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塞区1978年除夕前的海上大搜救

关注军旅警营

阅读更多美文

此文是藏在我心中四十年的秘密。在部队时,总认为这是军人的义务,应该做的事,很平凡,很正常。没有看到军人的伟大,战士的可爱,因为我在其中。转业后,我倍感军人、战士是拿命闯荡世界书写人生的。是最伟大、最可爱的人。这个认识缘于我不在这个队伍当中了。也是敢写此文的动力和目的。

将它献给当过兵的人。

要塞区1978年除夕前的海上大搜救

寒夜冰海搜救忙,

龙潭虎穴也要闯。

父老乡亲心中装,

人民就是亲爹娘。

这是我四十年前在外长山要塞区参与海上搜救时写的感言。由于搜救的因果关系,当时组织指挥搜救的首长一条不许对外宣传的禁令,我把它埋在心底四十余年,内心纠结压抑可想而知。现在,当时组织搜救的首长已离我们而去,我才敢把四十年前的往事解密,现于笔端。我想总有一天还要和当年的老首长在另一个世界见面,届时负荆请罪也不晚。

时间倒退到七八年年初农历腊月二十八那一天,春节将慢慢揭开面纱露出甜美的笑脸,袅袅炊烟飘在家家的屋顶,年的香味在我第二故乡大长山岛漫延。天真烂熳的孩子,不怕地冻天寒,甩着花炮,把年追赶。家家户户,红灯已高挂,就等除夕点;海鲜已备齐,就等大勺掂;火炕已烧热,就等亲人还;美酒已烫暖,就等碰怀盏。当天,我在作战值班室值班,节日的来临使我绷紧战备的弦。那天晚饭,干部灶吃红烧肉,我早就有点馋,让通信一连的通信员早点下山打两份菜,好同小战友、小兄弟提前过个年。当我把色泽明亮,软烂醇香,肥而不腻的大肉块放进嘴里时,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响起,饭口来电,职务的警觉使我立即抓起电话机,口中的肉难吐难咽。是长海县政府办付连喜打来的急电。县里一艘交通船,乘坐一百多人,下午一点从皮口港上岛走家过年,平时一个半小时海程,现在还没有见面,请部队帮助查找。人命关天,刻不容缓。我立即向值班首长报告,首长指示启动抢险救灾预案。

要塞区1978年除夕前的海上大搜救


有关人员立即放下碗筷,上山集中到作战值班室。海图前,沙盘边,首长口诉搜救预案。驻岛对外警戒雷达,立即调整天线方向,变对外警戒为对内搜索,从监视公海转到搜巡内海航道滩头港湾;驻岛八个防区面向皮口、大陆方向的连队派出小分队细查滩头港湾每一艘渔船;气象分队马上提供潮汐、水文、天气资料供指挥所分析判断;船运大队即备一艘炮艇、一艘登陆艇随时听从调遣。情报、信息不断从各个部门反反馈到值班室,首长当机立断:把皮口、大长山、广鹿、猴儿石海域作为搜救的关键,猴儿石近海是关键中的重点。电令船运大队搜救船只立即开往指定海域。两艘船只离开黑嘴子四码头,推进器挂上了前进三,迎风破冰,蹚着海浪,向指定海域飞进。

大长山岛节日祥和的气氛被这突发事件搅乱。海岛弹丸之地,平时常住人口万八千人,家家亲戚套亲戚,人人骨肉相连,竞有一百多人遇险,真是闹翻了天。到海边接亲友的人一下午没回家,家里的人更是坐不住龙霄殿,人们不约而同的来到南砣子海滩。县政府感到事关重大,在南砣子海产品加工厂设立了临时值班。千人空岛,人人煎熬。几个来海边接亲友的年轻人,为了给遇险船只指明归家的方向,在海滩点起了篝火。几个老大娘挎着篮子,把白天刚蒸好准备除夕接神的馒头摆在沙滩,乞哀告怜,乞求龙王爷爷、海神奶奶大慈大悲,保佑他们的亲人平安。一位老妈妈太虔诚、太悲伤、太投入,鼻子一酸,痛哭失声,引来麻煩。一人哭悲,众人哭声,南砣子海滩哀嚎一片。

要塞区1978年除夕前的海上大搜救


值班首长密切注视各搜救分队的态势;参谋人员认真收集各种情报信息,不放过蛛丝马迹。遇险的交通船你到底藏在哪里?

