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歲王蒙:健身 追劇 寫愛情小說

由國家新聞出版署、北京市人民政府指導,第二屆中國“網絡文學+”大會組委會和《中國作家》雜誌社共同承辦的“網絡文學”VS“傳統文學”六家談活動昨日在北京十月文學院舉行。著名作家、中國作協副主席王蒙與魯迅文學院常務副院長邱華棟、青年作家大頭馬、網絡作家管平潮、亂世狂刀、瘋丟子圍繞著“網絡文學路在何方”主題展開討論。

5歲王蒙:健身 追劇 寫愛情小說

堅持鍛鍊 笑稱自己是“耄耋腹肌男”

今年85的王蒙仍然精力旺盛,對新鮮事物充滿好奇,平時每天堅持游泳、走路、爬格子、追劇、看電影,年輕人的愛好一樣不落。他笑稱自己是“耄耋腹肌男”,並將圖片分享到自己的微信頭像上,被很多友人誤以為是施瓦辛格或者普京。

不管是網絡文學還是傳統文學,王蒙都充滿了包容。他建議所有的寫作者都應該保有開闊的世界,自己就剛剛嘗試寫了一部愛情小說《生死戀》,“作家是各式各樣的,平臺是各式各樣的,但是你要寫得好,不管你用什麼招,而且應該越寫越好。中國寫得好的還不夠多,太不夠了。”

對於網絡文學20年來的發展,王蒙坦言瞭解有限,但是他一直支持網絡是文學的一個很好的平臺。“中國1949年以後很多的武俠小說、言情小說、偵探小說,類似這樣的故事特別吸引人,在各種報紙上連載的,包括神怪小說數量也非常大,所以我並不陌生,我都看過,還比如1949年以前鄭證因寫的《鷹爪王》等等都很好看。”

網絡文學的成敗都在於更自由的“審稿”機制

王蒙指出,除了網站的簽約作家,大神級作家,還有很多數百萬的業餘作家在網絡上,“我的有些親友的孫子輩都有寫網絡文學的,最後也出了書。”王蒙認為網絡文學的好處和壞處都在於更自由的“審稿”機制,所以它很寬泛,但是每一個寫作者都是希望自己寫得好,而不是越寫越爛,湊合著騙錢就行的。作家是各式各樣的,德國漢學家顧彬在莫言得諾貝爾獎的時候就批評莫言寫得太快了。他們德國大作家一天頂多能寫一頁,我就跟他說,你知道陀思妥耶夫斯基是怎麼寫的嗎?王蒙說,陀思妥耶夫斯基有個愛好就是賭博,輪盤賭,一個禮拜全輸了,快到交稿的時候他急了。所以他就找了一個速記員,一路走著他就像瘋子一樣開始說,速記員就記下來。所以陀思妥耶夫斯基最大的特點是不分段,因為他一口氣說下來。相比現在的臺灣香港作家寫作,風格太不一樣,他們恨不得一個字佔一行。

王蒙認為,作家是各式各樣的,你只要能寫得好,沒什麼是不可以的,“有一次參加一個科學院的院士會議,所有人都說很喜歡看小說,我就說喜歡看什麼小說,都是金庸的,沒一個看我的。如果你能寫成金庸那樣,我也是熱烈祝賀,如果你寫得不好,不管用什麼平臺,用什麼東西,中國寫得好的還是不夠多,太不夠了。”

創作時不是“我選材,而是材選我”

王蒙透露,自己最近剛剛寫了一本愛情小說《生死戀》。王蒙說,自己創作時,從來不是“我選材,而是材選我。好事不糟踐,壞事更不糟踐。安徒生《海的女兒》大概是世界上一切愛情小說的聖經級小說,好的經驗也可以寫,比如說福樓拜,所以題材每天都在環繞你。”

談到網絡小說的影視化,王蒙認為只要有好戲看就好,“要在以前我都覺得自己老了不愛看電影了,最近也特別愛看電影,很多電影完全超出我的想象,《布達佩斯大飯店》《飛越瘋人院》《憂鬱的星期天》,太好了。”電視劇他也沒少看,《漢武大帝》《潛伏》……抗日神劇也沒少看,好處是看著不累,睡完一會兒回來,一瞧,還是這德性!

作為過來人,王蒙最後借用作家畢飛宇的一個比喻安慰年輕人,“作品被改編就好像自個的女兒嫁出去了,一方面很高興建立她自己的家庭;第二有點傷感,你也別瞎摻和了;第三你也可以關心,也別太關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