂紹謀臣辛評、郭圖曰:“夫智者審於量主,故百舉百全而功名可立也。袁公徒欲效周公之下士,而未知用人之機。多端寡要,好謀無決,欲與共濟天下大難,定霸王之業,難矣!”於是遂去之。先是時,潁川戲志才,籌畫士也,太祖甚器之。早卒。太祖與荀彧書曰:“自志才亡後,莫可與計事者。汝、穎固多奇士,誰可以繼之?”彧薦嘉。召見,論天下事。太祖曰:“使孤成大業者,必此人也。”嘉出,亦喜曰:“真吾主也。””
“郭嘉不死,臥龍不出”其實這只是謠言,郭嘉重謀略諸葛亮重內政


獻策滅呂布敗劉備

公元198年,曹操攻打雄踞徐州的呂布,一路曹操勢如破竹,三戰就將呂布圍困在下邳城中,但由於下邳城高防強,再加上呂布一直堅守不出,曹操圍困了近半年都不能攻破下邳,於是準備撤兵。但此時郭嘉卻看到一點勝利的機會,他提出“有勇無謀者若氣衰力竭之時,便不久於敗亡”的理論,立勸曹操快速攻擊,曹操聽取了他的意見,並開始了對下邳的強攻,最終攻克下邳,擒殺呂布。

《三國志.魏書.程郭董劉蔣劉傳》記載:“徵呂布,三戰破之,布退固守。時士卒疲倦,太祖欲引軍還,嘉說太祖急攻之,遂禽布。”

公元200年,曹操為了能夠可以安心的與袁紹進行最終的決戰,於是準備在未與袁紹進行作戰的時間滅掉在徐州的劉備,但是此時曹操的麾下卻大多擔心袁紹會趁機來打許都,這樣會造成顧此失彼的情況,而曹操也擔心會出現這種情況。這個時候郭嘉卻提出可以攻打劉備,理由就是“袁紹向來優柔寡斷,不會迅速作出反應。劉備人心未歸,立足未穩,迅速進攻,他必敗無疑。然後再回師對付袁紹,這是改變腹背受敵的最好機會,決不能失去。”於是曹操決定聽取郭嘉的意見,舉兵攻打徐州,最終劉備大敗,其妻子也被俘虜,手下的大將關羽也被俘獲,且也果然如郭嘉所說袁紹並未作出任何的反應。

《傅子》記載:“太祖欲速徵劉備,議者懼軍出,袁紹擊其後,進不得戰而退失所據。太祖疑,以問嘉。嘉勸太祖曰:“紹性遲而多疑,來必不速。備新起,眾心未附,急擊之必敗。此存亡之機,不可失也。”太祖曰:“善。”遂東征備。備敗奔紹,紹果不出。”


“郭嘉不死,臥龍不出”其實這只是謠言,郭嘉重謀略諸葛亮重內政


徵袁紹屢獻奇計

公元200年7月,曹操與袁紹在官渡大戰並陷入僵持階段之時,突然有傳出遠在江東的孫策正準備偷襲許都,此時在官渡之戰已經處於劣勢的曹操,如果孫策真的偷襲許都,曹操必將死無葬身之地,而在曹營也陷入了崩潰的邊緣,很多曹操底下的將領開始暗地裡寫了投降的書信給袁紹,曹操正無所適從,準備撤軍的時候,郭嘉再次給曹操打了一劑強心針,他說到“孫策剛剛吞併了江東,所誅殺的都是些英雄豪傑,他是能讓人效死力之人。但是孫策這個人輕率而不善於防備,雖然他擁有百萬之眾,卻和他一個人來到中原沒什麼兩樣。如果有刺客伏擊,那他就不過是一人之敵罷了。在我看來,孫策必定要死於刺客之手。”。由於曹操十分信任郭嘉,此時聽到郭嘉如此說,考慮一番後並沒有了顧慮,專心致志的準備與袁紹陣營進行最後的決戰。而在這之後的不久,孫策果然被人所刺殺,於是曹軍徹底的解決了後方的顧慮,開始了與袁軍最後的決戰。

《三國志.魏書.程郭董劉蔣劉傳》記載:“孫策轉鬥千里,盡有江東,聞太祖與袁紹相持於宮渡,將渡江北襲許。眾聞皆懼,嘉料之,曰:“策新並江東,所誅皆英豪雄傑,能得人死力者也。然策輕而無備,雖有百萬之眾,無異於獨行中原也。若刺客伏起,一人之敵耳。以吾觀之,必死於匹夫之手。”策臨江未濟,果為許貢客所殺。”
“郭嘉不死,臥龍不出”其實這只是謠言,郭嘉重謀略諸葛亮重內政


公元202年,官渡之戰大敗的袁紹在平定冀州叛亂之後病逝,此時的曹操趁袁紹的兩個兒子內訌之際進攻袁家的地盤,由於袁軍正處於內亂所以曹操連戰連捷,正待曹操準備一舉拿下冀州之際,郭嘉卻建議退兵,因為袁軍雖然處於內亂,但實力依然強大,如果曹操要硬拿下冀州,滅亡袁家的時候,袁軍二兄弟一定會聯合起來先抵達住曹操,這樣曹軍雖然還是能夠拿下冀州,但是傷亡肯定慘重,於是郭嘉就建議道“袁譚、袁尚素來互不相服,又有郭圖、逢紀這樣的謀臣在當中攙和,必然要反目。不如先南征劉表,靜待其變,變成而後擊之,一舉可定也。”,曹操並選擇了聽取郭嘉的建議,退兵佯裝要進攻劉表,果然曹軍剛回到許昌,袁軍生變的消息就已傳來,曹操乘機回軍北上,將袁譚、袁尚各個擊破,二袁一死一逃,這一仗因為郭嘉的計策,曹軍贏得可謂是無比的輕鬆。

