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馬遜引發的美國版“城市戰爭”,比中國更激烈

亚马逊引发的美国版“城市战争”,比中国更激烈

編者寫在前面:

這兩天看到一則新聞很有意思,互聯網巨頭亞馬遜原本想到紐約建一個第二總部,據稱可為該市創造25000個就業崗位以及275億美元的稅收。

對這個超級巨無霸項目,紐約市政府乃至紐約州政府主動放低姿態,傾盡全力、志在必得,然而卻因為鉅額的稅收補貼以及可能帶來的交通擁堵和房價上漲等原因,遭到一部分紐約人的強烈抵制,居然導致亞馬遜不得不放棄這個項目。

作為一個發展中國家的老百姓,我當然理解不了這樣的事情。

但容易理解的是,亞馬遜在選擇紐約之前,曾在全美掀起過一場聲勢浩大的“選妃大賽”,什麼意思?就是亞馬遜放出第二總部消息之後,共有200多個美國城市相繼響應,紛紛使出渾身解數,參與到競逐亞馬遜的比拼中,有的減稅,有的送地,有的提供搬家補助……好不熱鬧。

觀看美國城市為招商引資而引發的爭奪戰,十分感人,比之中國城市的招商競爭,可以說有過之而無不及。

下面推薦一篇文章,作者在紐約學習和工作,親眼目睹了亞馬遜和紐約從熱戀到分手的全過程。在這篇文章裡,你將看到驕傲的紐約如何放棄王者姿態、如何使出渾身解數,倒追一個新科技企業,然後又如何被爭議以及被這座城市的“小人物”抵制。

文/羅雨翔(選自“不成熟研究”)

亞馬遜(Amazon.com)和紐約的露水情緣,是2018年北美規劃和地產界的特大事件。

經過一年多的篩選,200多個城市在這場宛如“選妃”大賽的投標過程中爭奇鬥豔。最終,亞馬遜宣佈將在紐約市建立一個新的總部,承諾帶來2萬5千個高薪工作崗位。新總部將落腳Long Island City*黃金地段,與曼哈頓隔水相望。

亚马逊引发的美国版“城市战争”,比中国更激烈
亚马逊引发的美国版“城市战争”,比中国更激烈

*圖片來自公眾號“不成熟研究”。Long Island City的名字有些迷惑人。它並不在長島(Long Island),而是在紐約市的皇后區(Queens),是近些年來紐約市內發展得最快的街區之一。

消息一出,不少吃瓜群眾表示這個結果一點也不稀奇——畢竟紐約作為全美最大的超級城市對企業的吸引力顯而易見(且亞馬遜的老總早在紐約買了房)。

但很多人並不完全理解的是:

  • 紐約既然已是“王者”(紐約州的別稱是“Empire State”),為何也要參與到這場“選妃”大賽中來?紐約1萬億美元的龐大經濟體真的缺個亞馬遜麼?


  • 紐約的政府到底給出了怎樣幅度的優惠政策?亞馬遜新總部的開發建設將有哪些爭議?

01

200多個城市參與的“選妃”大賽

早在2017年九月,亞馬遜就官方宣佈了要建立新總部的消息,邀請各地政府和經濟發展組織來競爭。

238個城市相繼響應,有的減稅,有的送地,紛紛給出了各色各樣的優惠政策。

不少地方政府的創意十分感人:

  • 佐治亞州亞特蘭大周邊的一個小鎮同意圈出一塊地讓亞馬遜自己建立一座叫做“亞馬遜”的城市……

  • 密蘇里州堪薩斯市的市長親自從亞馬遜上購買了1000件商品,並全部給出5星好評以示誠意(並在每條評論中都安插了自己城市的宣傳語)……

  • 紐約州長甚至開玩笑說,只要亞馬遜能來,他願意從此改名叫亞馬遜·庫默……

幾個月後,亞馬遜在2018年一月宣佈:北美20個城市進入“選妃”決賽。

在最終輪的比拼中,亞馬遜要求這20名決賽選手提交更為詳細的方案,除了列舉各自政府的優惠政策細則外,還要提供大量數據,包括當地的人力資源(talent pool)、教育資源、房地產信息等,供亞馬遜參考。

最終,在2018年的十一月,亞馬遜宣佈將在紐約市的Long Island City和華盛頓周邊的Crystal City建立新總部,各提供2萬5千個崗位。

02

亞馬遜的城市經濟學

亞馬遜財力雄厚、人員眾多,在經濟學上是一種典型的“巨無霸”公司。但許多人不知道的是,“巨無霸”公司的經濟作用,絕不僅僅是給一座城市提供了大量的稅收和工作崗位那麼簡單。

