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民黨將領張自忠犧牲,蔣介石親自迎靈祭奠,毛主席為其題詞

國民黨將領張自忠犧牲,蔣介石親自迎靈祭奠,毛主席為其題詞

張自忠將軍

1940年5月,日軍為控制長江交通、切斷通往重慶運輸線,集結30萬大軍進犯我棗(陽)宜(昌)地區。5月7日拂曉,為阻擊進犯襄樊、南陽之日軍,時任國民革命軍陸軍第三十三集團軍總司令兼第五戰區右翼兵團總指揮的張自忠,親率所部東渡襄河,於新街、方集一線與日軍展開激戰。

5月16日拂曉,已增兵兩個師團另加四個大隊的日軍,陷張自忠部於重圍,張遂率所部轉戰宜城南瓜店十里長山。在飛機大炮掩護下,日軍向中國軍隊陣地發起猛攻,戰況空前激烈。5月16日一天之內,張自忠自晨至午,一直疾呼督戰,午時,左臂中彈仍堅持指揮。下午3時許,張自忠身邊只剩下高級參謀張敬與副官馬孝堂等8人。不久,大群日軍衝到面前。據日方資料,日軍“第四隊一等兵藤岡是第一個衝到近前的。突然,從血泊中站起來一個身材高大的軍官,他那威嚴的目光竟然使藤岡立即止步,驚愕地愣在那裡。衝在後面的第三中隊長堂野隨即開槍,子彈打中了那軍官的頭部,但他仍然沒有倒下!清醒過來的藤岡端起刺刀,拚盡全身力氣猛然刺去,那軍官的高大身軀終於轟然倒地”。此時,恰為1940年5月16日下午4時。

國民黨將領張自忠犧牲,蔣介石親自迎靈祭奠,毛主席為其題詞

(“張上將二十九年五月十六日在湖北宜城南瓜店十里長山殉國後,忠骸曾為日寇盛殮安葬,經我黃維綱部將敵擊潰,覓獲葬處,開棺將忠骸抬至湖北荊門縣襄河西岸快活鋪,再以上將禮服重殮後靈櫬運抵宜昌”)

國民黨將領張自忠犧牲,蔣介石親自迎靈祭奠,毛主席為其題詞

運送張自忠將軍靈柩的“民風號”專輪

張自忠將軍殉國後,遺體當晚被日軍13師團盛殮後葬於陳家集(湖北省襄陽縣屬)。18日,我軍黃維綱部將敵擊潰,覓獲葬處後,連夜將張自忠將軍遺體運回荊門縣襄河西岸快活鋪三十三集團軍總部,在總部各界軍民祭悼後,由手槍隊將靈柩護送至宜昌,由馮玉祥將軍商請盧作孚派“民風號”專輪,將靈柩運往陪都重慶。

國民黨將領張自忠犧牲,蔣介石親自迎靈祭奠,毛主席為其題詞

宜昌十萬群眾不期而集恭送張自忠將軍靈柩

5月18日清晨,靈柩由東山寺公園起程到碼頭,宜昌十萬群眾不期而集恭送;專輪沿江經巴東、奉節、雲陽、萬縣、忠縣、豐都、涪陵等縣,各界群眾都到碼頭放鞭炮燃香致祭。

國民黨將領張自忠犧牲,蔣介石親自迎靈祭奠,毛主席為其題詞

迎接張自忠將軍靈柩的國民革命軍士兵

國民黨將領張自忠犧牲,蔣介石親自迎靈祭奠,毛主席為其題詞

張自忠靈柩運抵重慶儲奇門碼頭

國民黨將領張自忠犧牲,蔣介石親自迎靈祭奠,毛主席為其題詞

馮玉祥、孫科登輪致哀

國民黨將領張自忠犧牲,蔣介石親自迎靈祭奠,毛主席為其題詞

登輪致哀的各界人士

國民黨將領張自忠犧牲,蔣介石親自迎靈祭奠,毛主席為其題詞

蔣介石、馮玉祥、孫科、于右任、孔祥熙等於碼頭迎靈祭奠

國民黨將領張自忠犧牲,蔣介石親自迎靈祭奠,毛主席為其題詞

國民黨將領張自忠犧牲,蔣介石親自迎靈祭奠,毛主席為其題詞

拜祭張自忠將軍靈柩

5月28日,靈柩抵達重慶儲奇門碼頭。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正、副委員長蔣介石、馮玉祥和黨政軍官孫科、于右任、孔祥熙等都到碼頭迎靈,登輪繞棺致哀,在碼頭靈堂舉行了隆重的祭奠儀式。當日,蔣介石以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委員長名義,通電全國,表彰張自忠將軍的英雄業績。

國民黨將領張自忠犧牲,蔣介石親自迎靈祭奠,毛主席為其題詞

靈柩到達北碚,各界齊集碼頭致祭

隨後,張將軍的靈柩用專輪運送到北碚,暫時停靈於雙柏樹農業推廣所,以待修建墓穴正式下葬。在碼頭迎靈和在雙柏樹停靈時,蔣介石、馮玉祥及政府各部官員和北碚各界代表,都分別到場祭奠。周恩來同志也親自到北碚,在張將軍靈前致祭。

國民黨將領張自忠犧牲,蔣介石親自迎靈祭奠,毛主席為其題詞

蔣介石、馮玉祥及政府各部官員與北碚各界代表到場祭奠

7月7日,國民政府公佈追晉張自忠將軍為陸軍上將,同日,又公佈關於張自忠將軍的褒恤令,“應予明令褒揚,交軍事委員會從優議恤,生平事蹟存備宣付國史館”。

國民黨將領張自忠犧牲,蔣介石親自迎靈祭奠,毛主席為其題詞

張自忠將軍靈柩由雙柏樹移葬雨台山(後改稱“梅花山”)墓地靈堂

國民黨將領張自忠犧牲,蔣介石親自迎靈祭奠,毛主席為其題詞

(張自忠將軍忠骸移厝重慶雨台山,至友及舊部馮治安、張子奇、劉振山、黃維綱、邢仲採等人最後親視封墓)

在張將軍靈柩暫存雙柏樹期中,治喪處尋覓“權厝”葬地,最後在附近選定雨台山麓,蔣、馮曾親臨察看並決定位置,然後修建墓穴。11月16日,國民政府在雨台山為張自忠將軍舉行了隆重的“權厝”下葬儀式(原定抗戰勝利後移柩南京國葬)。蔣介石身著特級上將戎裝,偕同馮玉祥、孫科、孔祥熙等官員到雙柏樹靈堂,先行移靈祭祀,隨即步行到墓地,親自命人在張將軍棺上覆蓋大幅國旗。棺柩移入墓穴後,蔣、馮又率全體官員和張將軍之子張廉珍、侄張廉卿及軍民代表,於封土前舉行最後的祭奠。蔣介石親題“英烈千秋”四字刻石立碑(此碑“文革”中散佚),置於墓道。

國民黨將領張自忠犧牲,蔣介石親自迎靈祭奠,毛主席為其題詞

國民黨將領張自忠犧牲,蔣介石親自迎靈祭奠,毛主席為其題詞

“張上將自忠之墓”

1942年夏,陵墓行將竣工之時,馮玉祥為張自忠墓親書隸體墓碑“張上將自忠之墓”,上款“民國三十一年”,下款“馮玉祥題”。

張自忠將軍殉國噩耗傳來,舉國哀悼。1940年8月6日,中共中央機關報《新中華報》在《悼張自忠將軍》的社論中,對他的豐功偉績,給予了高度的評價。指出“張將軍的犧牲,是抗戰以來戰死前線的第一位大將”,“張將軍對抗戰之功極大”,“的確配稱為炎黃的優秀子孫,模範的民族革命軍人,流芳百世的民族英雄”。8月15日,延安各界代表1000餘人在中央大禮堂舉行隆重追悼大會,毛澤東、朱德、周恩來同志分別以“盡忠報國”、“取義成仁”、“為國捐軀”致挽。

國民黨將領張自忠犧牲,蔣介石親自迎靈祭奠,毛主席為其題詞

毛澤東為張自忠題詞——“盡忠報國”

(毛主席為張自忠題詞——“盡忠報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