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一人力挽狂瀾,轉危為安,續百年國運,只留清名在人間!

公元1449年6月,望著大軍出征的背影,他在心中默默祝福,皇帝陛下雖任性,但一定要打贏啊。

公元1449年8月。噩耗傳來,明軍居然全軍覆沒,一個不剩下,就連就連皇帝陛下都被俘虜了。

隨後,面對蒙古以皇帝陛下相威脅的信件和無數屈辱要求,他斷然拒絕了這一無理要求。

此一人力挽狂瀾,轉危為安,續百年國運,只留清名在人間!

要說為何他能代表明朝,那要看看這一串死亡名單。

英國公張輔、泰寧侯陳贏、駙馬都督井源、平鄉伯陳懷、襄城伯李珍、遂安伯陳壎、修武伯沈榮、都督梁成、王貴、戶部尚書王佐、兵部尚書鄺埜。。。。

太多太多,無數人都死了,只有在矮子裡面找高個子,他的個子不是最高的,但是膽量是最大的。

於是他成了新聞發言人,然後拒絕的代價就是蒙古人的武裝護送遊行行動。

張狂的蒙古人,將皇帝陛下放在城樓之下。

救還是不救?怎麼救?

總要有個決斷,他的決斷是,皇帝陛下被俘了,那就換一個,但是談判,賠款,屈辱求和決不允許!

看著對面的原皇帝陛下,他嘆了一口氣“君不密則失身啊。”

在慌亂無助的朝堂大會之上,無數人說,要不遷都吧?要不南巡吧,要不北狩吧?

此一人力挽狂瀾,轉危為安,續百年國運,只留清名在人間!

只有他堅定的說: “建議南遷之人,殺無赦!”

隨後走到新皇帝面前,將已經被嚇癱軟的那傢伙扶起來!

說了一句:陛下,你是新皇帝,是新老大了,你要堅強,要穩住,要有擔當。

然後,他就被任命為新的兵部尚書,主管全國軍務。

這任命與其說是升職,不如說是甩鍋。

國家如此,當然不讓,他在心理這樣想著。

此一人力挽狂瀾,轉危為安,續百年國運,只留清名在人間!

於是他開始了自己的行動,顯示傳旨天下,各位在外的兄弟們,京城有難,不是一核有難,四核圍觀的時候。

我們要學習高通,不要學習聯發科,快點都快點過來我這頂不住了!

在發出求救信號之後,他又對自己的手下說,今日我在一日,就和城同存亡,於是老百姓安靜了,大軍也安靜了,他們在看他準備怎麼做!

十月,敵人大軍兵臨城下,列陣西直門外,之前的皇帝陛下,如吉祥物一樣被人擺在陣前,那就是他們的擋箭牌和王牌。

戰爭一觸即發,看著從未穿過的鎧甲,他毅然披掛上馬,立於無數人之前,高聲疾呼“ 終日論忠義,不效死又有何用!今時今日就是展忠義,報國時,殺敵,死而不棄!”

此一人力挽狂瀾,轉危為安,續百年國運,只留清名在人間!

突然之間一個文弱書生,在人心中變成了躍馬揚鞭的英武戰將。

所有人都看著在部隊最前面的他, 不是最秀,真不是作秀!

他居然就這樣走在了最前面!

堅定在那一刻蔓延,士氣在那一刻提升!

無數人開始堅信,雖然他只是一個書生但是隻要他在,這個城就牢不可破!

面對這一介書生,感覺被輕視的敵人惱羞成怒!

於是,一萬精騎開始衝鋒,他們這是要立威。‘

然而,勇氣總是和智慧同在!

這一萬騎兵還沒看到城門,就被埋伏的神機營偷襲,最後全滅。

之後當然是絕戰,也先率領精銳攻安定門,而被一介文人鼓舞的明軍早不是病夫,猛將石彪一反常態居然主動攻擊,一將當先,萬軍效死,無數人爭先恐後,唯恐被小瞧。

此一人力挽狂瀾,轉危為安,續百年國運,只留清名在人間!

殺,為了無數同僚報仇,你的一萬大軍算什麼,我們死五十萬啊!

因為你們,多少人家破人亡,這是血海深仇不得不報!

然後,然後,然後

一鼓作氣之下,蒙古人敗退,並在隨後的攻城中處於不利地位,久攻不下撤至居庸關。

面子過不去的敵人,就想著尼瑪的,打不過就搶劫唄,哪知道上天也在幫助自助者。

天降大寒,冰封萬里!

而且持續很久。

看著這冰雪天氣鬱悶的敵人,還在猶豫要不要撤退!

他又來了,火炮帶著喊殺聲出現,一輪又一輪炮口傾瀉著無數的怒火。

無數的戰死者,讓敵人心驚膽戰!

就此,戰鬥結束,敵人撤退了!

戰前,無數人膽戰心驚,五十萬大軍全滅,大臣精銳死傷無數,皇帝陛下被俘,怎麼看都是亡國之相。

可是他站出來了,獨自對抗投降派,獨自面對各種質疑。

獨自站在大軍之前,用自己的身軀,做擋風遮雨的那頂傘!

誰說文人不頂事,誰說文人無勇氣!

千錘萬鑿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閒。 粉骨碎身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

他就是于謙!

于謙

于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