通過產業聚集效應(agglomeration),“巨無霸”會對所在城市的其他公司產生影響,進而從整體上促進當地的經濟活力和收入水平,甚至是改變一座城市的產業結構。

歷史上“巨無霸”公司舉辦的“選妃”大賽不計其數。舉個例子:早在上世紀90年代初期,寶馬公司(BMW)發佈了要建新廠的消息,全世界250個城市爭相對這個汽車巨頭獻出了橄欖枝。

寶馬的“選妃”過程和亞馬遜一樣扣人心絃:其候選城市從一開始的250個被逐步篩選到20個,並在半年後變成2個美國城市的終極對決。

最終,南卡羅來納州的一個小城勝出,其命運也從此改寫——現在,這座小城擁有全球最大的寶馬汽車工廠,寶馬毫無疑問成為了當地乃至整個區域內絕對的經濟支柱。

有一群來自麻省理工、哈佛和伯克利的經濟學家們,就在專門研究“巨無霸”公司的“選妃”過程及其經濟效應。

通過收集美國境內各種大公司“選妃”的歷史數據,經濟學家量化分析了大公司對城市整體經濟的影響。

研究表明,“巨無霸”公司的入駐,可以使當地其他公司的平均經濟實力*在5年內進步12%,這種強大的溢出效應(spillover),相當於是“巨無霸”公司給全市的各個企業們打出了一張“五穀豐登”。

隨著“巨無霸”打出了“五穀豐登”,更多的企業家們會嗅到商機,進而被吸引到這個地方來。這在宏觀層面上,會表現為這個城市的整體經濟活力提升。

但是,“五穀豐登”的效果強弱和其他公司的種類有關。因為“巨無霸”對其他公司的溢出效應主要是通過勞工市場效率和技術進步這兩個渠道產生的,所以越是和“巨無霸”關係密切的公司,其經濟實力的提升就越大。

統計結果顯示:

  • 如果一家公司和“巨無霸”之間存在頻繁人員流(跳)動(槽)的潛質,那麼它就能更有效地僱到技術過硬且符合自己公司需求的員工。這樣一來,這家公司的生產效率會進步神速。


  • 如果一家公司和“巨無霸”使用相似的生產方式和研發技術,該企業的實力增幅也會大於同城的其他企業。有時候,相同領域的員工下班後在酒吧一起喝個小酒聊聊天,就能促進企業間技術層面的交流、進步和創新。

說到底,“巨無霸”的同行企業將享受到比當地其他行業更高的經濟實力提升。這樣的結果就是,該城的“巨無霸”同行企業會越來越多,而其他行業的佔比會相對縮小;從宏觀的角度來看,整個城市的產業結構將發生改變。

所以,“選妃”大賽中選手們真正看中的,並不只是一家公司承諾的直接好處,而是“巨無霸”能帶來的產業集聚效應。

在紐約,亞馬遜的落戶會給城裡其他的科技公司打賞一劑強針。雖然非科技行業(如餐飲)也會享受整體經濟活力提升的果實,但亞馬遜的同行企業將通過勞工市場和技術進步等渠道獲得更大幅度的經濟實力提升和企業淨利潤增長——從長遠的角度來看,越來越多的“碼農”企業家可能會被吸引到紐約,並且留在這座城市。

因此,紐約的科技公司比例將得到提升,甚至可能會從以金融和服務業為主的城市經濟逐步轉型成以科技為主的新經濟體,達成對自身的“基因編輯”。*

*下圖分析亞馬遜的入駐對科技公司和其他行業(以餐飲服務業為例)的不同影響。

亚马逊引发的美国版“城市战争”,比中国更激烈

作為美國最大的城市,紐約其實並不缺少工作崗位和財政收入。它之所以如此熱切地歡迎亞馬遜,是希望藉助其溢出效應,加速科技產業在紐約的聚集,並在未來吸引更多的科技公司和創業者,成為美國乃至世界的“科技新中心”。

紐約這座傳統的金融中心,非常清楚產業結構單一的風險,因此以亞馬遜這個“巨無霸”為支點打造更強的科技產業集群,實在是一步妙棋。

03

紐約付出的代價

為了吸引亞馬遜,紐約放下了“王者”姿態。政府在這次“選妃”大賽中使出了渾身解數,獻上了長達157頁的標書(RFP response),圖文並茂地把自己的各種好處誇了個遍,並給出了紐約市內4個價值連城、各具特色的黃金地段作為亞馬遜新總部的備選地*。

*除了最終“中獎”的位於皇后區的Long Island City以外,紐約市提供的街區方案還包括曼哈頓的Midtown West和Lower Manhattan,以及布魯克林的Tech Triangle。

