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黑、追劇、吃雞……頂級的產品經理就是這麼把你廢掉的

在這個網絡科技繁榮昌盛的時代,越來越多的年輕人特別容易沉迷,沉迷什麼呢?煲劇、抖音、王者榮耀、吃雞遊戲.........成為了各種製造成癮體驗的商業公司的“待宰羔羊”或者“現金奶牛”。

我們的時間和注意力被悄悄地偷走,一去不復返,從未打過一聲招呼。在這個特別容易沉迷的時代,我們總是“欲罷不能”,自制力越來越差。我們不得不承認這裡面存在一個細思極恐的事實:你已經上了商業公司一個個裹在誘餌中的鉤子,掉入了這些科技產品、網絡遊戲的深淵且無法自拔。

任何人都會成為癮君子,但是,就像毒品交易,賣你海洛因的人,絕不會讓自己上癮。可能你從不知道,喬布斯從不讓自己的孩子用iPad、推特創始人從不給自己孩子買平板電腦、遊戲設計師對“魔獸世界”避之不及...........

開黑、追劇、吃雞……頂級的產品經理就是這麼把你廢掉的

你也是一個無法專注的“夢遊人”

現在最再好不過的成癮載體是移動互聯網遍佈,手機和平板電腦都是隨身帶著,走到哪裡,只要有網絡,任何時候全世界的店鋪都對你敞開大門,隨時隨地都可以買買買;當你刷完這一條短視頻,下一條短視頻便自動為你播放,就是這麼炫酷,根本停不下。

就像癮君子在吸毒的時候,分分鐘都覺得自己身在天堂。這時候的你可能也是如此的,你可能也覺得這樣的生活挺爽的。

為什麼喬布斯不給孩子用iPad?因為他深知這些電子產品對孩子的危害,遠遠在成年人之上,有研究表明,每天玩遊戲超過3小時的孩子,會變得不太懂與他人交流和恰當處理自己的情緒。而青少年過多使用在線軟件交流,則會影響他們現實生活中的社交能力。

我們的手機永遠不離身,這使它在一點點的吞噬我們的時間,並且,在無形中殺死我們人與人之間的交流。是什麼時候開始,我們的同學聚會變成了各自玩手機?你又有多久沒有在飯後陪爸媽坐在客廳聊聊天談談心了?

不管走到哪裡,手機總是在分我們的心,總想著拿起它,看看外面精彩的世界。每天我們都恍恍惚惚的遊走在網絡世界裡,就像無法專注的“夢遊人”。

開黑、追劇、吃雞……頂級的產品經理就是這麼把你廢掉的

到底那些讓你成為癮君子的產品,是怎麼設計出來的呢?

可能你在刷抖音,玩吃雞遊戲的時候根本想不到,屏幕的背後,有幾百上千人在通宵達旦地拼搏,為的就是讓你毀掉自律。這些讓你欲罷不能的產品機關,其實在以下幾點:

群眾不可抗拒的積極反饋。

平日裡朋友圈微博發個圖,連字都不用打,就能獲得幾百上千的“贊”,這樣的設計無疑是改變了用戶的使用心理。集贊功能的出現,連發給圈都成了“賭博”,在修圖、文案上挖空心思後的你,無法預計會手到多少贊,當這些得到驗證之後,就更為之著迷了;還有很多看起來微不足道的反饋:“連連看”配對成功後,“唰”一聲出現的炫目動畫效果;老虎機播放的歡快音樂,每完成一次旋轉,屏幕都會閃光,看著都爽.....

毫不費力的進步

簡單易上手的遊戲,無需操作手冊,無需教學視頻,大家都邊做邊學,邊研究邊探險,享受著發現遊戲秘密的快感。都是入坑越容易,陷得越深,在坑裡待的越久。

令人痴迷的社會互動

越來越多的網絡社交軟件,可以在濾鏡和修圖的功能幫助下,拍出大師感覺的照片,這使得很多網友深深著迷,因為用戶可以在拍照修圖後上傳,接受好友的評論和點贊。

還有各種網遊,那些一起打怪升級的哥們,讓人不忍“退出江湖”;

開黑、追劇、吃雞……頂級的產品經理就是這麼把你廢掉的

除了上面三點,還有各種不斷出現誘人目標、不斷提升挑戰的遊戲,讓人享受在解決難關、不斷升級的刺激中;又或者是那些在結尾處製造懸念的網劇,總讓人一種迫切想看到後面劇情的緊張。

可能你會說,這些套路我早都看穿了,只有自控力不強的、意志薄弱的人才會上癮,可是這是你在試玩網遊或試看網劇之前的想法,事實上,大家都是這樣想的。但是沉迷的你,實在低估了人自身的弱點。

人人都在刷屏的時代,你怎麼擺脫行為上癮?

