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一輩子只看一部英劇,必須是「黑鏡」

(本文由毒舌電影原創:dsmovie)

今天Sir想跟你們聊一部英劇。

等了兩年,終於要回歸。(10月21日在Netflix上線)

先溫習一下——

黑鏡

Black Mirror

如果你一輩子只看一部英劇,必須是「黑鏡」

《黑鏡》有兩季,每季3集,外加一集聖誕特別篇,講的全是獨立的故事。

2011年在英國電視4臺播出,經過一大波觀眾檢閱後,被列為“神劇”。

IMDb 8.8,爛番茄100%新鮮度。

HitFix:這部劇厲害之處在於,它不僅提到科技對我們的侵蝕,還展現了人們是如何用科技來傷害、屏蔽彼此。

AV Club:說它是神作的原因是,裡面所有瘋狂的設定,都真實得讓人無法反駁。

如果你一輩子只看一部英劇,必須是「黑鏡」

豆瓣評分都在9分以上

如果你一輩子只看一部英劇,必須是「黑鏡」

而且全是“F型佳作”

這是部致鬱劇,它一直致力於——

將大眾習以為常的事物放大到極致,讓它一發不可收拾,從而引起反思。

依舊討論的是現在的問題,過度娛樂化,過度傳播,過度記憶

,但編劇把其背景防災科技發達的未來加重了效果,非常好看,值得深思。@Titanium

如果你一輩子只看一部英劇,必須是「黑鏡」

以《國歌》(the National Anthem)為例。

公主被綁架,綁匪要求首相在當天下午四點,全球直播跟一頭豬發生關係。

如果你一輩子只看一部英劇,必須是「黑鏡」

眾所周知,社交媒體傳播信息的速度極快。

綁架事件剛爆出,公眾就呈現出了極其狂熱的狀態。

綁架視頻通過Youtube上傳,一小時,保守估計有五萬觀看量。

如果你一輩子只看一部英劇,必須是「黑鏡」

諷刺的是,接受信息的不設限,使得綁匪也能在第一時間快速知道首相動向。

團隊計劃用色情片演員渾水摸魚,然而——

片場某個白痴似乎認出了我們指定的替身演員,把照片發到了推特

然後網民就明白了。

如果你一輩子只看一部英劇,必須是「黑鏡」

綁匪立刻給電視臺寄了一根斷指。

我說過了,不許作弊。

如果你一輩子只看一部英劇,必須是「黑鏡」

那麼,傳播速度快,到底是好還是壞?

社交媒體還有一個特點,用戶除了能即時接收信息,還能自由反饋觀點。

但這樣的自由,有可能在不知不覺中轉化成輿論壓力。

在斷指出現後,公眾就開始覺得首相應當以公主的人身安全為重。

網絡民調顯示,86%參與者認為應該滿足綁匪的要求。

如果你一輩子只看一部英劇,必須是「黑鏡」

除了狂熱的用戶,劇中的另外一部分時間,聚焦在首相身上。

他就是開始反思媒體利弊的那一方。

從一開始自以為得勢。

如果你一輩子只看一部英劇,必須是「黑鏡」

看著輿論一步步傾斜。

如果你一輩子只看一部英劇,必須是「黑鏡」

最後一發不可收拾地墜入深淵。

如果你一輩子只看一部英劇,必須是「黑鏡」

你不知道何時會突然被置於輿論的對立面。

《國歌》的靈感,源於2010年英國前首相戈登·布朗的“失言門事件”。

大選前夕,布朗在社區拉票造勢。

活動結束之後,布朗在車裡跟助手抱怨剛剛遇到一位難纏的女士,還說她是“偏執狂”。

如果你一輩子只看一部英劇,必須是「黑鏡」

車門還沒關上,畫面就傳出布朗的聲音,“簡直是災難”

由於身上的無線麥克風沒關,布朗的整段抱怨都被直播了。

該事件快速傳遍全球,媒體紛紛作出報道。

如果你一輩子只看一部英劇,必須是「黑鏡」

如果你一輩子只看一部英劇,必須是「黑鏡」

後來,布朗多次向達菲女士道歉。

即便如此,他還是在競選裡落敗了。

劇集的製片和編劇,查理·布魯克說:“我當時就在想,這是誰的錯?”

