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的天然衛星——月球

月球,俗稱月亮,古稱太陰,是環繞地球運行的一顆衛星。它是地球的一顆固態衛星,也是離地球最近的天體(與地球之間的平均距離是39萬千米)。1969年尼爾·阿姆斯特朗和巴茲·奧爾德林成為最先登陸月球的人類。1969年9月美國“阿波羅11號”宇宙飛船返回地球,美國“阿波羅”登月計劃至阿波羅17號結束。

地球的天然衛星——月球

月球是被人們研究得最徹底的天體。人類至今第二個親身到過的天體就是月球。月球的年齡大約有46億年。月球與地球一樣有殼、幔、核等分層結構。最外層的月殼平均厚度約為60-65公里。月殼下面到1000公里深度是月幔,它佔了月球的大部分體積。月幔下面是月核,月核的溫度約為1000度,很可能是熔融狀態的。月球直徑約3474.8公里,大約是地球的1/4、太陽的1/400,月球到地球的距離相當於地球到太陽的距離的1/400,所以從地球上看去月亮和太陽一樣大。月球的體積大概有地球的1/49,質量約7350億億噸,差不多相當於地球質量的1/81左右,月球表面的重力約是地球重力的1/6。

地球的天然衛星——月球

月球永遠都是一面朝向我們,這一面習慣上被我們稱為正面。另外一面,除了在月面邊沿附近的區域因天秤動而中間可見以外,月球的背面絕大部分不能從地球看見。在沒有探測器的年代,月球的背面一直是個未知的世界。月球背面的一大特色是幾乎沒有月海這種較暗的月面特徵。而當人造探測器運行至月球背面時,它將無法與地球直接通訊。

地球的天然衛星——月球

月球27.321666天繞地球運行一週,而每小時相對背景星空移動半度,即與月面的視直徑相若。與其他衛星不同,月球的軌道平面較接近黃道面,而不是在地球的赤道面附近。

相對於背景星空,月球圍繞地球運行(月球公轉)一週所需時間稱為一個恆星月;而新月與下一個新月(或兩個相同月相之間)所需的時間稱為一個朔望月。朔望月較恆星月長是因為地球在月球運行期間,本身也在繞日的軌道上前進了一段距離。

地球的天然衛星——月球

嚴格來說,地球與月球圍繞共同質心運轉,共同質心距地心4700千米(即地球半徑的3/4處)。由於共同質心在地球表面以下,地球圍繞共同質心的運動好像是在“晃動”一般。從地球南極上空觀看,地球和月球均以順時針方向自轉;而且月球也是以順時針繞地運行;甚至地球也是以順時針繞日公轉的,形成這種現象的原因是地球、月球相對於太陽來說擁有相同的角動量,即“從一開始就是以這個方向轉動”。

地球的天然衛星——月球

月球本身並不發光,只反射太陽光。月球亮度隨日、月間角距離和地、月間距離的改變而變化。平均亮度為太陽亮度的1/465000,亮度變化幅度從1/630000至1/375000。滿月時亮度平均為 -12.7等(見)。它給大地的照度平均為0.22勒克斯,相當於100瓦電燈在距離21米處的照度。月面不是一個良好的反光體,它的平均反照率只有7%,其餘93%均被月球吸收。月海的反照率更低,約為6%。月面高地和環形山的反照率為17%,看上去山地比月海明亮。月球的亮度隨月相變化而變化,滿月時的亮度比上下弦要大十多倍。

地球的天然衛星——月球

由於月球上沒有大氣,再加上月面物質的熱容量和導熱率又很低,因而月球表面晝夜的溫差很大。白天,在陽光垂直照射的地方溫度高達127℃;夜晚,溫度可降低到-183℃。這些數值,只表示月球表面的溫度。用射電觀測可以測定月面土壤中的溫度,這種測量表明,月面土壤中較深處的溫度很少變化,這正是由於月面物質導熱率低造成的。

地球的天然衛星——月球

從月震波的傳播瞭解到月球也有殼、幔、核等分層結構。最外層的月殼厚60-65公里。月殼下面到1000公里深度是月幔,佔了月球大部分體積。月幔下面是月核。月核的溫度約1000℃,很可能是熔融的,據推測大概是由Fe-Ni-S和榴輝巖物質構成。

登月的成本和風險巨大

地球的天然衛星——月球

1、花費巨大,不是一般國家能承受的起的。2、科技要求高,不是像沙特那樣有錢的國家就行的。像我國這樣,航天技術很發達的現在,登月也是個難題。3、當時來看是軍備競賽的一種表現,現在對手已經沒了,沒必要了。4.民間反對聲音也不小,因為也出事故死人,現實來看意義還不是很大。

目前只有美國,蘇聯(俄羅斯),歐洲,中國,日本,印度這些國家都成功登月。其中,最早實現人類登月夢想的是美國。

世界那麼大,你想去看看嗎?在評論區大家可以討論你想去的地方,你想去的,可能小編也想去,可以組隊哦...

地球的天然衛星——月球

點擊右上角關注“長江中下游666”討論更多有趣知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