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孩子的正確溝通方式!

很多文章中有說到中國父母對孩子教育的通病,是不給予孩子犯錯的機會。我覺得不太準確,可能更多的是父母選擇了一種最“便捷”的方式去處理,就是“強壓”,這種直接灌輸式的教育方式,可以讓結果來的更加直接,更省事。

父母跟孩子聊天,其實只是一場“說教”和“演講發言”。

孩子發現,“閉嘴”是更加直接,更省事的應對辦法後,真實的相處就已經不復存在。

孩子不相信父母是真想聽自己說話,不相信父母口中的“有事情可以告訴爸爸媽媽”,更不相信可以得到父母的幫助。

很多身邊成年朋友也聊過這種經歷。在跟自己五六十歲的父母靜下來聊天時,當聊到一些話題出現意見分歧時,依舊能聽到一場熟悉的“說教”和“演講發言”。和自己兒時“做錯事”時,指責的語氣也沒什麼區別。只是隨著時間的增長,變的麻木了,已經不奢求父母能改換方式溝通了,唯一能做的是,設置好自己的心理防線。

做為父母本意,是把自己的人生經歷做出總結後,把更好的傳遞給孩子。但換個層面也可以理解成“把孩子當成了自己失敗人生的後悔藥”。

和孩子的正確溝通方式!

男人永遠都有個標杆叫“隔壁老王”,孩子也一樣,永遠都有一個“隔壁老王的兒子“。

在很多家長看來,要讓孩子成長進步,就要讓他們知道自己的不足;繼而發憤圖強,激流勇進。於是許多父母更喜歡用責罵來警醒他們,用比較來刺激他們,用奚落來歷練他們。

中國少年研究中心在全國範圍內對 1000 多名普通未成年人進行了調查分析,在家裡被“經常罵”的孩子不良性格特點最為明顯,有 25.7%的孩子“自卑”,有 22.1%的孩子“冷酷”,有 56.5%的孩子“暴躁”。

如今已經成了家長的我們,為什麼對待自己孩子的溝通教育方式多數還是沿用了自己的經歷,這是我們需要反思的問題。

我們應該調整對待孩子的教育方式和溝通語氣,培養出人格修養更為健全的下一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