《三國志.魏書.程郭董劉蔣劉傳》記載:“從破袁紹,紹死,又從討譚、尚於黎陽,連戰數克。諸將欲乘勝遂攻之,嘉曰:“袁紹愛此二子,莫適立也。有郭圖、逢紀為之謀臣,必交鬥其間,還相離也。急之則相持,緩之而後爭心生。不如南向荊州,若徵劉表者,以待其變;變成而後擊之,可一舉定也。”太祖曰:“善。”乃南征。軍至西平,譚、尚果爭冀州。譚為尚軍所敗,走保平原,遣辛毗乞降。太祖還救之,遂從定鄴。又從攻譚於南皮,冀州平。”
“郭嘉不死,臥龍不出”其實這只是謠言,郭嘉重謀略諸葛亮重內政


奇策大破烏桓

公元207年,袁尚、袁熙逃入烏桓,準備聯合烏桓捲土重來,曹操為了徹底解決袁尚、袁熙和烏桓對於北方的威脅,於是準備親政。在進攻烏桓之機,郭嘉覺得曹操推進的速度太慢,這樣很容易讓烏桓有準備的時間,如果烏桓準備充足,這場戰會很難打,於是他對曹操說道“兵貴神速。現在潛力遠征,輜重太多,行進緩慢,被對方有所覺察必然就要做防備。不如留下輜重,輕兵速進,攻其不備。”,之後曹操就聽取了郭嘉的建議,先佯裝撤退,然後暗中率領一支輕裝精兵,在嚮導田疇的帶領下突然出現在烏桓的背後,烏桓首領蹋頓和袁尚、袁熙率軍倉促應戰,爆發了白狼山之戰,此役張遼率先鋒擊破烏桓,烏桓單于蹋頓被斬,曹軍俘虜了20餘萬人,自此北方的威脅徹底消失,在之後的不久北方徹底被平定,曹操也統一整個黃河流域以北地區,可以說曹操能夠統一北方,郭嘉功不可沒。

《三國志.魏書.程郭董劉蔣劉傳》記載:“太祖將徵袁尚及三郡烏丸,諸下多懼劉表使劉備襲許以討太祖,嘉曰:“公雖威震天下,胡恃其遠,必不設備。因其無備,卒然擊之,可破滅也。且袁紹有恩於民夷,而尚兄弟生存。今四州之民,徒以威附,德施未加,舍而南征,尚因烏丸之資,招其死主之臣,胡人一動,民夷懼應,以生蹋頓之心,成覬覦之計,恐青、冀非己之有也。表,坐談客耳,自知才不足以御備,重任之則恐不能制,輕任之則備不為用,雖虛國遠征,公無憂矣。”大祖遂行。至易,嘉言曰:“兵貴神速。今千里襲人,輜重多,難以趣利,且彼聞之,必為備;不如留輜重,輕兵兼道以出,掩其不意。”太祖乃密出盧龍塞,直指單于庭。虜卒聞太祖至,惶怖合戰。大破之,斬蹋頓及名王已下。”
“郭嘉不死,臥龍不出”其實這只是謠言,郭嘉重謀略諸葛亮重內政


天妒英才英年早逝

公元207年,在從柳城回來的途中,因為水土不服,氣候惡劣,再加上日夜急行又操勞過度,郭嘉患疾病去世,年僅三十八歲。自此郭嘉走完了他這短暫而又輝煌的一生,唐玄宗李隆基曾說道“孝文之得魏尚,虜不足憂;太祖之見郭嘉,知成吾事。”可以說郭嘉對於曹操集團來說是最大的功臣之一,在曹操平定北方,創下這若大個基業,郭嘉功不可沒。

《三國志.魏書.程郭董劉蔣劉傳》記載:“深通有算略,達於事情。太祖曰:“難奉孝為能知孤意。”年三十八,自柳城還,疾篤,太祖問疾者交錯。及薨,臨其喪,哀甚,謂荀攸等曰:“諸君年皆孤輩也,唯奉孝最少。天下事竟,欲以後事屬之,而中年天折,命也夫!”乃表曰:“軍祭酒郭嘉,自從征伐,十有一年。每有大議,臨敵制變。臣策未決,嘉輒成之。平定天下,謀功為高。不幸短命,事業未終。追思嘉勳,實不可忘。可增邑八百戶,並前千戶。”諡曰貞侯。”
“郭嘉不死,臥龍不出”其實這只是謠言,郭嘉重謀略諸葛亮重內政


總的說“郭嘉不死,臥龍不出”完全就是有心之人的惡意編造,這兩人對於三國來說都是奇才,他們的謀略都曾經為自己的國家創造出不朽的功績,他們對自己國家的忠心都是有目共睹的,兩人可以說都是三國最強的謀士,況且每個人心中都有自己最強的三國人物,我們也無需去故意貶低其他的人物來抬高自己喜歡的那個人物,畢竟試想下你允許別人去貶低你喜歡的那個人物嗎?答案當然是不允許,所以我們一定要知道“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