可是在如今的刷屏時代,已經沉迷了,甚至患上手機依賴症了,怎麼辦呢?怎麼擺脫行為上癮呢?

其實說到底,最重要的還是要構建出一個遠離誘惑的環境。

在抗戰期間,有很多美軍士兵染上了海洛因,然而在戰爭結束後,他們返回國內後,居然只有5%的人毒癮發作。其實原因就在於,士兵回國後過上了與抗爭時期完全不同的生活,再也沒有叢林小徑、越南潮溼的夏天、彈火硝煙的日子,他們也就擺脫了與吸毒行為相關的線索。

其實相比毒品或者電子產品本身,環境誘使人上癮的作用被嚴重低估了。很多時候,往往我們身邊的東西,都比離得遠的東西對我們的精神和生活造成的影響更大。

所以,我們對手機的依賴性那麼高,其實很大程度是因為我們長期把手機放在伸手就能夠到的地方,每天一醒來就看見的就是手機。所以我們儘可以試著把手機放在客廳,而不是帶進臥室。

開黑、追劇、吃雞……頂級的產品經理就是這麼把你廢掉的

除了讓上癮產品儘量遠離身邊,第二個建議就是,逆向拆解上癮體驗。

很多時候我們追劇有一個習慣,喜歡把網劇攢起來在假期集中看掉,其實這樣的結果,導致的就是我們從早到晚刷完一部劇之後,會莫名感到空虛,而且這樣的一整天,可能你除了煲劇,什麼都沒幹。

那怎麼逆向拆解呢?就比如煲劇,電視劇之所以能一口氣看著看完,往往就是每一集的最後5分鐘,都會有一個緊張的懸念,讓你迫不及待地想在下一集得到解答。所以如果不想讓自己一整天耗費在追劇上面,當我們看完一集之後,可以選擇下一集只看5-10分鐘,這樣一來,我們不會受懸念的折磨,而距離整集結束也還有一段時間,我們可以自由掌控。

第三個建議就是你可以藉助負面反饋的力量。比如和朋友玩遊戲,當一個人玩了超出規定的時間還不願意收手,另一人就打他一下,這就是所謂的“厭惡療法”,把你想改變的行為和令人不快的感覺搭配起來。

當然,最好的辦法,還是在一開始時不給那些產品讓你上癮的機會。

我們都應該主動掌控技術,而不是被技術所掌控

如今的技術不斷進步,VR虛擬世界越來越走進人的生活,未來幾年,當我們每個人都擁有一副VR眼睛的時候,我們還能把自己栓在現實世界嗎?

今天我們能為郵件、智能手機、網絡遊戲等著迷上癮,未來十年之後,我們可能又會對另外一批完全不同的東西神魂顛倒,或者更加的難以自拔。

開黑、追劇、吃雞……頂級的產品經理就是這麼把你廢掉的

然而科技不會倒退,人們也不會放棄技術的進步,所以我們必須要學會的是掌控技術,而不是被技術掌控。

另一方面,設計產品的時候應該從產生有益價值出發,而不是隻為製造上癮。社會文化和技術倫理都應該跟得上時代的步伐。

從眼下的趨勢看,現代人越來越追求快捷、懶。未來社會,生活得太過安逸,反倒使我們對世界沒有關心的動力和改變的慾望。致使人們沉醉在虛擬世界裡尋覓高難度的感官刺激。

希望沉迷的人都能拾起對世界的激情和關心,而不是把自己交給一塊屏幕,任它決定和左右你的生活、喜怒哀樂。保持時刻的清醒,不沉淪在虛擬的世界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