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川西抓彩虹,350公里走过了一个木格措和百年时光

我在川西抓彩虹,350公里走过了一个木格措和百年时光

成都和成都以西

图文 | 朱毁毁

人人都知道海螺沟,却忽略了它旁边的木格措。它有百年磨西古镇,也有清透的野人海、杜鹃峡。

这次趁着金秋木格措最美的时候,我途邀请公路玩家朱毁毁一路西行,给你带来你从未见过的川西色彩。

我在川西抓彩虹,350公里走过了一个木格措和百年时光

成都和成都以西是两个概念。

在成都,人们强烈的满足感来源于多元的食物、缓慢的节奏和发达的城市智慧。

数千年沿袭的生活方式,深刻地影响着盆地平原里的千万居民,形成了一种独特的城市文化气质。

我在川西抓彩虹,350公里走过了一个木格措和百年时光

在成都以西,与城市CBD直线距离不到百公里的地方,却是天壤之别的景象。

平坦的地平线从这里拔地而起,巨大的山脉矗立天际与日月同辉,“阴阳割昏晓”。在山谷河流的平坦之处,是藏彝族人的聚集之地,他们膜拜雪山之神,他们饮用山间泉水,他们食牦牛肉,他们观星占卜。

我在川西抓彩虹,350公里走过了一个木格措和百年时光

两者之间仅仅数百公里的距离和巨大的海拔落差,造就了出行川西更多的可能性。从钢筋水泥的成都中心到高山流水的木格措,只需要登上巴士和等待六小时。

我在川西抓彩虹,350公里走过了一个木格措和百年时光

此次受邀参加简途的公路玩家计划,选择了成都-木格措的西行线路,为期三天。

我将这三天的所见所闻,写成一篇游记,供各位参考。然而第三天因为我恐高所以没登上泸定桥,也就...啥都没有。

成都和川西乌托邦

磨西镇的那人那山那狗

DAY1

我在川西抓彩虹,350公里走过了一个木格措和百年时光

早上七点坐上一周一班的大巴,理论上错过了这一班巴士就错过了木格措金秋的七天。

在巴士上摇摇晃晃近六个小时,到达磨西镇时已是午后一点。

这是一个不大的小镇,被高大的山脉包围着,因为位于海螺沟冰川公园的入口处,所以它理所应当地成为了泸定-康定旅游的集散地,所有前往木格措的旅人都会在这里停留一晚。

并非仅仅像传统意义的集散中心充斥着旅游流水线的商业化和无趣,磨西镇本身其实也是一个值得游览的地方。

我在川西抓彩虹,350公里走过了一个木格措和百年时光

磨西的老街只有一条修筑在山坡上的青石板路,弯弯曲曲,盘旋上升,很符合这个山中小镇的性格。

街边清末明初的民居古建筑群依坡而建,保存完整。

这里的商业化开发并不是十分成熟,在酒吧、银店、餐馆旁边,还保留着许多古老破旧的店面,便宜又实惠,那些是为镇上的街坊邻居们服务的。

我在川西抓彩虹,350公里走过了一个木格措和百年时光

孩子们在街边玩耍,不时和游客攀谈,老人们坐在石阶之上,用彝语聊着家常。强烈的生活气息,依然保存在这条古街上。

我在川西抓彩虹,350公里走过了一个木格措和百年时光

大概七八点的样子,山里便下起了夜雨,淅淅沥沥地,游客们打起伞小步快走,光彩色的影在石铺的路面上变得灵动起来。

我在川西抓彩虹,350公里走过了一个木格措和百年时光

横断山脉的地形雨——高考前总是能在复习提纲上看到这句话。

对川西的印象大抵是从那时候形成的——印象中横断山脉就像一个巨大的屏风,大到能将湿润的东南季风抬升了起来,于是它的山谷里总是下着雨。

这里多夜雨的样子,像极了山脚旁的成都。

我在川西抓彩虹,350公里走过了一个木格措和百年时光

雨愈下愈大,随人们躲进了老街两边的店面,烤着路边的柴火,在雨声中开始了磨西的第一段晚餐。

作为一个被成都娇惯坏了的人,我对这次西行的饮食本没有报太大的奢望,然而这座小镇的食物种类大大超出了我的预料:烤全羊、牦牛酸奶、烤鸡、牛杂汤、九大碗、青稞饼、石磨豆花、双椒面。

我在川西抓彩虹,350公里走过了一个木格措和百年时光

尤其是烤全鸡。用手把炭火烤出来的整只鸡撕成肉片摆盘,加上盐和孜然,吃完之后全身都是烤鸡的香味。

还有就是炸土豆蘸辣椒面,高原上的土豆因为气候凉,雾气多,所以淀粉少,吃起来口感很好。

这里的饮食虽不及成都的饭菜丰富多样,精致美味,但却是另一番豪放自在的味道。

我在川西抓彩虹,350公里走过了一个木格措和百年时光

雨停后,人们聚集在广场,不知道是从什么时候定下的习惯,只要镇上人一多,晚上就会烧起篝火来绕着圈儿跳舞。

跳的是集体的锅庄,跳错了也没关系,反正大家也都不认识。

我在川西抓彩虹,350公里走过了一个木格措和百年时光

我在川西抓彩虹,350公里走过了一个木格措和百年时光

值得一提的是,领舞的少数民族中既有彝族人,又有藏族人。

磨西镇的彝族人和汉族人,连同当地少数的藏族人之间的界线十分模糊,他们的生活习惯、语言文化几乎完全相同。

正如数百公里外的成都,这里也是一个多元文化的大熔炉。

我在川西抓彩虹,350公里走过了一个木格措和百年时光

清代建筑和法国设计师

百年古镇中的魔幻西方教堂

DAY1

我在川西抓彩虹,350公里走过了一个木格措和百年时光

在磨西镇四分之一的时间,我都在这座教堂周边度过。

它实在太美了。雾气缭绕的群山之中,它如一个异类一般,从西方世界流浪至此,纵使穿着中式的衣裳,但却始终保留着一份孤独的异国血统。

百年前,这个连中国人都很少涉足的山区,竟建造了这样一座西化的教堂,甚是魔幻。我没有预料过会和它相遇,所以这样的惊喜令人兴奋。

川西的大山中,还有很多这样的惊喜。

我在川西抓彩虹,350公里走过了一个木格措和百年时光

1918年,来自法国的传教士彭弟修筑了磨西天主教堂,成为了最早在藏传佛教信仰地区建立的天主教堂之一。

教堂主体结构虽是哥特式的高耸如云和繁琐装饰,企图更加接近上帝,但是青砖青瓦的质感、八角亭的模样却是完全的本土化,两者融合,奇异却不违和。

我在川西抓彩虹,350公里走过了一个木格措和百年时光

教堂前是一个宽阔的石头广场,游人和本地人皆在教堂下的石阶上闲坐。这不是我们的旅途目的地,所以大家皆是闲散缓慢的。

当然啦,这是一个完美的摄影之处。

我在川西抓彩虹,350公里走过了一个木格措和百年时光

我在川西抓彩虹,350公里走过了一个木格措和百年时光

不似平安桥天主堂的精致,也不如基督光音堂的现代,磨西天主堂更多的是一种粗狂豪迈。它与这里的大山大河、男女老少、民风民俗,有着相似的性格和气质。

我在川西抓彩虹,350公里走过了一个木格措和百年时光

教堂的一侧是神甫房,一栋两层石砌小楼,它见证过一段特殊的历史。

我在川西抓彩虹,350公里走过了一个木格措和百年时光

广场上,壮年时期的毛泽东雕像面朝远处的雪山,目光深邃,他的背后是高耸的天主教十字架——圣洁的宗教场所和红色的革命遗迹在这里同时并存,也是一大奇观了。

我在川西抓彩虹,350公里走过了一个木格措和百年时光

教堂广场的一侧是一家小小的酒吧兼茶馆,由古老的川西民居改建,破旧但却干净。户外有着一颗巨大的柿子树,树下摆放着阳伞和桌椅,老板家的小狗乖巧伶俐,一声也不吭。

我在川西抓彩虹,350公里走过了一个木格措和百年时光

点了杯蒙顶山茶,眯着眼睛打发时间。世界在这里仿佛静止了,宗教与历史,都与我们无关了。

城市智慧和自然原始

绕过的是雪山和城市拥挤的空气

DAY2