亚马逊引发的美国版“城市战争”,比中国更激烈

紐約給亞馬遜的標書內頁

但僅僅是“自吹自擂”還是不夠的。在此次大賽中,紐約州政府和市政府還聯手拿出了極為豐厚的獎勵金(incentive)。

根據紐約州政府、紐約市政府、紐約市經濟發展署和亞馬遜共同簽訂的合作協議(Memorandum of Understanding,MOU),如果亞馬遜落戶紐約,政府將提供:

  • 12億美元的減稅政策(Excelsior tax credits,$1.2billion)用於補貼員工的工資稅。這項補貼來自於州政府,包括對亞馬遜員工工資6.85%的補助,前提是亞馬遜在未來10年內如約提供2萬5千個工作崗位。


  • 3億2500萬美元的建設補貼(capital grants,$325million)用於建設新總部。如果亞馬遜能超過原定的目標提供4萬個工作崗位的話,那麼州政府的建設補貼將相應地達到5億美元。


  • 每年1千萬美元投資用於科技崗位培訓(tech training / workforce development programs,$10 million)。州政府、市政府各出500萬美元,亞馬遜自己額外提供500萬美元,用於培訓高科技崗位需求的勞動力。


  • 亞馬遜可申請紐約市政府提供的價值9億美元的“搬家補助”(Relocation and Employment Assistance Program,$897million)和3億680萬美元的“工商減稅項目”(Industrial and Commercial Abatement Program,$386million)。


  • “減免”新總部的房產稅。根據協議,亞馬遜不用向市政府全額繳納新總部的房產稅;其將把原本每年要交的稅金,一半給紐約作為市政府的一般性公共預算,另一半作為基建基金(infrastructure fund),用來專門建設和新總部有關的基礎設施。*

亞馬遜和紐約的這條房產稅協議非常有爭議,因為它相當於是直接把市政府本來要用在其他市民服務身上的錢,拿來讓亞馬遜享福了。

亚马逊引发的美国版“城市战争”,比中国更激烈

但如果你以為紐約的“大招”只是給錢的話就太幼稚了。紐約給予亞馬遜最誘人的優惠,在於其承諾對新總部的建設使出罕見的土地開發模式。

城市規劃說到底是一種調控城市空間發展的政策和法律工具。紐約雖是一座世界級超級大都會,有著高度繁榮的房地產市場,但它對新樓房的建設也有著非常嚴格的把關。作為一座不斷自我更新的城市,紐約市的法律允許人們超出現有的規劃許可(zoning regulation)做地塊開發,如增大容積率,或在工業用地上建設住宅等——但前提是這些申請要通過紐約市議會(City Council)的審查和投票許可;哪怕市政府自己是開發項目的主體,也不能繞過規劃法律的制約。

紐約市議會是這座城市的立法機構,是最能直接代表全市各區不同選民利益的政府機構;讓市議會來把控城市規劃上的大動作,代表了這座城市空間治理的核心意志,即:

紐約市的發展,得由這座城市自己的市民來監督。

然而,在紐約和亞馬遜的這次交易中,州政府將直接出面掌管亞馬遜圈中的土地,並在新總部的開發過程中有權無視市議會的審核和監管。這相當是當別人在你身上做基因編輯時,你自己卻並沒有任何的發言權。

亚马逊引发的美国版“城市战争”,比中国更激烈

在美國,監管城市規劃和開發建設是市級政府的職責和權力,州政府“越界”主導城市建設實屬罕見——在紐約市內,州政府跳過市政府的監管來主導項目開發的例子僅在非常重要的大型項目中出現過,且往往和公共福利直接相關,如時代廣場(Times Square)的改造和布魯克林大橋公園(Brooklyn Bridge Park)的建設。將這種特殊的開發機制用在一傢俬人企業的新總部建設上,是等於把亞馬遜擺在了公家的寶座上。

州政府在主導開發建設時是否有權無視甚至否決市政府的規定,其實是一個有趣的法律問題。在1973年的“佛洛依德vs紐約州發展署”一案中(Floyd vs NYS Development Corporation,Court of Appeals of the State of New York,33 N.Y.2d 1),州法院的終審判定是紐約州政府確實有權撤銷市政府的規劃法律。

法院判定,州憲法允許州政府在主導城市開發建設時只需要遵守州政府的法律(如state environmental review和state building code等)。這就產生了一個尷尬的矛盾:在美國,規劃(zoning)這件事情本身只屬於城市,只聽說過“城市規劃”,沒有“州規劃”;所以如果說“州政府只需遵守州法律”的話,就相當於是說“州政府不需要受到規劃的制約”——畢竟紐約州政府並沒有自己的規劃法定圖則(state zoning code);這條法律既然不存在,也當然談不上什麼遵守。

