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一世,誰來裁判?

人生一世,誰來裁判?

人並不能判斷自己的所思所想、所作所為是否正確,人並不能裁判已有存在是否應該存在,人就連真與假、對與錯、是與非都不能確定和證明,所以,人需要一個絕對正確、公平、神聖而又至高無上的裁判來裁決一切事物的存在。人們一直在尋找和尋求得到這種絕對權威的裁判,人們樹立起上帝,上帝一聲不哼,除了那些爭吵不休的代言人;人們發現了客觀存在,客觀存在以"不可知"封住了發現者的嘴;人們依靠科學方法,而科學再怎麼努力也只能證偽,況且,依靠科學工具來裁決人的精神存在,豈不荒唐?

人怎麼裁決自己?這真是天大的難題,聰明的人或者無奈的人只好把裁決留給末日審判,既是末日,裁決何用?人類無可奈何地放逐了現在,這沒有裁判的生存如何進行?於是,混亂和有序在對峙、真理與謬誤在鬥爭、囚禁與自由在拔河、苦難與幸福在抗衡。每個人都陷入各種各類的對立中:對與錯?是與非?怎麼選擇?怎麼作為?……個人並無確定無誤的生存準則可遵循,而且最要命的是:一切發生的事實永遠沒有一個終極裁決,所以,人直到死去,也不知道自己究竟是對還是錯?該還是不該?

現存於世的一切規則、一切戒律、一切倫理道德及邏輯模式都是暫時的、片面的和不可靠的。無論是唯物主義,還是唯心主義以及宗教信仰,都不能給出一個令人信服的裁決方法,所以,人類的生存史、文明史、發展史都是沒有對錯的,而直至如今的當下,也仍然難分對錯,這已經嚴重挑戰了人的智慧:是誰在裁判人的生存?人類沒有裁判的生存競爭如何進行?這早已引起了人們的憂慮和恐慌,人類難道只好服從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的自然法則,以死亡來作為不是判決的執行,這低級原始的模式,讓有精神智慧的人類臉面何存?

人的日常生活一刻也不會停息,裁判缺席,但生活還得進行下去,於是,人們創生出許多人間道理來,儘管這些道理互相沖突,也不能自圓其說,但總比沒有要好,人們便在這些臨時的、局部的、相對的、權宜的的道理規束下展開生活。在道理之間的矛盾衝突中求得一時的安生。而且,在世間道理無法到達的區域,人們便聽任良心、道德、人性作最後的依憑,儘管它們都脆弱得不堪一擊。

智慧的人就這樣沒有智慧地生活著,主觀的人也只能客觀地生活著,這就是人們沒有最終檢驗標準的日常生活。但是,在這種看似無依無憑的生活中,在這種各自為由的存在中,人卻始終覺得有一種巨大的力量在無形的平衡著生活的槓桿,生活仍然處處都有無言的裁決在進行,人縱然有非理性行為產生,但決不會走遠;人縱然有反存在的出格之舉,但一定不會持續;人縱然有自虐傾向和自殘行動,但決不會過分和失控……這一切無形的調節是誰在操控?人類的極端行為是誰在阻止?人類的反智趨勢是誰在修正?

是人的終極感知,是我們沒有意識到的感知結果在調節一切,這就是任人的愚昧和瘋狂也百擊不穿的底線。人的感知結果最終使人不會失去理智,人的感知結果是一種無言的裁決,它超越了唯物和唯心的觀念,甚至與任何思想、理論及信仰無甚關連,它是人存在的本能或終極的反映,它無需語言符號和情感所指,它是所有事實過程的最後終結。所以,所有的裁判在場或缺席都不會影響它的判斷,而它的判斷就是終極的無上的審結。人事實上是憑著這個無言的審結來衡量生活的,只不過它從不發言,更不出臺。

感知是無所不在的裁判,人在所有事實和過程後的感知到的就是判決結果。即使我們沒有意識到它的存在,但任何人也無法拒絕這個最後的結果,因為它就是人的存在之本。無論人間有多少道理,無論人在這些錯綜複雜的道理中陷入多深,也無論人給生活施加什麼理念,也無論人給生活下了什麼結論,最終的檢驗還是人的感知結果。人感知到鬱悶、失衡、不悅、恐懼、痛苦等所有信息就是在下判決,人會本能地轉向追求活躍、穩定、和諧和持續的愉悅,儘管現實難以辦到,但人的真正需求不會改變。

沒有被我們意識到的感知結果的判決是被動的判決,我們常常會忽視或蔑視這些判決,我們會以種種理由來堅持現實所為,來維護現實狀態,我們會以客觀或主觀的理由來選擇現實的作為,但是,當一切過程成為事實以後,當一切事實都成為人的感知的時候,無形的判決必然出現在人的意識終端,不管你認可不認可,存在就是這樣被裁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