我在川西抓彩虹,350公里走过了一个木格措和百年时光

从磨西镇到木格措还有一段路程,沿途皆是壮丽的山景,令人产生一丝惊心动魄的畏惧。

我在川西抓彩虹,350公里走过了一个木格措和百年时光

我在川西抓彩虹,350公里走过了一个木格措和百年时光

我在行车的路程中昏睡了过去,醒来时由于气压的降低,耳膜出现了一些不适,世界似乎被关小了音量。

眯眼掀开窗帘,外面已是阳光灿烂的康定街景,群山的包围中,无数摇着转经筒的藏族人正从车窗外后退闪过。

无声的画面加上睡醒时的迷糊,那一幕是壮美的。

我在川西抓彩虹,350公里走过了一个木格措和百年时光

十点左右到达了木格措-康定情歌风景区,行车助理早已换好了门票和观光车票。

一路蜿蜒扭曲,似九寨的九拐十八弯——九寨不在的日子,木格措也是极好的选择。

窗外偶尔会遇见雪山匆匆闪过,拿起相机时大巴却早已调转了方向,只能等待它继续掉头。这样反反复复地重复了好几次,我却依然趴在车窗前,兴味盎然地等待着雪山再次露面。

我在川西抓彩虹,350公里走过了一个木格措和百年时光

我在川西抓彩虹,350公里走过了一个木格措和百年时光

海拔愈来愈高,周围的景致也在不断变化。

每上升几十米,就是一处新的风景。垂直的山地气候自然带,将木格措的春夏秋冬在人们眼前缓慢地演绎着。

我在川西抓彩虹,350公里走过了一个木格措和百年时光

山顶,野人海,又叫木格措圣湖。

许久没有见过这般辽阔单纯的景象,以致于刚下车的时候有轻微的眩晕,也许是高反缺氧,也许是因为视网膜无法接受如此高纯度的蔚蓝颜色。

城市是拥挤狭小的,连大气的空间中都挤满了细小的雾霾尘埃,一切都是复杂的,街道,大厦,工作,人际,一切都是弯弯曲曲剪不断理还乱。

而这里便是纯粹而幼稚的原始。

我在川西抓彩虹,350公里走过了一个木格措和百年时光

之所以叫野人海,是因为古时两个受迫害的本地男女,从家族里逃亡出来,到这里过着男猎女织的原始生活,被渔民看见,误以为是两个未经开化的野人。

城市的智慧和自然的原始,也许并非是两个优劣的等级,而是两种平等的状态。问题不在于你的选择,问题在于你如何去平衡这两个状态。

我在川西抓彩虹,350公里走过了一个木格措和百年时光

在城市平庸地瘫痪,不如在高原湖畔来个漂亮的swag。

冒险家的自我修养

你没见过的杜鹃峡的十一道彩虹

DAY2

我在川西抓彩虹,350公里走过了一个木格措和百年时光

下山本可以坐大巴,大巴会在每个景点附近停靠,就像公交车一般。无奈等待人太多,于是我尝试着走路步行前往七色海。

事实证明,我是一个幸运儿。我看到了大多数人没看过的杜鹃峡。

我在川西抓彩虹,350公里走过了一个木格措和百年时光

杜鹃峡连接着野人海和七色海,将山顶的湖水引向山腰,六公里的峡谷一路下去,尽是奔腾的溪流和泉水,冲击着巨石和古木,发出淙淙的自然声响。

极少有游客选择步行,溪流边的栈道上十分宁静,耳膜里只有淙淙溪水的回响。

突然一下子,旅途开始变得充满未知起来,少了几分“旅游者”的浮躁,多了一些“冒险家”的自傲。

我在川西抓彩虹,350公里走过了一个木格措和百年时光

溪水不断地在往下飞奔,空气里是高原特有的冰凉和灿烂阳光,水花飞溅起来的时候,便是一道转瞬即逝的彩虹。

我数了数,这一路下来,我捕捉了11道彩虹。

我在川西抓彩虹,350公里走过了一个木格措和百年时光