於是,新聞一出,紐約市就“炸鍋”了。來自皇后區的國會議員和市議員立刻發推特炮轟此項決議,並帶領民眾走上街頭抗議,認為州長、市長和亞馬遜之間的交易不夠透明。市議會也相繼召開聽證會,用將近三小時的尖銳質詢作為給亞馬遜的“歡迎儀式”。

不少市民之所以對亞馬遜落戶紐約感到不安,是擔心這2萬5千個高收入崗位在進駐紐約後,會進一步推高Long Island City乃至整個紐約的房價,且使得公共設施更加的不堪重負(地鐵、學校等)。對於很多普通居民來說,紐約的高科技經濟轉型似乎會加大居民收入的不平等,弊大於利。

04

爭議

城市是高度複雜的空間、文化和社會構成。但不管它多麼複雜,一座城市從“出生”到“成熟”所遵循的生長邏輯,是其經濟結構。亞馬遜入駐紐約,說到底是一場城市經濟的“基因編輯”——目的是對其自身經濟結構的再創造。

通過勞工和科技的溢出效應,亞馬遜的新總部很有可能會增強紐約全城的經濟活力,並尤其加速科技企業在紐約的聚集,改變其產業結構。

但是,為了將亞馬遜這個“強基因”植入紐約自身的城市序列,政府給出了鉅額獎勵金,而這些政策優惠最終都是要由納稅人買單的。

雖然紐約的居民從理論上來說會是經濟發展的受益者,但是因為政府和亞馬遜的交易過程缺乏透明性,人們也確實被剝奪了決定是否需要以及如何執行這次“基因編輯”的權利。

根據計算,紐約這次給出的獎勵金額度是這場“選妃”大賽所有選手平均值的兩倍。

於是,越來越多質疑的聲音浮現了出來:

  • 亞馬遜真的會履行諾言、給整個城市帶來巨大的經濟增長力嗎?


  • 如果亞馬遜一開始就是看中了紐約本身的資源和吸引力才選擇落戶,那麼紐約是否真的有必要用納稅人的錢來爭奪亞馬遜呢?亞馬遜的“選妃”過程是否在“空手套白狼”?


  • 如果紐約有錢給亞馬遜提供優惠政策,那麼政府為什麼不用那些錢去改善其他市政服務呢?


  • 亞馬遜通過簽訂保密協議的方式,使其與政府的談判過程在結果公佈之前不受公眾監督,這究竟合理嗎?


此次亞馬遜“選妃”以及其相關的爭議,讓人不得不再次審視當下各地政府和私人企業之間的關係。

紐約這回給亞馬遜的政府補貼雖大,但它在美國曆史上也只排到了第五名而已。

排名第一的是波音公司2013年從華盛頓州拿到的超級無敵大禮包。榜單上亮眼的交易還包括富士康2017年在威斯康辛州拿到的鉅額補貼。

亚马逊引发的美国版“城市战争”,比中国更激烈

圖表@Jeff Andrews(Curbed)

隨著企業的體量增長,它們在和政府談判中的優勢會越來越大。

從經濟上來說,這是因為前文所述的集聚效應會使大企業有能力改變一個城市的經濟基因,這對謀求發展的地方政府來說具有極大的新引力。

從政治上來說,大企業的特殊利益集團(special interest)有著充足的資源和遊說能力,它們常常可以直接在立法和行政層面影響政府的決策。

與此同時,亞馬遜在此次“選妃”大賽中收集了北美各大城市的詳細數據,這勢必將讓亞馬遜在未來的佈局和與政府的談判中佔有更強的優勢。大公司對城市的方方面面知根知底,而市民卻因為政商談判的保密協議而被矇在鼓裡……

於是,爭議越來越大,亞馬遜不得不暫時放棄了在紐約的第二總部計劃,紐約和亞馬遜可謂兩敗俱傷,這背後的原因值得思考。

編者注:本文作者羅雨翔,選自公眾號“不成熟研究”,編排時對部分內容有改動,原文標題是《如何“基因編輯”一座城市?亞馬遜⇆紐約》

延伸閱讀:

說說灣區11城的功能定位

你的未來就在周邊五個街區內

高鐵商圈為什麼普遍不行?

機場會比港口還重要

北上廣深的郊區正在打敗城市

進擊的杭州,無解的深圳,心疼的廣州

2018城市點評:誰是中國最有前途的城市?

成都VS杭州,誰才是新一線城市之首?

當上海的車遇上杭州的網,馬雲在上海有了第二匹“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