畢竟每位候選人一定都曾偷偷畫過圈詛咒別人,布朗當時也以為自己處在私人空間裡。

所以我們能從《國歌》看到,查理著力在描繪社交媒體和大眾本身的惡意上。

這也是貫穿《黑鏡》兩季的重心,但,這還不足以構成《黑鏡》的“神劇”標籤。

別忘了,劇名叫,黑鏡

如果你一輩子只看一部英劇,必須是「黑鏡」

黑鏡,就是指生活中無處不在、大大小小的屏幕。

每面牆、每張桌子、每隻手掌間都能找到的東西:電視、顯示器和智能手機。

也就是,帶屏幕的科技產品。

如果你一輩子只看一部英劇,必須是「黑鏡」

《黑鏡》的主角不是人,是屏幕

劇中有不少篇幅都在表現發達的科技,各種“花式秀屏”。

如果你一輩子只看一部英劇,必須是「黑鏡」

屏幕出鏡率比主角還高。

看《一千五百萬里程》(15 Million Merits),劇中人活在虛擬屋子裡,身邊環繞著四塊屏幕。

一開場的仰拍,就確定了屏幕的地位。

主角在畫面佔比只有一丁點。

如果你一輩子只看一部英劇,必須是「黑鏡」

醒來後,第一眼看到的是屏幕投影的鬧鐘。

如果你一輩子只看一部英劇,必須是「黑鏡」

起床走向洗手間,面對的還是屏幕。

如果你一輩子只看一部英劇,必須是「黑鏡」

擠牙膏,都是在屏幕上扣費。

如果你一輩子只看一部英劇,必須是「黑鏡」

開場2分鐘,除了特寫,每個鏡頭都有屏幕出現。

出鏡率99.9%。

另外,屏幕對推動故事發展也起了關鍵作用

在《白熊》(White Bear)裡,人們把“屏幕”變成一種刑罰。

女主醒來,睜眼就看到屏幕。

如果你一輩子只看一部英劇,必須是「黑鏡」

緊接著女主莫名其妙地被人舉槍追殺。

如果你一輩子只看一部英劇,必須是「黑鏡」

這一切都發生在眾目睽睽之下,但所有人都冷眼旁觀。

還舉著冰冷的手機屏幕追拍。

如果你一輩子只看一部英劇,必須是「黑鏡」

無論怎麼躲,都躲不過那臺手機。

如果你一輩子只看一部英劇,必須是「黑鏡」

對屏幕擁有者而言,他們在屏幕這頭裡看的是場戲。

對女主而言,她在屏幕那頭看到的全是拿著“武器”的人。

《黑鏡》一直在強調屏幕兩頭間的關係。

當你一直習慣利用屏幕消費娛樂,怎會想到有一天你也會成為受害者?

一切都是相互的。

這些貌似友善的屏幕,一旦傷害起人來,就是“黑鏡”。

冰冷和黑色的一層,並不是單純的鏡面反射。

而是連接了屏幕兩頭不同的世界。

如果你一輩子只看一部英劇,必須是「黑鏡」

你可能會疑惑,編劇跟屏幕有什麼仇什麼怨?

來,看這位查理·布魯克是何方神聖。

如果你一輩子只看一部英劇,必須是「黑鏡」

他是記者出身,在英國的紙媒圈、電視圈都很有名。

而他更顯著的標籤是——憤青

年輕時的查理·布魯克,大學畢業時因為論文不得教授心。(修讀傳媒寫的卻是電子遊戲,怎麼給你過)

還因此未能畢業,但他卻引以為榮。

行事固執,思考方式超常規。

超。有。個。性。

如果你一輩子只看一部英劇,必須是「黑鏡」

之所以寫出《黑鏡》,是因為他對科技有自己的一套見解。

早在2011年,siri剛推出,查理試用了這個功能。

那是他人生中第一次體驗跟一臺機器對話。

可以預期的是,在我的餘生,我都要與機器對話。今天是 siri,明天是一輛會說話的轎車,後天,我就得跟一個會說俏皮話的奶昔紙杯打情罵俏了。

如果你一輩子只看一部英劇,必須是「黑鏡」

這樣的對話體驗,沒讓他驚喜,反而讓他非常不安。

他提出了這樣的疑問:

科技發展帶來驚喜和便利,但是過於迷戀科技會將我們引向何方?

《黑鏡》整個系列,其實都是查理對這個問題的思考。

對他而言,科技產品是冰冷的。

冷漠,不帶任何人味。

比如《你的全部歷史》(the Entire History of You),記憶能被永久儲存的設定。

兩夫妻吵架可以一次又一次回放記憶,“炒冷飯”變得何其輕易,對方還無法抵賴。

如果你一輩子只看一部英劇,必須是「黑鏡」

妻子回放著丈夫罵自己“你就是個婊子”的片段

科技泯滅了人的本能,我們失去了遺忘的能力。

比如《聖誕特別篇》(Be Right Back),屏蔽拉黑可以實體化。

如果你一輩子只看一部英劇,必須是「黑鏡」

科技可以全面隔絕人與人的交流。

可以說,查理是個預言帝。

當時看這部劇,觀眾可能覺得編劇有“科技妄想症”,過度放大科技對人的危害。

但很不幸,他的不少“妄想”,都成了現實。

自以為支配著手中工具的人,其實也潛移默化地受到工具擺佈。

低頭族、網絡暴民等群體高頻出現。

不理智運用科技,使得一樁樁可悲的事情發生。

如果你一輩子只看一部英劇,必須是「黑鏡」

如果你一輩子只看一部英劇,必須是「黑鏡」

從這個層面說——

如果你一輩子只看一部英劇,必須是《黑鏡》。

可怕又可喜。

在即將上架的《黑鏡》第三季裡,編劇依然想要探討社會問題。

最近,Netflix公佈了一集《Nosedive》的劇照。

大街上,所有人都在低頭看手機。

如果你一輩子只看一部英劇,必須是「黑鏡」

是不是很日常?在地鐵公交上,餐廳門口,甚至吃飯睡覺,我們不都是這樣?

……希望看完後,不要嚇得Sir以後都不敢用手機。

查理在接受採訪時談到新一集的主旨:

我們想講的是,社交媒體年代,對個人身份的社會性諷刺,俏皮,又讓人毛骨悚然。

在好奇這次能拍出什麼驚人預言的同時,我們是不是要開始祈禱,編劇的預言不要成真?

如果你一輩子只看一部英劇,必須是「黑鏡」

想看的,B站就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