随着脚步的前进,毫无预料的美景陆续地出现在眼前,它们不存在于旅行指南中,也不存在于网络攻略之中,它们只存在于你站在它们面前凝望时的那个时间和空间。

一切都是流动的变化的,上一秒和下一秒是截然不同的模样,如同你永远也不能双脚踏进同一条河流。

我在川西抓彩虹,350公里走过了一个木格措和百年时光

我在川西抓彩虹,350公里走过了一个木格措和百年时光

当然,如果你是一个狂热的植物爱好者,那么这里就是你的天堂。巨大的原始森林就在栈道两侧,不同种类的稀奇植物都在这片沃土之上野蛮生长。

我在川西抓彩虹,350公里走过了一个木格措和百年时光

幻想和现实

在七色海重叠的仪式感

DAY2

我在川西抓彩虹,350公里走过了一个木格措和百年时光

沿栈道步行近一个小时,走穿了杜鹃峡,咆哮的溪流也终于在峡谷的尽头归于平静,它们皆汇入了半山腰的七色海。

它是木格措风景区的倒数第二站,比起山顶巨大辽阔的野人海,我其实更喜欢这里。在这里,之前犹抱琵琶半遮面的雪山,也终于豁然地露出了全貌。

我在川西抓彩虹,350公里走过了一个木格措和百年时光

七色海的水在阳光下,会有闪烁的光斑,野鱼便在流动的光影中跳窜,湖水是灵动的清澈。

我在川西抓彩虹,350公里走过了一个木格措和百年时光

湖边是一块辽阔的草地,在七色海站下车的游客已不是太多,草地上稀稀拉拉的有人在拍照、散步。

在湖边选了一块平坦荫凉的草地,一屁股坐了下去,遥望远处的莲花雪山。这样的状态,和在锦城湖畔的一个下午是同样的安逸和享受,只是天空更加蔚蓝,环球中心变成了茫茫雪山。

安逸却还是那份安逸。

我在川西抓彩虹,350公里走过了一个木格措和百年时光

我在川西抓彩虹,350公里走过了一个木格措和百年时光

大一的时候学校凤鸣合唱比赛,我们学院唱的是《康定情歌》,那段时间脑海里总是会有这首歌的旋律。

而当我来到这首歌的的发源地时,坐在这“跑马溜溜”的山边,环顾周围环抱的雪山、草原、森林、泉水时,才意识到那段时间我们一直反复歌唱的风景,竟真真切切地出现在自己眼前。那丝幻想与现实重叠的仪式感,在蓝天白云之下格外的深刻。

我在川西抓彩虹,350公里走过了一个木格措和百年时光

我在川西抓彩虹,350公里走过了一个木格措和百年时光

坐在雪山倒映的七色海旁,消磨了大把时间,等待着观看“夕照莲花”的雪山映日。

藏民称这样的大湖为海,大抵是因为他们从未见过大海,而这平静的大湖,可能就是他们想象中海的模样。

听起来似乎像是浪漫主义的井底之蛙,但是仔细想想,当我亲眼看到川西的这些绝美风景之时,它们真的就和我想象中的一样吗?

我在川西抓彩虹,350公里走过了一个木格措和百年时光

答案当然是否定的,它们比我想象中的更令人震撼。

平原城市中的人,以为摩天大厦便是天际顶点,以为人工湖是城市之肺,以为城市生活才是唯一的文明选择。

殊不知,在百公里之外的地方,却是一番完全不同的世界观构架。

成都和成都以西是两个概念,完全不同的人文和自然风光,迥异的地理环境和气候,甚至连语言都互不相通。

但是,成都和成都以西却是两种同样的生活模式。

成都生活的精神内核是享受生活,追求自由,及时行乐;而成都以西给了这样的生活模式一个更高级的选择,那就是重返自然。

我在川西抓彩虹,350公里走过了一个木格措和百年时光

得益于地理位置的亲密,这种生活的选择,是唾手可得的。而唯一的驱动力在于:你是否愿意上路西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