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最聰明的“亡國之君”是哪個?只有他能夠笑到最後,得以善終

三國的歷史,是我們最為熟知的一段歷史,慢慢的成為閒來無事聊起的一段歷史,“老不看三國,少不看水滸”一句婦孺皆知的一句話,讓三國多上幾分色彩,今天咱們就來講講三國的後主劉禪,可以稱為歷史上最最聰明的“亡國之君”只有他能夠笑到最後,得以善終。

史上最聰明的“亡國之君”是哪個?只有他能夠笑到最後,得以善終

都知道諸葛亮病死五丈原之後,蜀國一下子失去了支柱,變成了“蜀中無大將,廖化作先鋒”的尷尬境地,後主劉禪被稱為扶不起的阿斗,很多的原因是他過度依賴諸葛亮,直道最後失去支柱,一開始劉禪可以當一個甩手掌櫃,朝中的大小事務皆有諸葛亮事事親為,長此以往劉禪越來越“無能”,碰到事情都是由諸葛亮去解決,慢慢的成為一種習慣,諸葛亮死後,一下子失去主心骨,只能聽信讒言,導致朝野混亂,最終亡國。

史上最聰明的“亡國之君”是哪個?只有他能夠笑到最後,得以善終

很多人覺得劉禪是一個昏庸無能的人,沒有一點本事,然而事實真的是這樣嗎?如果真的是一個廢物可以堅持到最後嗎?亡國之後還能被授予安樂公的爵位,一個傻子可以坐40年的皇帝嗎?世人都說劉禪“樂不思蜀”,丟了良心,殊不知只有這樣做才能贏得司馬昭的信任,才能保全蜀地百姓,在位期間蜀國安居樂業,可以說是夜不閉戶。史上最聰明的“亡國之君”是哪個?只有他能夠笑到最後,得以善終。

史上最聰明的“亡國之君”是哪個?只有他能夠笑到最後,得以善終

劉禪在位期間一直大力發展著農業,實行著休養生息的政策,才能使蜀國經歷夷陵之戰之後慢慢的恢復一些元氣,而此時的諸葛亮卻認為,蜀國地處偏遠,不利於長治久安,只能出兵北伐,但是劉禪也只能同意,畢竟諸葛亮是託孤之臣又是自己的忠心耿耿的“相父”,結果北伐次次無功而返,勞民傷財,諸葛亮死後,劉禪立馬停止勞民傷財的北伐行動。

史上最聰明的“亡國之君”是哪個?只有他能夠笑到最後,得以善終

既然劉禪懂得這麼多的人生哲理,為什麼在位期間沒有什麼作為呢?這個問題就要說一下諸葛亮了。劉備白帝城託孤之後蜀中大小事務皆有諸葛亮親力親為,而劉禪得不到一點發展的機會,長遠的來看這是一種溺愛,並得不到任何的鍛鍊。諸葛亮死後,魏晉帝國對南方吳蜀幾乎是壓制性優勢,能夠在這樣不利的局面,能夠做到百姓安居樂業,夜不閉戶,誰能說他一句蠢材呢?

史上最聰明的“亡國之君”是哪個?只有他能夠笑到最後,得以善終

蜀國大開城門的投降,這種是犧牲自我保護蜀國百姓免受戰亂之苦,被授予安樂公的爵位,其實劉禪可以自主決策,但是他並沒有這樣做,並不是劉禪傻,只是他過於仁義,懂得曹魏才是最大的憂患,扶不起的阿斗這句話被現代人描述那些碌碌無為的人,總體來說劉禪並不是一個傻子,也不是什麼有才之人,只能說是形式不同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