繪製“月圖”——月球上地名的由來

前段時間,關於月球上又有了“中國元素”的新聞成了熱點,嫦娥四號著陸點及其附近5個月球地理實體命名正式被國際天文學聯合會(IAU)批准,其中嫦娥四號著陸點命名為天河基地,著陸點所在馮▪卡爾曼坑內的中央峰命名為泰山,著陸點周圍呈三角形排列的三個環形坑,分別命名為織女、河鼓和天津。這也使得目前月球上的“中國地名”達到27個(17個環形坑、2個月溪、1個著陸區、1個著陸點、1個山和5個衛星坑)。

繪製“月圖”——月球上地名的由來

繪製“月圖”——月球上地名的由來

雖然這幾個地形都不是什麼明顯的標誌性地形,但也見證了我國探月工程取得的成就。而那些標誌明顯的地形地貌又是誰命名的呢?

雖然月球已經有40多億年的歷史,人類也誕生了幾十萬年,但在望遠鏡發明之前,人們看到月亮也就是吟詩作對,因為看不到月球表面細節,所以有關月球上事情都是通過想象,比如我國文化中的廣寒宮,也算是古人開的“腦洞”,不過不管是嫦娥還是吳剛都是想象的產物,當不得真。

繪製“月圖”——月球上地名的由來

我國古代對廣寒宮的想象圖

而在現代科學發展史上,第一個給月球地名起名字的人,是伽利略。

伽利略發明了第一架用於天文觀測的望遠鏡,1609 年伽利略通過自己製作的望遠鏡觀測月球后畫下了第一張月球觀測圖,這張圖表明伽利略當時已經清晰的觀測到了隕石坑和山谷,並且發現了月球表面上一座非常明顯的山脈,於是,伽利略自私地用了他家鄉附近山脈的名字命名了這座山脈(反正當時沒有人和他搶),這就是目前我們所看到的月球地標之一,位於雨海東側巨大的弧形山脈——亞平寧山脈,伽利略也成為了第一個給月球上的地形取名的人。

繪製“月圖”——月球上地名的由來

伽利略1609年繪製的月球圖

繪製“月圖”——月球上地名的由來

月球上的亞平寧山脈

也許是伽利略對起名興趣不大,並沒有系統的給月球地形命名,這就讓第二個給月球上的地形取名字的人“後來居上”,他也是一位意大利科學家——喬萬尼▪裡喬利。裡喬利經過仔細觀測,在1651年出版了一本名為《新天文學大成》的書,在這本書中,他繪製了一幅直徑達28釐米的月面地圖,並第一次將月球表面那些暗色的區域稱為海,也就是我們現在看到的所謂“月海”。

繪製“月圖”——月球上地名的由來

《新天文大成》中的月球圖

裡喬利也許有著一些浪漫情節,起的名字也頗有詩意,今天我們比較熟悉的那些月海如雨海、靜海、虹灣、風暴洋等等都是出自於他的筆中。而對於月球表面那些明顯的撞擊坑,也就是我們看到的環形山,裡喬利認為應該用那些為科學做出過傑出貢獻的人的名字來命名,於是就有了阿基米德環形山、亞里士多德環形山、柏拉圖環形山、高斯環形山、卡西尼環形山、梅西耶環形山、赫歇爾環形山、開普勒環形山等等,當然,他也沒忘了自了,“裡喬利環形山”也是能找到的。除了月海和環形山之外,裡喬利也沒放過其他的“高山”和山脈,他將亞平寧山脈中最高的山命名為“惠更斯山”,將月球南極附近的一處山脈命名為“萊布尼茨山脈”等等。

喬萬尼▪裡喬利的貢獻是很大的,他不但第一次系統的觀察並命名了月球表面的地形,並且由他創立的這種以歷史名人給月球地形命名的方法至今仍在使用,由他命名的200多個名稱也一直沿用至今。

繪製“月圖”——月球上地名的由來

月球正面的主要地形名稱

繼伽利略和裡喬利之後,世界上很多天文學家都加入了給月球地名命名的大軍之中,就像現在的搶注商標和域名一樣,但因為沒有一個權威的機構和統一的標準,就出現了很多混亂的問題,比如依據個人喜好命名,或同一個地形地貌有好幾個名字,天文學界認為有必要成立一個權威的機構來結束這種混亂局面。

在1935年,國際天文學聯合會成立了“國際月面地名命名委員會”,對月球的命名實行了標準化的管理,委員會相繼對月面地名進行了整理和確認,並在隨後的幾十年時間中不斷完善和改進,最終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月球地名命名體系。

那麼在國際天文學聯合會收錄的月球地名詞典中,有多少個地點獲得了命名呢?截至2016年一共有9014個,包括了反照率特徵點、坑鏈、環形坑(環形山和撞擊坑的結合體)、山脊、月溝、月湖、月球著陸點、月海、洋、山脈、平原、月沼、月溪、海角、峭壁、衛星坑、月灣和月谷等18類地形。 其中大多數是衛星坑,就是圍繞在大環形坑旁邊的小的環形坑,這些衛星坑一般就是在大環形坑的名字上附加ABCD來表示,截止2016年共命名了7106個衛星坑。

月球正面那些“有名”的地形大都是用望遠鏡看到並命名的,當人類進入航天時代後,那些新的名字和月球背面的那些標誌地形就成了“香餑餑”,不過那就看哪個國家有這本事了,在上個世紀太空競賽的舞臺中,美國和前蘇聯自然是當仁不讓的主角。

在1970年,國際天文學聯合會專門用一批航天員的名字命名了一些環形坑,美國人與蘇聯人各有6人入選,我們熟悉的登月第一人阿姆斯特朗與太空第一人加加林自然都在其中。並且加加林佔據了月球背面最明顯的環形坑,直徑達265千米,面積約50000平方千米。同時,以這6名蘇聯航天員命名的撞擊坑,都分佈在月球背面最大的月海附近。這也是因為在1959年1月,蘇聯“月神3號”探測器首次拍攝到了月球背面照片,於是蘇聯人趕緊搶先把月球背面那些明顯的地形標誌搶先申請,比如月球背面最大的月海命名為“莫斯科海”。

繪製“月圖”——月球上地名的由來

月球背面主要地形名稱

可見在月球上起名字是要看國家實力的,在上個世紀的七八十年代,美蘇兩國雖然是分庭抗禮,但美國還是要強上一點的,這從月球地名命名多少也能看出來。在“月圖”中,美國命名的多佔據正面,蘇聯命名多佔據背面,但月球背面東南方向最大的環形坑卻是美國人命名的,這就是“阿波羅環形山”。

進入新世紀以後,探索月球的重任落到了中國人的肩上,各種中國繞月探測器陸續飛往月球,特別是2013年12月14日,嫦娥三號在雨海地區虹灣東部成功實現了軟著陸;2019年1月3日,嫦娥四號首次實現在月球背面軟著陸及巡視勘察,開創了人類月球探測歷史上的先河。而隨著我國文化與經濟在世界不斷嶄露頭角,在科學上在太空中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月球上也不斷出現了新的中國元素。而月球地理實體命名能也從一個側面反映出一個國家的綜合實力和科學技術發展水平。往長遠了說,能在月球上“留名”,那也意味著未來對月球資源的開發就有了一定的話語權,想想還是挺重要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