原来这艘船当日离开码头后,行驶了半个小时,在航道上遇到了尺余厚的大冰排,开始小船开足马力,把冰排撞开一道缝隙,得寸进尺,慢慢地钻进冰排的埋伏圈。当它发现船头冰山挡路,船尾冰排合围时为时已晚。使尽全身节数,耗尽燃油,渐渐被冰排劫持了。交通船先是随着涨潮东流水,被冰排押到貔子窝的前海,后又随着落潮西流水被冰排带到猴儿石的近海。冰排依仗严寒给它强健的身躯;依仗大海给它永不满足的扩张地盘;依仗海流给它发放的特殊通行证;依仗潮汐给它使不完用不尽的内功;在海上横冲直撞,肆无忌惮,势不可挡,毫不留情,把人们设在海中航道的浮漂、简易航标一扫而光。冰排像野蛮的部落,互相火并时在海中发出震耳欲聋的声响,形成威胁船只的巨齿獠牙。冰排又在起伏的波涛作用下互相叠加,形成座座冰山,把交通船严严实实的藏起来。

到了指定海域的搜救船开始搜巡。海风大、能见度差、海况复杂;海冰堵、礁石挂、养殖海带的绳索绊,增加了搜巡难度。战士们穿着皮大衣,棉皮鞋,离开驾驶室,站在船头,倚在船舷内側,抵近观察,凭借探照灯的光亮,指挥船艇缓慢前行。皮大衣和棉皮鞋冻在甲板上。为预防冻伤,观察人员十分钟換一次岗,每次換岗都要金蝉脱壳,把拽不动,带不走的大衣和皮鞋留在甲板和护板上。

要塞区1978年除夕前的海上大搜救


功夫不负有心人。搜救船上的探照灯光,引起遇险船上人员的注意,他们知道这个时候党、政府、解放军是不会忘记他们的。他们控尽柴油机内的点滴柴油,燃起了火光。探照灯光和火光连起了生的希望。目标发现了,搜救船立即用电台向作战值班室报告,值班室马上用电话向南砣子现场通报。泪水未干的人们破泣为笑。他们面对大海,仰望夜空高喊:“中国人民解放軍万岁″!

推进器搅起的海底杂物预警船艇吃水的极限,强行撞冰会因力的传导把遇险船挤扁,造成船毁人亡的危险。夜黑浪大,礁多滩险,为了安全,搜救首长下了死令,一不准下海,二不准上冰。搜救船上的干部战士救人心切,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站在登陆艇放开的大门上,与冰排短兵相接展开白刃战,抡起砍缆大斧劈冰开路,登陆艇大门湿滑,多名战士掉到冰海,他们回到仓内換上衣服,又战斗在第一线。前面的冰劈碎,后面的冰排又涌上来,效果不够明显。几名战士偿试身穿救生衣,腰系缆绳,手拖救生圈,在冰上匍匐向险船前行。由于海水起伏,冰排离拢,冰面吸合,抢救仍没有成功。人们望冰兴叹。

要塞区1978年除夕前的海上大搜救


透过黎明的光亮,搜救船上的指挥员目測遇险船距岸边二百多米,处在海带养殖区,虽然养殖处在闲季,海中矗立的卷扬机大柱仍在,建议用卷扬机拖着木船从冰上把遇险人员救上岸。首长采纳了意见,与有关部门协商于清晨把遇险人员全部救上岸。至此,遇险人员在冰海中呆了十九个小时,我部参与搜救十五个小时。

当时指挥搜救的首长认为,面对近在咫尺的遇险乡亲,我们没有把他们直接救到船上,有失军人颜面,在心中留下终生遗憾。对四十年前的前十年,部队建设缓慢而痛心疾首,才做出不许宣传的禁令。现在,我可欣慰的告诉老首长,四十年前望冰兴叹的事不会再有。目前部队海上搜巡已装备北斗定位仪,海上施救用上了直升飞机,部队建设已今非昔比,我违背当年的禁令,请別把我怪罪。


分享到:


相關文章: